前言:
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是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海港和空港是物流、商贸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者与推动者,新发展阶段,二者均面临如何优化发展模式,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问题。寻求海空融合发展,提升双港竞争力,抓住产业全球重新布局机遇,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有序流动,提升竞争优势,渐成近几年国内沿海港口城市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海空联运是多式联运的一种运输组织形式,该方式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中后期波音747问世以后,该项业务得以迅速发展。海空联运结合了海运运量大、成本低和空运速度快、反应敏捷的特点,能对不同成本、时效敏感度的货物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提升港口供应链韧性水平,逐渐成为国际物流市场中重要运输手段。通常情况下,相对于纯海洋运输来看,一个海空联运方案能够节约30%-50%的时间,相对于纯航空运输,可以降低20%-40%的成本。从目前国际海空联运发展格局来看,已形成新加坡、迪拜、首尔、洛杉矶、香港等重要的海空联运枢纽。从其发挥的作用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区域枢纽型”和“跨越路桥型”两种类型。
图1-1 典型的海空联运组织形式
1.1 区域枢纽型
此类枢纽主要位于区域经济中心的轴心位置,国际海运主航线与空运航线的交叉处,普遍具备优良的海港、空港设施条件,且相互之间联通性较好。多数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枢纽港,转口运输在整体物流量中占有较大比重。此类枢纽中较典型的为迪拜杰贝阿里港和新加坡港。
1.1.1 迪拜杰贝阿里港
发展环境:
区位条件:迪拜东西向位于远东和欧洲之间,南北上位于独联体国家和非洲之间,是连接亚非拉乃至世界各大洲的重要枢纽。杰贝阿里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港口和中东地区最繁忙的港口,航线网络覆盖全球140余个主要港口。迪拜国际中心机场规划年货运能力1200万吨,航向辐射范围遍及中东、东南欧、独联体、印度次大陆国家和非洲市场。以迪拜为中心,3小时的飞行范围可达中东大部分地区和南亚次大陆,6小时可覆盖中亚、中北非、中东欧的大部分地区。
图1-2 迪拜区位条件
发展特色:
迪拜世界中心物流园区紧邻世界中心机场,通过快速物流通道与杰贝阿里港和杰贝阿里自由区相连,从而形成一个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免关税自由区。货物中转仅需一次审批,可在海港、自由贸易区、物流城和国际机场的范围内自由流动,无须多次报关。海空集装箱转运中的倒箱环节是制约联运作业效率的关键环节,迪拜建设有专门的转运设备,不同监管区域之间有专用通道相联通。
典型运输线路:
远东-(海运)-迪拜-(空运)-西欧、西非、非洲内陆
1.1.2 新加坡港
发展条件:
新加坡港位于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上,在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的马六甲海峡南端,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之地,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及大洋洲最短航线的必经之路。借助港口优势与密集的航空线路,逐渐形成沟通东亚地区与欧洲的海空转运枢纽。
发展特点:
采用“港口+机场+自贸区”一体化运营模式,货物中转实现一次审批,对海空联运货物实行零关税,免收仓储等项目的费用,最大限度地保证货物运输的便捷和顺畅。
典型运输线路:
东亚-(海运)-新加坡-(空运)-中亚、欧洲
1.2 “跨越陆桥”型海空联运枢纽
此类枢纽主要依托广阔的内陆腹地开展空海联运业务,主要解决内陆地区与海港间联通性问题或者发挥航空运输“截弯取直”的作用,极大节约运输时间,最终形成特色、稳定的海空联运线路,成为跨越大陆桥较为经济的运输方式。此类枢纽中较有代表性的为美国洛杉矶港、香港港等。
1.2.1 洛杉矶港
发展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背靠美洲大陆,是美国跨太平洋贸易的桥头堡,北美大陆桥的重要起点。美东海岸与亚太地区频繁的贸易往来和南美洲地区港口与内陆运输的不稳定直接导致了对航空运输需求的升高。洛杉矶港设施条件优良,是美国第一大集装箱港,美西基本港之一。洛杉矶国际机场是美国第三大、世界第五大机场,美西地区最大空中门户,去往美东地区、亚洲和南美洲的航班密集。
图1-3 洛杉矶港与机场区位关系图
发展特色:
形成美西海岸重要的自由贸易区,最为重要的多式联运枢纽,在冷链物流等货种领域形成特色优势,具有先进的冷链仓储与分拨设备,是中国海关指定的智利输华水果“海空联运”第三方转运港。
典型运输线路:
远东-(海运)-洛杉矶-(空运)-中南美、南太平洋、美东地区
1.2.2 香港港
发展条件:
香港地处我国与临近亚洲国家沟通的要冲,是欧洲、非洲、南亚通往东南亚的航运要道,更是欧美、东南亚入中国内地华南地区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优越。香港港是远东航运中心,80多条国际班轮航线每周提供约500班集装箱班轮服务,连接至世界500多个港口。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机场航空网络广阔,全球超过100家航空公司在此运营。2022年香港国际机场的货运量达420万吨,位于全球货运机场首位。
图1-4 香港机场海运码头
发展特色:
专业化联运设施,香港国际机场海运码头是香港国际机场航空物流和综合运输服务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起到桥接机场与海港的重要作用。该码头由珠江海空联运有限公司营运,24小时运作,运营效率极高,年货运可达15万吨。
典型运输线路:
远东-(海运)-香港-(空运)-中近东、非洲、澳洲
海空联运是地区海港运输与空港运输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基础要素基于密集海运与航空线路和便捷的联运条件,才能充分发挥其平衡时间与成本的优势。国际主要海空联运枢纽呈现出以下共性特点:①从发展时序上看,区别于公铁、海铁等传统联运方式,海空联运是在海运与空运均发展到较高成熟度时衍生出的业务形态,对现有海港和空港单体的发展水平依赖性较大;②从货运组织上看,通常被作为货主企业的备选或应急运输方式,鲜有大规模、稳定的应用领域。主要货种集中在生活消费品领域,在生产原料供应领域应用较少;③从发展条件看,除对地理区位要求较高外,便捷自由的通关和贸易政策成为吸引国际大型商贸物流公司入驻布局的重要因素。在海关支持下建立封闭保税转运通道,与空港运营管理部门成立综合物流平台,成为国际主流做法。
我国沿海地区的大连、天津、威海、青岛、上海都有空运代理在开展海空联运业务,北方地区基本都是在韩国金浦机场转机,航空转运业务已被韩国大韩航空公司和韩亚航空公司垄断,我国南方的海空联运业务基本在香港转机。新发展阶段,我国海空港运量增速逐步减缓,均面临如何优化发展模式,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问题,打造海空联运业务发展新模式,或能成为优化港口运输结构,推动腹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
图2-1 我国民用航空货运量变化情况
(
*2023年航空货运量为半年度数据)
图2-2 我国沿海港口货运量变化情况
根据《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布局规划》,我国将重点建设天津、上海、南京、宁波、厦门、青岛、武汉、广州、深圳、重庆十大“双港”城市,发展海空联运业务具备坚实基础。沿海港口联合所在城市或区域内国际机场合作开展海空联运业务,可以扩大港口功能、拓展腹地范围、提升服务层级,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更好地发挥航空、水路运输对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支撑保障作用。
然而,海空联运虽具有丰富的市场机会,逐渐成为国际物流领域中的有益补充,但是市场规模并不大。全球来看,海空联运业务仅占国际空运市场业务量的2%-3%,即使在业务依赖性较高的迪拜,也仅占到所有航空业务的10%。在航空货运费率持续走低背景下,海空联运的成本竞争力逐渐缩小。因此,对于国内沿海港口开展海空联运的功能定位、规模判断和实施策略,应结合腹地产业经济特征,开展审慎研究,特色化发展海空联运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