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企鹅吃喝指南
客观独立,亲身实测,专业严选,找遍来自全世界的好东西,和你分享吃得到、喝得出的快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日食记  ·  节后刮油菜谱,少油少盐还很鲜。 ·  2 天前  
Foodaily每日食品  ·  面条大王也入局,“ ... ·  2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枕头没选对,颈椎很遭罪!今天就更换枕头,天天都舒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企鹅吃喝指南

同样都是桃子,为什么差价能有60倍?

企鹅吃喝指南  · 公众号  · 美食  · 2024-08-21 18:26

正文

背景故事是这样的,某回我们王总逛贵价超市,定睛发现了—— 一颗价值60+元人民币的桃子。
相信大部分人也是如此, 纳闷 诧异 疑惑 好奇、 难以置信: 啊?上海青浦的桃??卖六十多块钱一颗?!
咱正常小老百姓都是这个反应吧!
他转手拍照发给了🐧生鲜买手开苏老师,得到答复:我认识这家果园,他们的桃子确实定位很精品,但真的贵。
在老板的批准下,没过几天,这盒价值近400元6颗桃子出现在了选品会上, 自然也引起了全办公室的骚动,特邀摄影师先来拍照留念👇: ‍‍‍‍‍‍‍‍‍‍‍‍‍‍‍‍
说到味道,确实很好,以至于当年我们还写了编辑部推荐强烈暗示生鲜老师选来上架。 ‍‍‍‍‍‍‍‍‍‍‍‍‍‍‍‍‍‍‍‍‍‍‍‍‍‍‍‍‍‍‍
但开苏老师的顾虑是:5块钱的桃可以随便吃吃,20元的桃子,我们会希望它是很颗好吃的桃。
当一只桃子的价值上升到60元,风味真能比25元的桃子好出2.4倍吗?
如何能够传递出这个价值感,而不是让人吃完之后一个不值顺手打差评呢? ‍‍‍‍‍‍‍‍‍‍‍‍‍‍‍‍‍‍‍‍‍‍‍‍‍‍‍‍‍‍‍‍‍‍‍‍‍‍‍‍‍‍‍
于是我们索性杀到了果园,看看它背后的门道,发现这枚桃子,不只是好吃不好吃这么简单。

跨越大半申城
来到淀山湖畔
第一印象是

好 干 净 (亏当天出发还全副武装了一套耐脏装备)。
这家哈玛匠果园,与其说是专业果园,更像是农业生态展示公园——
作业、种植区里外都打理得很清爽,果园外围走几步还能看到一簇漂亮花花👇🏻,不见一点垃圾 (无论是农业作业垃圾or其他垃圾都没有)
果园里散养着若干户走地鸡家庭,一家五口悠闲地在草地上踱步,吃虫虫自助餐。
走进果园,映入眼帘的第一栋大建筑,是一座 巨大的桃树大棚。 ‍‍‍‍‍‍‍‍‍‍‍‍‍‍‍‍‍‍‍‍‍‍‍‍‍‍‍‍‍‍‍‍‍‍‍‍‍‍‍‍‍‍‍‍‍‍‍‍‍‍‍‍‍‍‍‍‍‍‍‍‍‍‍‍‍‍‍‍‍‍‍‍‍‍‍‍‍‍‍‍‍
大棚里种草莓、小番茄还挺正常的, 桃树,也能种大棚里的???
‍‍
而且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简陋低矮的大棚哦👇 ‍‍‍‍‍‍‍‍‍‍‍‍
近3米高,宽敞干净,一看就造价不菲的。头顶上有自动遮光帘,光照过多时候会自动打开,为桃子遮光 (实际上很多桃子其实不能太多光照,会影响生长)
四侧还设置有带巨大风扇 (差不多有一人高的那种!) 水帘,天气太热时候帮助大棚内物理降温。 ‍‍‍‍‍‍‍‍‍‍‍‍‍‍‍‍‍‍‍‍‍‍‍‍‍‍‍‍‍‍
介绍人员介绍说:“大棚里种桃子的确不常见,但我们发现棚里的桃,确实都会比露天的普遍甜上1-2度, 每年投入维护大棚的 人力成本都要80万以上......
实在太贵了, 目前只做了两个大棚,暂时没法实现更多。”

果园里还专门设有一个展览室,因为他们的荣誉,一个墙面都摆不下👇:
区级工匠奖、首席技师、好多好多的专利证书......
在看到专利介绍部分时,由于实在太专业,参观的两位编辑都是看得两眼一黑。
唯独看到这张图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亲切 (因为前面看起来真的很像天书) ——这我认识,这不是我们今年阳山水蜜桃果园用的栽培技术嘛?
开苏老师说:听说他们就是来这里学习的,毕竟是 这家 果园老板的 专利技术
展览室还有一些果园老板与日本专家交流的照片: 一位是日本果树育种专家有贺浩一,山梨县著名的“桃仙人”,种桃专家 (山梨县是日本最知名的桃子产地)

©️哈玛匠
另一位先生👇🏻,是志村富男,也是世界级葡萄育种专家。
原来老板除了手上发明了大把专利之外,之前还在日本山梨县学习了20多年该怎么种水果,与这两位种植专家交情甚深。

©️ 哈玛匠
初步参观完,感觉与其说是果园,不如说像是个 种植实验示范基地
上海政府、全国各地的桃农,包含无锡阳山果园都会专门组织拜访,定时邀请不同地区的果农做品鉴会,向他们学习如何把桃子种好。

©️哈玛匠

这么高精尖果园 ‍‍‍‍‍‍‍
具体做了啥?

最不可妥协的部分,就是不使用任何工业化肥与除草剂。
很多国内果园,会觉得杂草会影响到作物汲取养分,会直接采用 除草剂,价廉起效快而狠,但难免会残留有害物质,不过对水果风味品质不会有影响。
高标准一些的果园,会以人工用除草机推进割草,药剂残留安全隐患是消失了,但相对人力成本也更高一些。
哈尼匠不打除草药,也有意 不除草。
因为他们发现适度保留一定的生草,能让该区块的桃子糖度高出完全除草种出的桃子1-2度左右 (桃子本身糖度天花板就不高,所以1、2度已经是飞跃) ‍‍‍‍‍‍‍‍‍‍‍‍‍‍‍‍‍‍‍‍‍‍‍‍‍‍‍
土壤肥料过多,果树很难完全直接吸收;而生草吸收消化再经机器收割打碎还田,反而能作为新的有机质,更好地为果树补充营养。

随着生草根系延伸,蚯蚓等生物逐渐变多,能进一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草系也有利于果树根系呼吸,下面的根长好了,上头的果实才会更甜。
待生草长到一定程度后,会直接开 除草车 进行收割 (一样是1688,同款是长这样的👇🏻) 除草车外还有不少专业农业器械,大部分都是日本进口的高精器械,价格如下👇:


更巨大的投入
都在看不见的根基 ‍‍‍‍‍‍‍‍‍‍‍‍‍‍‍‍‍‍‍‍‍‍‍

聊到现在,我们看到了耗资数万的农业器械,看到了一平大几万的高级大棚,但当我们问到果园负责人,整个生产过程最高的投入是什么时候,获得的答案意想不到:
土壤。
从淀山湖边的3亩地起家的哈玛匠,足足花了14年改造土地, 其中花出去的资金, 少说也有至少2000万
开始规模化地售卖桃子,也不过是近两三年的事,说靠卖桃子回本,甚至都有点不现实。
其中花费最惊人的一笔,是在 翻土 上。
最初这片地并不是农业用地,荒废已久后 埋了不少的垃圾废品 ,光是松动土壤, 检测土壤,就花了相当多 时间。
土壤松动清理完成后,像是大病初愈的孩童,需要给予它更多营养,生机。

农作物的风味,其实是由不同的化学物质组成的,而这些化学物质的来源,必定得靠土壤与气候来给予。 即便是天然适合种植某种作物的土地,若是被过度开发种植了,时间久了,土壤未被更新或继续补给,会渐渐地退化,就会影响农作物的风味质量。
via 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进展

哈玛匠只使用内蒙运来的羊粪,混合自制的发酵生物肥料作为有机肥,一亩地,每年要下 足足5吨有机肥料
如果用化肥给土地赋予养分,一亩地只需要 十几公斤即可,还能更快速地吸收见效。

两种化肥的差别,你可以理解为工厂饲料鸡与竹林散养土鸡,一样都是要长到同样的重量,工厂饲料鸡可能也就几个来月,散养土鸡可能就得一两年。
有机肥对于土地的效用,可能都要过大半个月,甚至半年才会逐渐显现,是金钱与时间竞赛的马拉松。
土壤有机质 从最初的0.1%, 到如今的3% ,目前拿根竹竿往泥里一插, 可以插到地下30cm之深—— 都是花了十几年去耕耘的进步。

超高筛选标准
宁缺毋滥
99.99%的果园,都是以大小定等级。顶多一些财大气粗的果园 (比如我们之前卖过的龙泉驿水蜜桃,会规定一个甜度,来做为淘汰底线) ‍‍‍‍‍‍‍‍‍‍‍‍‍‍‍‍‍‍‍‍‍‍‍‍‍‍‍‍‍‍‍‍‍‍‍‍‍‍‍
而哈 玛匠则是我们 唯一看到,以糖度高低+大小规格,来区分桃子等级的果园。
每一颗装盒的桃子都要去测甜 度,而且 一颗要同时测两侧的糖度 ,达标了才会被归类分级。
哈玛匠用来筛选桃子的红外无损测糖仪,无需取汁破坏水果,可以直接贴着水果表皮测出该区域的糖度数值。
介绍人笑笑:“ 大概一万多吧 ,这台仪器。”
你也许会觉得T级与B级,不过差了2-3度糖,但在桃子这种本身糖度基数就不高的水果里,对比品尝就会发现: 这点点差值所反映的甜味、桃香的浓或淡, 非常明显!
B级固然清甜有桃香的好桃;但T级、A级都是树顶桃,晒足了阳光,最大最饱满,直接对比着吃,无论是甜度、个头还是桃子香气,各个维度的浓度上都是远胜于B级。
而能被选出作为B级桃的,也 已经是淘汰了50% ,才筛选出来的。
我们当时一进门,看到眼前高垒了 有五六箱的桃子 ,遂问:这些都是今天挑出来的吗?
结果筛果师傅说:“这些都是淘汰果。”
我们不禁发问:“啊?很多连表面的色斑、磕碰都没有啊,哪儿不好???”
“看,采摘时果蒂处 有点磕到 了。”
“啊?哦......
我们试了几颗因磕碰淘汰的小果黄桃,糖度13,清甜带点脆爽,比生鲜平台随手下单的桃子,香气还更浓郁些。
于是不禁发问:“......能私下问问哪儿能买到你们果园的淘汰果呀?会有低价回收吗?”
“淘汰果的话,我们会选一部分供给合作的食品公司做原料,剩余的我们会直接在果园内处理掉, 作为自制有机肥的一部分 ;是 绝对不会低价外售出去的 。”

原来都用来做有机肥了啊...... 让我再吃两口。
PS: 也无需刻意升华哈玛匠筛选标准的严苛,从生意逻辑上来看,的确这才是正确 的选择。花费了大量精力、金钱种植,如果在筛选环节放松标准,客人吃到一颗酸涩的差果,名气一砸,对品牌的损害,更是无法计量的。


水果的价值取向
由什么决定才合理?

无论是🐧市集,还是哈玛匠果园,都收到过类似的反馈:
为什么你们家的水果总是这么贵,味道也就那样?
没有我去年在xx地吃到的好吃,但更贵。
因为就算投入再多,天公不作美,再好的品种,再精细的维护,就算是大棚都无法避免暴雨或连续高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只要在地球上种地,风云变化就是农民饭碗的最大威胁。

实话说,我们觉得去年吃过的哈玛匠晚熟桃,比今年好吃许多;果园也与我们表示:因为去年的整体气候,确实是要比今年的连续高温天+暴雨的糟糕组合,好上很多了。
同一块区域的果农,都面临着一样的天气影响, 在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的前提下,还能做到稳定、优秀的出品质量,才是水平高超所在。
毕竟使用除草剂,不摘遮光罩、有些斑痕的桃子,只要定价便宜点一样有市场。费那么大劲,花那么多的资金投入所种出的桃子,主流市场也未必待见 哈玛匠的桃子多数是通过企业订购、送礼渠道售出的 ,这么折腾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种出更好吃的桃子,也能由上到下地,去渗透到更广阔的果园市场。
并非说五块钱的桃子不好,我们只是认为, 六十元的一颗桃子也不该只是“资本原罪”。
对果农而言,花十几年 改良土地也好,用更高端的设备也好,投入更多人力成本也好,都是 为了让这颗水果风味更足,变得更好吃——这是农人的最高追求之一。
虽然投射到最直观的结果,也许只是糖度增长了1-2。
但说到底,如今国内农业的优先级,其实并不一定是产品质量为上,而是迫在眼前的 经济效益压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