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主编温静
速递传媒信息,对接行业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事堂2019  ·  1月22日发,北方小年封面及海报 ·  2 天前  
纪法指引  ·  【镜鉴】刚刚,市委书记刘杰任上被查! ·  2 天前  
纪法指引  ·  【镜鉴】周歆昕,被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主编温静

网络舆情应对中十大不可思议的传播心理,你都知道吗?

主编温静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7-07 22:49

正文


传媒内参导在这个众声喧哗的舆论时代,如何提高同媒体和网民打交道的能力,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掌握一些网络舆情引导的心理机制必不可少。


摘编自《态度比事实更重要——领导干部网络素养与舆论危机应对》

文/聂晓阳

 

相对以往传统媒体“和风细雨”式的舆论监督,高度开放、互动、参与的网络舆论环境常常是“暴风骤雨”,考验着各级政府部门的舆论应对能力。

 

更为严峻地是,网络舆论爆发时,一些新闻媒体在利益驱动和眼球效应下刊发一些炒作性的报道,对网络舆论推波助澜,对事件背后多元化的民众诉求和事件的复杂性视而不见。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舆论时代,如何提高同媒体和网民打交道的能力,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掌握一些网络舆情引导的心理机制必不可少。

 

「1」罗密欧—朱丽叶效应


 

逆反心理,即一个人内心所激发出心理抗拒,是网络舆论应对与引导中常见的现象。逆反心理也叫“罗密欧—朱丽叶效应”,即家族的反对反而促进了他们的结合。


好奇心也可以产生逆反心理。越是禁止的,人们越是好奇。过分限制某些信息的传播,反而会激起更多人们传播这些信息的欲望。


另外,过分夸张和言过其实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一些个人和机构在解决危机中如果使用过多空泛的大话套话,就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

 

「2」态度比事实更重要


 

心理学家发现,决定人行动的,往往是喜好而非知识。比如戒烟,人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只有让人痛恨吸烟,才有可能戒烟。


在快速阅读的新媒体时代,传播力和影响力经常并不在于事实和逻辑的传递,而在于态度和情感的传递,这就是态度传播。


在一些灾难性事故的政府新闻发会上,即使发言人发布的事实再翔实,如果缺少一句真诚的道歉,没有一句温暖人心的慰问,其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在危机面前,最重要的往往并不是对错,甚至也不是真伪,而是“态度”。

 

「3」乐池理论


 

什么样的事件容易引起人们集体关注?传播学中的“乐池理论”认为,一个人说我能解决中东问题,另一个人在演出时不小心掉进了乐池,谁更容易引起关注?谁更容易成为网络的热点话题?显然是后者。


所以,注意力和传播力大小,往往并非由事件的重要性决定,而是由事件的戏剧性程度决定的。

 

「4」尖叫效应


 

人们是否接受一个信息受很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们倾向于相信负面消息;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次重复的消息;倾向于相信那些形象生动有趣的消息;倾向于相信那些能够惊吓或者激怒人的信息等等。

 

「5」坏消息法则


  

坏消息总比好消息传播得快。有学者指出,人们之所以更加容易关注负面新闻,是因为在漫长的演化中,人类只有拥有了超强的危险感知能力才能生存,而“坏消息”往往意味着危险。


生活在社会中底层的大多数人,他们的焦虑感和不安感更加强烈,所以也就越对危险信息更加敏感。所以,危机预防比危机应对更重要。

 

「6」感叹号心态


  

在网络传播行为中,相当部分人会不自觉地遵从“感叹号”心态,即在极短的时间里跟着感觉走,选择那些更“刺激”人们情感和情绪的信息进行转发,而那些更为完整、理性、严谨的信息,往往在网络的众声喧哗中沉没在信息汪洋的底层。

 

「7」叙事戏法


  

传播学规律表明,叙事视角的设定和转移,会带来不一样的态度引导。比如从受害者角度的描述,和从施害者角度描述,传递给人的好恶程度就有差别。


同一素材的不同叙述结构,也会提供不一样的故事。


此外,语言风格、感情色彩等也能影响同一事实所带来的杀伤力。

 

「8」双面传播


 

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受众,提供双面乃至多面信息,有助于他们了解事件复杂性,从而更加理性地进行判断。


传播学规律认为,一般来说双面展示更有说服力。比如先说一个缺点,再说一个优点会有更好的效果。


但是,对传媒素养较低的群体,应该优先考虑的是不要把他们弄糊涂,所以最好是就事论事,提供简单清晰的单面事实甚至断言,反而有好的效果。

 

「9」回音室效应


 

群体可以极化和放大信息。所以,争取好评的捷径是争取最先的好评。


如果群体中一开始就有人认为一个人好看,整个小组的人就会越来越认为这个人美丽动人。很多明星就得益于此,说她好看的人越多,人们就会认为她越好看。


这也叫“回音室效应”:大家的互动就像一个回音室,会很快把声音变大并变得更加极端。

 

「10」“定时炸弹”效应


 

个人或机构形象、品牌构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旦这一形象在网民心中树立起来,要否定它十分困难。


但是,好的形象应该是一个多面的、丰满的、有人性的形象。如果形象过于伟岸和完美,就会形成“定时炸弹”效应,稍微一个小瑕疵就会立即引爆,形成戏剧化效果,引发危机。


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宣传不宜过分拔高,说话不可过头,过于绝对的模范等于人造了一个靶子放到众人的放大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