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开课吧产品100
关于产品经理的这儿都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我在上海送外卖:6个小时,一共接了10单,收 ... ·  8 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前置仓,到底是不是伪命题? ·  昨天  
西安头条  ·  产品下架,全面复查!知名超市突发 ·  昨天  
西安头条  ·  产品下架,全面复查!知名超市突发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短剧会员能干掉优酷腾讯吗?从业者爆料:我们赚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开课吧产品100

产品经理必备定律模型大全!看这一篇就够了(下)

开课吧产品100  · 公众号  · 产品  · 2020-04-09 19:00

正文

阿境近来一鼓作气,熬了几周的夜,翻看各类书籍及材料文献,整理了跟定律及模型有关的知识, 结合自身以往规划设计过的案例 ,望能给各位产品人一点灵感。


由于篇幅较长,故将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讲述“定律篇”及“模型篇”。本文主要内容为“ 模型篇 ”的部分。


能力及眼界所限 ,部分阐述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模型篇







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模型



概念

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模型《用户体验的要素》一书中提出, 由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组成 ,提供了一个基本架构,只有在这个基础架构上,我们才能讨论用户体验的问题,以及用什么工具来解决用户的体验。



产品应用

一个 产品的决策 或者说是每一个产品的细节,都应该有 完整的框架 去建设,从离用户最近的表现层,到产品的基础战略层,都需要产品经理认真的去思考。


下面从 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来进行简要分析。


战略层 是产品设计的 根基 ,也是产品设计的方向,在这一层主要规划的内容是用户需求,产品目标。我们需要规划人生,家庭需要规划未来,企业需要规划路径,国家也需要规划战略,所以产品也需要做好 产品规划


确定了产品方向和需要解决的用户需求后,就要定下来 怎么做 ,做什么了。在普通的产品中,需要考虑 功能规格,做什么功能 ,而讯息内容类产品,还需要考虑到内容需求,做怎样的内容。


确定了战略层和范围层后,对于产品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要具备的特性已经有了较为清楚的概念, 结构层就是将这些概念形成一个结构 。这一层中包含了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的内容,也就是想想产品怎么做,怎么与用户交互,怎么将产品中的内容让用户可以清晰、有序的接触到。


框架层 中,产品中组件的摆放,元素的位置都是需要确定的,这一层中包含了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这3个板块。也就是产品人所做的线框图部分。


表现层 是用户首先接触到的地方,不仅要满足产品功能、内容、UI的综合目标,也要给用户以较好的感知。框架层决定了 产品元素的位置和结构 ,这一层就是 决定了产品的设计、给用户的感觉 ,一个产品的表现层可以决定一个用户对产品的感觉。


具体的话还需要运用到产品设计的实例当中去,这边仅简要概括。






KANO模型



概念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 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狩野教授将产品服务的质量特性分为五类:


基本(必备)型需求 ——Must-beQuality/ Basic Quality


对于用户而言,这些需求是必须满足的,理所当然的。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但优化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得到显著提升。


期望(意愿)型需求 ——One-dimensional Quality/ Performance Quality


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兴奋(魅力)型需求 —Attractive Quality/ Excitement Quality


若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若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有很大的提升。


无差异型需求 ——Indifferent Quality/Neutral Quality


用户根本不在意的需求,对用户体验毫无影响。


反向(逆向)型需求 ——Reverse Quality


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下降。


产品应用

作为一名产品人,KANO模型应该都是必须要知道的模型,是 需求分析的利器


我们往往会接收到来自各方各面的需求,那么,对于这些需求,价值几何?是否值得实现?实现的话需要怎么排优先级?这些都是PM需要考虑的。


在KANO模型当中, 基本型需求即为痛点;期望型需求即为痒点;兴奋性需求则为暗点


而运用好KANO模型的分析方法, 主要是 通过标准化问卷进行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对各因素属性归类, 解决需求属性的定位问题 ,以 提高用户满意度。


流程可以列为: 设计问卷→清除数据→分析数据→确定需求


在设计问卷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用户通常不擅长识别或表达他们真正想要和需要的功能,我们需要在问卷上的选项给用户做引导。


同时需要分两个维度,① 提供时的满意程度;②不提供时的满意程度


如下为问卷选项的正确示范


错误示范:A:喜欢   B:不喜欢


正确示范: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原因很简单, 用户对于事物的满意度往往是渐变而非突变


再收集完用户的需求之后,清除掉垃圾数据(例如几乎全是满意/不满意的数据);


最后进行需求的数据分析及表格分析,这边篇幅有限,暂时不展开。可查看下某位大神所列举的需求分析例子。(如下图,图片来自于宛苏)


阿境总结一句话:


根据KANO模型建立产品需求分析优先级,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就是要 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基本型需求),抓住用户痒点(期望型需求) 。在确保这两者都解决的前提下,再 给用户一些high点(兴奋型需求) ,在这当中, 避免触碰到无差异型需求及反向型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



概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亚拉伯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理论把需求分成 生理需求 Physiol og ical needs)、安全需要(Safety nee ds)、 社交需求(Social needs )、 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 S elf-actua liz a tion 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在自我需要实现之后,还有 自我超越需要( Self-Transcendence needs ) ,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人类具有一些先天需求, 人的需求越是低级的需求就越基本 ,越与动物相似; 越是高级的需求就越为人类所特有 。同时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的,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求,即需求层次。


产品应用

将马斯洛需求理论运用在产品当中的时间,则 需要因产品而论 了。


阿境采用每年必刷屏的支付宝账单,来简单阐述下。


对于账单H5来说, 基本数据为生理需求;数据隐私为安全需求;分享+比较为社交需求;正向价值引导为尊重需求;成就感荣誉感为自我需求


而在这当中,支付宝根据平时积累的用户消费总额、时间、偏好等,构建出用户的基础数据,并将其从多个维度展示。


安全这方面的话,数据是基于用户个人隐私方面的,根据阿里的保障程度,自然不成问题。


接着,营造场景化,带入账单数据,促使用户回忆账单记忆点。


最后根据马斯洛需求来看,最高为自我需求的实现,实现自身的“炫耀”心理,增加自身成就感,强化的同时,再促使用户形自传播。


以上便是对于账单这个案例的一个小分析,而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作用 不仅在于此,而是可以很好的运用于各个产品规划及分析当中






漏斗模型


概念

漏斗模型的概念最早由St. Elmo Lewis (美国知名广告人)在1898年提出的,叫做 消费者购买漏斗 (the purchase funnel),也叫消费者漏斗customer funnel、营销漏斗sales/marketing funnel等,是一种品牌广告的营销策略,准确的概括出了顾客关于产品或者服务的流程。


阿境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通过产品每一个设计步骤的数据反馈得出产品的运行情况,然后通过各阶段的具体分析 改善产品的设计,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产品应用

在互联网产品当中,漏斗模型主要被广泛运用于 产品的数据分析


在产品设计的一些关键路径上设置数据反馈点,定时收集数据,进行漏斗传递的路径分析,得出产品运营健康度的评价,从而根据数据进行产品的迭代优化。


举一个电商类的漏斗模型,思路是比较清晰的: 浏览/搜索-加购-下单-支付-复购



如上图的加购转化漏斗(图片来源于网络),展示的是从商品详情页页-加入购物车-提交订单-支付的流程的数据。


对于产品来说,数据分析能力也是必要的能力之一,我们需要 整理出路径中各个环节的数据,考虑用户流失的因素,进行对应的优化;也可以通过缩短用户路径来优化产品体验





AIDASS模型



概念

AIDASS模型,也就是由 Attention(注意)、Interesting(兴趣)、Desire(欲望)、Action(行为)、Satisfaction(满意)、Spread(传播) 这六个方面来组成。


简单来说的话,更像是如何吸引用户的一个模型, 找到用户的上瘾点 ,从而达到自传播的目的。


阿境将其理解为用户上瘾模型。

产品应用

“每款产品只有让用户达到上瘾,才算真正的成功”


注意→兴趣→欲望→行为→满意→传播 的这么一个路径,我们可以找准用户的一个产品使用流程及心理历程,从冷淡到热情再到忠实粉丝的这么一个路径,达到上瘾的这么一个目的。


对于Attention来说,通过 设计小功能,吸引用户注意 ,扩大化就是一个能提高用户黏度,方便用户使用及其提高用户转化率的机制。


对于Interesting来说,在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每一个兴趣点都是兴奋型需求 。找准用户的兴趣点,也就是痒点,能够为产品加不少分。


对于Desire来说,抓住用户对于产品的基本需求之后,期望型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 对于人性,都是贪婪的 ,对于有甜头(如注册送券,免费试用等功能),都是用户倾向于产品有的功能,而产品设计者需要做的是,在这当中,找准用户对于欲望的把持点,来设计产品。


对于Action来说,举个电商的例子,有付费率及流失率两个专业名词,而 激发用户付费行为 这一个论题,永远是产品人运营人不断追求及研究的问题,方式各异,可以减少用户购买路径来实现。


对于Satisfaction来说,让 用户满意的过程本质是让用户不断的被满足 。以社区产品例,社区文化的曝光度,ugc输出的阅读量,评论量,点赞数等等。


对于Spred来说, 每个产品都需要寻求产品的传播点 ,且对于产品来说,用户的每次传播都代表着产品的延续。 绿洲的邀请码机制、携程的携程合伙人、n级分销商的机制的设计,都是在与设计用户的传播点,从而使用户可自传播。






AARRR模型



概念

AARRR是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这个五个单词的缩写,分别对应用户生命周期中的5个重要环节。


分别是 获取用户(Acquisition)、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 提高留存率(Retention)、 获取收入(Revenue)、自传播(Refer)。


实际上,AARRR模型为漏斗模型的一个延伸。


产品应用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用 户增长已经进入精细化运营的阶段,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取大数量且优质的用户 是每一个产品/运营人所需要思考的。


产品应该真切地解决了用户的需求,让用户愿意长期留下来,形成使用习惯,除了确保产品内容的价值外,还需要在用户心理的各个节点上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刺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