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周力
继2017年初余德耀美术馆的“白影”展览后,艺术家周力今年的第二个大型个展“生生如
環
”已于9月10日在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生生如
環”
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生生如環”是周力今年的第二次大型个展,这次展览光是现场布展和灯光调试就花了两周的时间。周力坦言自己是个有些挑剔的人,对她而言,
“展览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
周力《蜕变》,布面综合材料 ,178
×
178cm,2005年
大多数普通观众可能都对周力不甚熟悉。在今年年初,余德耀美术馆为她筹办“白影”展览之前,周力已经16年没有在国内举办过个展了。2001年“窗中世界”展览结束后,她停了很长时间没有画画,“就2005年画了几张,2010年画了几张”,然后才逐渐开始新的创作。
今年接连举办两次大型个展,在某种意义上她
完成了这些年来对艺术的回归,或者也证明了她其实从未远离。
周力《线-温柔的海》,布面综合材料,300
×
400cm
2003年,也就是周力定居深圳的同一年,她的父亲突然离世,这让周力几近崩溃,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什么都做不了”的状态中。从小,她就在父亲耳濡目染的教育下树立起了对艺术的信仰,而父亲的离世无疑让她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周力《线-粉色 之五》,布面综合材料,130×160cm,2016年
父亲离开的隔年,周力成为了一位母亲,新生命的到来让她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之后周力重新开始创作,
她把绘画看作是一种疗伤的方式,“是绘画治愈了我”。
周力《线》,布面综合材料,178
×
178cm,2014年
一定程度上而言,今年年初的个展“白影”就是周力对这段经历的回忆和纪念,而本次个展“生生如環”则远离了具体的记忆,更多是关于精神世界的新生。它们共同承载着周力对于生命的感知——
“白影”是她对父亲的致意,而“生生如
環
”则象征着生命的轮回,是人生的希望所在。
周力《窗中世界 之十三》,布面综合材料,178×178cm,2001年
从“具象”中剥离“抽象”
周力不仅有深厚的中国水墨功底,她也在接触到欧洲艺术后,用自己的方式梳理了从写实到印象派、立体主义,再到抽象主义的整个脉络。在这之后,她才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将欧美抽象艺术的形式与水墨和书法中的抽象感知相结合。
周力《相望》,布面综合材料,100
×
130cm,2015年
周力《风景-线 之三》,布面综合材料,40×40cm,2017年
周力觉得
一个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创作形式,归根结底是和一个人的天性与性情有关。而她天生就认为抽象拥有“通感”的能力,能表达人类的一切情感。
周力《永恒》,布面综合材料,130
×
160cm,2015年
周力《线》,布面综合材料,300×200cm,2016年
很多人都觉得抽象艺术是一种“不可读”的艺术,它很“随意”,甚至有些“随便”。但周力说:“
抽象艺术并不是瞎来,描绘一个抽象的形态需要在具象中一层层剥离,这是‘相对的自由’。
”即便是在抽象绘画中,创作也不能单纯受制于情绪,而是需要对画面进行精心经营。
周力《线:白影》,布面综合材料,300
×
200cm,2016年
周力《白影
-
线 之一》, 布面综合材料、钢板,200
×
300cm,2017年
周力《白影-线 之二》,布面综合材料,200
×
300cm,2017年
抽象的“气韵”
评论家们常常感叹于周力画面中的东方古典意味。中国文化的根基和西方绘画的传统在周力眼中并没有构成矛盾,
源于西方的抽象表现语言和东方内敛的文化间本来就有着某种相通性。
在1997年旅居法国期间,周力就感觉到自己只有走中西方融合的道路才最合适——这至少呼应了她的身份。
周力《粉-线 之二》,布面综合材料,200×300cm,2017年
但
周力的手法并不是直观地来自东方传统,这就在画面中形成了某种张力。
她的线条沉静温柔,但同时又充满了力量感。“西方绘画讲究块面,块面与块面之间有着一定的明暗关系,但是东方重视线条,东方文化的精华是书法,书法就完全是线条”。
周力《红 之四》,布面综合材料、钢板,200×300cm,2017年
东方艺术或许没有西方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强,但是它内在的力量、精神却都是跟东方人相对应的。即使我们处于当代艺术的语境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韵”仍然能体现在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中,因为它已经融到人的骨子里了。
周力《红 之六》,布面综合材料,130×300cm,2017年
从这种“气韵”的角度去看周力的绘画,其实是否属于“抽象”已经不重要了。
她的艺术不属于任何流派或概念,而是属于她自己。
▲
▲
▲
正在展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