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幕后产品
我是网易云音乐的产品经理王诗沐,在这里分享自己的互联网经验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产品  ·  信用卡品牌推广方案 ·  21 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ChatGPT每个月200美金的DeepRe ...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产品经理,当业务没有需求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1年经验,40万年薪!我是如何转岗B端产品并 ... ·  2 天前  
三节课  ·  涨幅比黄金还高!瑞幸又偷偷涨价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幕后产品

书的样张:信息架构、产品架构与业务架构

幕后产品  · 公众号  · 产品  · 2018-09-18 20:00

正文

Hi 朋友们,年更公众号今天小小的更新一下。直接看文章吧:)



如何从信息架构开始,逐步去提高架构能力?


互联网产品的架构的终极场景,是去架构公司的业务,这需要很好的商业意识、业务洞察、战略规划和架构能力来相互配合。除去天才之外,这样的架构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工作中逐步积累学习的。产品经理接触架构工作的起点是在信息架构上,当我们开始涉猎到产品架构时,就需要思考一下信息架构、产品架构乃至未来的业务架构,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去抽象一些发展架构能力方面的要素,让自己进步的更快。


信息架构、产品架构与业务架构的关系,可以认为是递进式的:信息架构是最前端的表现层架构,产品架构是连接业务和用户表现层的产品功能的架构,业务架构则是包含商业逻辑在内的业务运转机制的架构;如果反过来看,其实是从业务架构一步步推导出最后的信息架构,从而以前端的表现层呈现在用户面前。因而可以说,业务架构是内核、产品架构是骨架、信息架构是肌理脉络。


我们以网易云音乐为例来看看信息架构、产品架构与业务架构分别是什么。网易云音乐的业务架构需要放在音乐行业里来看,业务大致包括内容版权、音乐人、网易云音乐平台、社交业务、视频业务等。那么业务架构就是来设计以什么业务作为驱动轮,以及业务之间如何互相配合达到整体发展的效果,也就是Amazon的CEO贝索斯所说的“飞轮效应”,同时也包含业务的商业模式设计。产品架构则是我们在产品系统的设计上,如何抽象、整合,能以最合适的架构去支撑这么多的业务,比如我们通过UGC系统,来联动内容业务、平台业务、社交业务、视频业务,通过对B端内容贡献者的大后台,来打通各个业务里对B端用户的服务等等。而信息架构则是具体在App及各产品端的设计中,将业务架构、产品架构中所明确的产品要点,以合适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例如设计产品中的信息单元组织形式、App的主导航、各主要页面的层级和跳转流程等。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信息架构、产品架构、业务架构是层层递进、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会有交集。比如信息架构和产品架构的交叉点,在于产品系统的设计和界面呈现;产品架构和业务架构的交叉点,在于业务流程的梳理等。


实际上,当一个简单产品诞生时,它的业务、产品都相对简单,因此我们往往不需要将信息架构、产品架构、业务架构分开来考虑,而是统筹在一起即可。而当我们面临的业务和产品复杂了,就需要在工作流程上,将这三个架构分开来思考和设计,从而保证每个架构都思考的足够深入、准确,同时也需要确保每个架构之间彼此能无缝衔接在一起,避免错乱。这就对产品经理的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既能够从信息架构开始从下往上思考,也能够从业务架构开始从上往下思考,从而保证架构的一致性。而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对架构进行大量的思考和实践,不断的由表及里、由里及表。


目前我们已经讨论了信息架构、产品架构,本书的后面章节中还有关于业务架构的讨论。我们学习这些架构知识可以从分析现有产品开始。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产品时,可以从这三个层面的架构进行入手分析:从界面层去看信息架构、从功能层去推敲产品架构、从商业和增长层面去梳理业务架构。


我们以2016年以后的新浪微博为例来看看分析思路。在营收业务层面,新浪微博主要依靠流量变现业务(包含广告、电商导流、直播、新媒体营销平台等);在用户增长业务方面,微博主要的思路是将微博的各垂直领域的腰部KOL大量的扶植起来,产生内容和社交关系,从而做大多个垂直领域的流量。因而我们可以初步分析微博的业务架构是以社交业务为平台性支撑,同时发力多个垂直业务增加活跃用户数,带来更多的广告变现,同时通过垂直业务不断丰富社交关系和用户画像,使得用户粘性不断增强、精准广告收入不断提高,这里面垂直领域的业务可以认作是新浪微博业务架构中的驱动轮。


在产品架构层面,为了服务这样的业务架构,很重要的是需要让微博从纯粹的社交媒体产品,转变为能够兼容社交媒体+兴趣社区的产品,并且产品架构要维持简洁性和扩展性。如果按照以前新浪微博的思路,会演变成微博+贴吧,产品复杂度大大提高。而如前文所说,微博在产品架构上做了个创新,将用户的兴趣对象抽象出来,和用户之间依旧用关注关系来连接,这就是尽可能去保持架构简洁性和扩展性的做法:以原有社交媒体的产品架构,去兼容新的兴趣社区。


而在信息架构层面,新浪微博则要复杂许多,主导航上每一个主页面均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并且彼此之间定位有一定重合,例如首页的“热门”和发现中的内容。这在信息架构层面有不少的优化空间,因为毕竟用户使用微博的主流场景可能就是两种:看和自己很相关的(社交+兴趣)、看大家很关心的(热门),如何在功能和界面呈现信息上做优先级、取舍,同时要满足业务架构和商业化诉求,值得我们整体的通盘考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