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经社
政策前沿 财经动态 思想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工智能汽车  ·  多家车企接入DeepSeek,AI汽车战争爆 ... ·  昨天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政经社

35万朝鲜人,为什么生活在中亚?

政经社  · 公众号  ·  · 2020-03-18 11:50

正文


中亚是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各种文明在此交流碰撞,这里的民族也如万花筒一般丰富多彩。比如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只有3100多万, 民族却达130多个。


中亚民族构成会如此复杂

与苏联时代的民族迁徙、融合有很大关系

(图片来wikipedia@ZeppelinXanadu2112)


在中亚的诸多民族里面,有一个我们熟悉的民族—— 朝鲜族 ,不过这个东北亚民族在此出现却不免让人心生疑惑。他们既不是哈萨克、乌兹别克这样的中亚土著,也不是俄罗斯、乌克兰这样的苏联移民,怎么会出现在相隔万里的中亚呢?


在乌兹别克斯坦众多民族中

朝鲜人占0.6%,这个比例相当高了

(图片来wikipedia—— Demographics of Uzbekistan


这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闯远东

中亚朝鲜人的先辈,其实是 在近代从朝鲜来俄国远东地区讨生活的朝鲜人。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尽入沙俄之口。这使得 俄国、朝鲜两国领土在图们江口接壤 ,此时又赶上半岛北部灾害频发,于是朝鲜农民做出了和我国农民差不多的无奈选择——山东人闯关东,朝鲜人闯远东。

虽然中国在条约上丧权辱国
但当时东北和外东北整体上人口较少
俄国人、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都在逐步向这块东北亚的空白地带移民,人口毕竟是事实占领的重要基础

关于朝鲜人迁移到远东地区的最早官方记录是在1863年,他们 申请在波西耶特湾附近的棘心河流域定居下来。

波西耶特湾紧邻图们江口
离海参崴不远,离朝鲜这边则更近
(底图来自:高德地图)

当时俄国刚刚获得大片领土,当务之急就是增加劳动力来开发利用消化之。而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修建,愿意跋涉万里来远东的俄国人相当少。因此 沙俄政府对朝鲜移民持欢迎态度,分给他们土地,为其建立哨所 ;其也受俄国法律保护,还有人加入了俄国国籍。到1906年,在滨海州定居的朝鲜移民已达4万人,这里甚至成了日韩合并后爱国朝鲜人的抗日基地。

此时的俄国已开始与日本争夺东北亚的霸权
双方也瓜分了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部分交换)
对于远东人口很少的俄国人来说,其他各种民族的效忠和助力都是需要的,甚至是紧迫的
(俄、日交换萨哈林岛、千岛群岛控制权后状况)

然而随着朝鲜移民越聚越多,俄国的矛盾心理也逐渐显露—— 既希望利用朝鲜人开发远东,又怕“滨海州成为黄种人的滨海州” 。这使得俄国当局时而宣扬“黄祸论”遏制朝鲜移民;时而推行“好意政策”欢迎这些建设者,经常自相矛盾。只是无论采取哪种政策,朝鲜移民数量一直有增无减。

但朝鲜人来到远东并不代表找到幸福。1910年,有3.5-5万朝鲜人一寸土地都没有,朝鲜工人的工资也只有俄国人的一半, 还会因移民政策调整而失业 。经济结构的脆弱和剥削的加重,使大多数朝鲜人过着半乞丐的生活。

对中国人也是类似的态度
希望你们来工作,但不希望你们真正定居
(在远东建设船坞的中国工人)

所以当十月革命开始时,这些外乡人很自然地站到了苏维埃这边。

1918年1月,白军支持日本干涉军闯入海参崴。在占领朝鲜村时,日军杀害几十名朝鲜人,捣毁《天钟》朝文新闻社。此后, 朝鲜人游击队纷纷成立,与红军一道保卫新政权 ,打击白军和日军,为苏军解放远东做出了不朽贡献。

红军收复远东并不容易,战争打了很长时间
在这期间建功立业的群体,自然会被视为团结的战友

1923年内乱勘定,远东革命委员剥夺了帝俄地主的土地,分给贫下中农;还奖励游击队员住宅,允许他们无条件获得苏联国籍; 还在海参崴成立了朝鲜民族师范大学 ,并帮助朝鲜人扫盲。普通朝鲜人的入籍条件也从在苏联住满8年缩短为1年。

虽然同样经历了过火的30年代农业集体化,远东朝鲜人的生活实在谈不上富裕,但相比于生活在日本占领军治下的同胞, 他们在苏联还是幸福的。

从此,大家都是生活在共产主义旗帜下的劳动人民
劳动人民皆兄弟?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C. Na Songkhla)

漂泊中亚

可惜好景不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远东成为苏日冲突的第一线。日本在中苏边境大量屯兵,不断派人渗透到苏联; 还利用相貌相似的特点,拉拢朝鲜人从事反苏破坏活动。

毕竟连 曾经的朝鲜王室也加入了日军
如果日本的战略方向是远东
利用朝鲜族宣传、渗透是肯定会用的办法
(图片来自wikipedia)

一时间,枪击投毒、破坏铁路、炸毁建筑的事件频繁发生,远东地区人心惶惶。 一小撮朝奸让苏联领导层怀疑起整个远东朝鲜人群体是“托洛茨基分子” ,是“日本间谍的源泉”。随后的“大清洗”中,约有2500名朝鲜人被捕处刑,甚至列宁勋章获得者金阿巴那西也被戴上“反党头目”、“策划朝鲜人暴动”的帽子,于1938年5月被处死。

卢沟桥事变后,远东地区局势更加紧张。1937年8月21日,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共同签署了第1428-326cc号绝密文件—— 将边境地带的朝鲜族居民悉数迁到中亚 ,以彻底解决后顾之忧。一个月后,双方又签署1647-377ss号绝密文件,这次是将所有远东地区的朝鲜人驱逐到中亚。

东欧民族不放心——迁到中亚
高加索民族不放心——迁到中亚
远东民族不放心——迁到中亚
当然,不喜欢中亚,还可以去西伯利亚

大迁徙之前,地方当局切断了朝鲜人村庄之间的联系,挨村进行“解释”工作:包括宣布 给每户补助6000卢布 ,用于赶路和安家;允许朝鲜人在搬迁时携带财产,带不走的房子和庄稼会按价赔偿;对愿意迁往国外的,也不加阻拦,并简化出境手续;被迁移工人也补偿给两周的误工补贴,其家属每人每天可获得5卢布食宿费。

由于斯大林要求在四个月内,即1938年1月1日前完成迁移任务,苏联的国家机器都在服务于此事高速运转。而对于朝鲜人来说, 这漫漫迁移路却不免相当痛苦。

去西伯利亚还能更近点,发配中亚是真的很远
不过到了中亚确实永远不可能与日军有勾结了

1937年9月9日,第一列满载朝鲜人的火车出发了,他们像沙丁鱼一样挤在冷如冰窟的车厢里,很多人短衣少食,更没有医生和药物, 很多人罹患风寒而病死 。因为要赶节点,死去的人就草草扔在路边,没有掩埋,也没有葬礼。9月12日,火车经过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时出了事故,造成21人死亡。事后证明这是日本人的阴谋,他们想阻挠朝鲜人的迁移。

到10月25日,迁移行动基本结束——共动用专列124趟, 发送171781个朝鲜人 ,76525人安置在乌兹别克,95256人安置在哈萨克。

虽然远东和中亚都比较艰苦
但从生产生活方式上,中亚对朝鲜人来说更加陌生
不过朝鲜农民有助于加强中亚的农业建设
这对于注重集体农业建设的苏联颇为重要
(图片来自:google map)

朝鲜人到达初期经历了百般磨难。当地政府提供的住房很少, 许多人住在简易房子,甚至是牲畜棚里 。他们的粮食和种子不足,在远东所上交财产的补偿也迟迟未到帐。

而肃反却没有停止,有许多人以“协助日本秘密警察”为名而被捕判刑,整个朝鲜族群都被“监视”起来, 他们必须在定居地生活五年,不得随意迁徙 。不过莫斯科也没有完全忽视朝鲜移民,成立了切尔内绍夫等七人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要在7天内制定安置措施;责成哈萨克和乌兹别克尽快妥善安置移民,让农民加入当地农庄或另建新村,给工人安排工作。

生活无着的朝鲜人只能自力更生, 用娴熟的东亚农耕技艺重新开发了中亚的土地 ,甚至在这里种上了水稻。

而在二战爆发后,朝鲜青年也踊跃报名参军, 这些战士在前线作战英勇,不怕牺牲 。如亚历山大·闵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战功卓著,荣获红星勋章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牺牲后被追授为苏联英雄。

他也是唯一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朝鲜人
(图片来自:wikipedia)

而后方的朝鲜人则加紧生产,开垦沼泽地、盐碱地, 以各种方式支援前线 。“先锋”和“北极星”两座集体农庄在水稻和棉花产量上取得突破;金万三更是创造每公顷收获15吨水稻的世界记录,荣获劳动英雄称号。

此心安处是吾乡

战后的朝鲜人继续过着 稳中有升的日子 。他们革新棉花栽培方法,实现机械化生产;改良种子,提高水稻产量;还大力发展畜牧业。

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中亚朝鲜人的福利事业,农村逐渐进化成城镇,建起了学校、商店和影院。大多数家庭也都拥有了电视机、电冰箱和摩托车, 朝鲜人成为中亚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民族之一 。同时朝鲜人也是苏联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之一,这改变了他们的就业结构,很多人在政府、科教机构和私企工作。苏联“摇滚之父”维克多·崔也是中亚朝鲜人。

启蒙苏联摇滚的朝鲜男人...
(图片来自:wikipedia)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