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消金
一个专注于网贷投资、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价值平台。置顶我们,做更聪明的投资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消金

一场风暴正在席卷全球!事关你的投资方向

瞭望消金  · 公众号  · p2p  · 2018-04-17 20:35

正文

来源:P2P观察(p2pguancha)

作者:观察君@西米



国内监管浩浩荡荡,有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已经盯上了“出走海外”的道路。



据了解,目前已有包括腾讯、百度、蚂蚁金服 、京东金融 、宜信 、网信、凡普金科等企业都纷纷出海布局金融科技业务。


为什么盯上东南亚的海外市场? 有专业人士称,东南亚人口众多,超过6.5亿人,但有4.5亿人得不到银行服务的机会,市场空间比较大。


在印尼,拥有信用卡的人数只有6%,菲律宾是5%,越南是3%。


这市场的需求,多么像5年前的中国,一大片“荒地”等着金融科技企业来开垦。虽然需求大,但监管也并不乐观。


并没有任由生长的机会,据悉, 在新加坡从事各项金融业务均要申请相关牌照,为了支持金融创新,如果是金融科技创新类的项目则可以申请进入沙盒监管。


除此之外,海外市场国情不同,想要真正立足,需要寻求对的“产品”进行输出,这样赢面才会更大。



◆ 海外布局


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国内金融科技企业的新战场。 从支付宝、财付通等巨无霸到像凡普金科这样的后起之秀,都将东南亚视为国际化的重要市场。


新加坡的移动支付目前尚未允许APP直接绑定银行卡支付,仍以信用卡消费为主。东南亚人口众多,超过6.5亿人,但有4.5亿人得不到银行服务的机会。而印尼和越南等几个国家,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超过50%。


市场需求大的根本原因在于,东南亚的国家甚至南美的国家,在资本、技术、团队上跟中国相比差距较远,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金融科技出海像有了“护航灯”一样,照出一条通往海外的路。


某互金企业,目前在国内有700多位员工,在海外有300多位员工,巴西、美洲、印尼、印度、新加坡都有业务,这网撒的是相当宽了。


另外,有资料显示,蚂蚁金服从3年前就开始布局了,2015年,持股印度支付公司Paytm;2016年,控股有“东南亚亚马逊”之称的Lazada;2017年,与Lazada旗下在线支付公司HelloPay合并,此后所有东南亚国家运营的Hellopay都将采用“支付宝+国名”的方式命名。


蚂蚁金服一步一个脚印,京东金融也没闲着,去年9月,宣布与泰国尚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开始进入泰国市场。


开拓东南亚市场,包括但不限于收购、合资等方式,互金平台大多数会采用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


国内的金融科技企业往海外市场跑,布局是一个原因,监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目前国内监管越来越严,平台出现应接不暇的情况也属正常。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不代表可以野蛮生长。 监管同样是存在的,甚至比目前国内监管更严。



◆ 监管依旧


海外需求大,吸引了一大波金融科技企业,国内监管趋严,也让很多互金平台“相继出走”,海外市场,已经成了另一个栖息地。


但海外监管就不严了吗?并不是! 某平台新加坡分处负责人表示,在新加坡从事各项金融业务均要申请相关牌照,为了支持金融创新,如果是金融科技创新类的项目则可以申请进入沙盒监管。


也就是说,金融监管部门在限定的业务范围内,允许机构将各种金融科技创新业务落地和发展业务,其他免谈。


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沙盒”为促进金融创新、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效率与竞争力、保护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实际上,新加坡监管局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因此在申请牌照的时候也相对高效,这也是很多企业把新加坡当做拓展海外市场第一站的原因。


除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证监会也出台了牌照管理办法,已经给部分P2P公司发放了牌照,证明允许P2P可以合规经营,但无论如何,监管都已存在。


不同的市场环境,监管态度也不同。要想进入东南亚这个庞大的市场,摆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前的困难也等着大家一个个去解决。


另一方面,不管是采用收购、合资还是设立分支机构不同的方式,都会面对不同的监管方式,想要在海外市场立足,最关键的点,还是要选对输出的“产品”。



◆ 生存之道


东南亚的国家甚至南美的国家,在资本、技术、团队上跟中国相比差距较远, 那输出什么才能在这场海外市场争夺战中更有优势呢?


海外市场的难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市场割裂严重,海外目标客户人群分布在不同环境的市场中,仅印尼的2.6亿人口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的语言都不一样,文化也不一样,因此法律、监管上的要求也可能有不同之处。


更大的难题在于,除了文化和监管的不同,企业该选择先技术出海,还是先模式出海。除此之外,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入后如何根据不同国家来进行本土化发展也是一大难题。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国内金融科技企业的海外拓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并购或收购当地公司或者寻找当地合作伙伴,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开展业务。


基于对东南亚市场的考察和调研,因为支撑熟练的技术设施及银行账户的基础设施没有那么好。而且印尼和越南这几个国家,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超过50%,这样的基础设施不会支撑Fintech的产生,先选择模式出海可能更合适。


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和中国是类似的,但东南亚当前整个的政治环境和当地的经营环境,和中国差异非常大。有专业人士表示,收购或并购当地公司会是目前比较合适的模式。


国内市场危机四伏,海外市场也没有想象中美好,不过是另一个战场罢了。


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大家解答疑惑, 观察君设立了一场 “树洞”活动! 只要你有疑问, 都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 会有专业的分析师来帮你解答。


请大家多多关注每周二的 观察问答 哟~





分析师@西米

90后异想天开小财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