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美国时装设计师 Alexander Wang 王大仁宣布退出纽约时装周,之后选择在 6 月和 12 月发布作品,而不是时装周传统日程的 2 月和 9 月,这样做的目的明确,以缩短每一季作品从 T 台到销售的等待时间。
设计师王大仁
(c) Daniel Jackson
以纽约时装周为例,每年 2 月发布当年秋冬系列,9 月发布次年春夏系列,T 台作品要等半年才会上架销售。王大仁选择在 6 月 和 12 月发布作品,这与以往约定俗成的换季上架时间 3 月和 9 月之间,间隔不足 3 月。但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与各大时尚品牌这几年相继开辟的春秋两季 Pre 系列(俗称的早春和早秋系列)撞上了,不过王大仁告诉《纽约时报》,他的新作品依旧会分 Pre 系列和主系列。
这样看来,虽然王大仁把作品的发布时间改了,但是工作量丝毫没有减少。不过他这次的举措被美国各路时尚媒体视为一次打破传统的变革,因为这其中还牵涉供应链端,传统的零售商、买手也要跟着一起调整行程。
近两年,Burberry、Prada、Tom Ford、Vetements 等一些品牌都在尝试“即秀即买”模式,王大仁这次调整时装秀发布时间,等于把“即秀即买”模式调整到了更合适的时间。
都是被社交媒体给逼的,一方面要打击那些精于抄款的高街品牌,另一方面要照顾顾客想快点买到的急切心情。新的悖论随之而来,衣服上架时间提早了没错,没人喜欢没人买咋办?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 Burberry,这家英国奢侈品公司早在 2016 年秋季就将男女时装秀合并,作品调整为 9 月系列和 2 月系列,秀后即刻上架。今年 2 月伦敦时装周,这种模式将开始第 4 回,效果好不好,不妨看其财报表现。
Burberry 2017 年中期报告数据
(c) Burberry
根据该公司于 2017 年 11 月发布的当年中期财报显示,收入同比增长了 9%,利润同比大涨 24%。数据漂亮,但投行业并不看好,设计师 Christopher Bailey 也宣布了离开的消息,至于他的继承者会是谁,很多猜测是前不久离开 Celine 的 Phoebe Philo,不过那是后话。
Burberry 之前业绩惨不忍睹多时,Christopher Bailey 在一个业绩好看的时间点离开,非常明智。
很多时候,并非你做得不好,而是你已经过时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
看回早些年,Burberry 在拥抱新技术方便算是走在最前面的,做过各种尝试,但是收效甚微,倒是这几季和吴亦凡等几位当红明星合体后,销售数字迎来了小阳春。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用微信爆款文章的套路来说,
虽然你已经貌似加入了一个新世界、新系统,但是你依旧是一个老灵魂,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占领用户心智的假装罢了
。
时尚要做的事情是引领潮流,而不是假装融入潮流。在社交媒体的强大攻势之下,再看王大仁的选择,就显得合情合理。
作为 21 世纪之后,欧美时尚体系里成长起来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师,王大仁依靠体系里成熟的专业分工,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设计就可以很成功。如今他适时调整,表面是叛逃者,实际上他依旧依附于行业本身。
按常理离开了纽约时装周的设计师,都会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除名,但这次王大仁却被宽容对待。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Steven Kolb 告诉 WWD,王大仁不是个例,很多纽约时装周官方日程里的设计师都有类似想法,然后协会也就顺水推舟支持大家的商业选择。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王大仁一样得到理解,还能得到祝福。
Dolce & Gabbana 2018 秋冬时装秀后台
(c) Dolce & Gabbana
Dolce & Gabbana 被誉为是依托欧美时尚体系诞生并成长起来的第一个宠儿,1990 年代被视为体系的骄傲,而它的叛逃可谓非常彻底。早在 2012 年,因为拒绝加入意大利时装商会,这家意大利公司就直接离开了米兰时装周,然后开始了被无数人视为作死的路数。
看 Dolce & Gabbana 过去这几年的表现,它抛弃传统模式下的精英思路,彻彻底底地拥抱千禧一代,拉黑各种看不惯自己的传统时尚媒体。大家开始以为他只是任性地闹着玩一两回,但是各种主题活动、派对、时装秀等一次又一次地刷存在感,玩得比谁都认真。
通过与 it girl、it boy、星二代、网红、明星等各种时髦人群合体,Dolce & Gabbana 将文艺传统进行重新包装,打造出一种崭新的时装形象。好不好卖呢?每次参与走秀的网红或明星,各个都坐拥千百万粉丝,他家淘宝同款也不少,你说好不好卖?就算暂时不好卖,经过长期刷存在感,他已经在年轻人心目中建立起了自己的时装形象,传统体系四平八稳的时装形象就更难被年轻人接受,你说谁笑到最后?!
社交媒体时代,
狂刷存在感是
每一个时尚品牌的必然选择
,但并非每一家都能像 Dolce & Gabbana 那样叛逃得彻彻底底。Gucci 也刷存在感,而且刷得非常成功,与其说 Alessandro Michele 找对了路,不如说 Gucci 的商业精算师恰好算准了这条路,但他的玩法还是归顺在旧的时装体系之内,各个环节按部就班。
新兴品牌 Vetements 也是被刷出来的,但他不能算是叛逃者,因为他自始至终都在传统体系之外野生壮大。倒是传统体系极力拉拢他,不仅
Balenciaga 邀请
设计师 Demna Gvasalia 入主操刀,Vetements 之前还受邀参加了几季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简直是活久见。
Vetements 2018 秋冬系列恶搞汉化版本
(c) Vetements
说到这里,不难得出结论,身在
社交媒体时代,时尚品牌至少有四种不同的生存方式:Dolce & Gabbana 是彻底的叛逃者,不跟你们玩,自己玩自己嗨;Alexander Wang、Gucci 是精算者,怎么好卖怎么玩;Vetements 是野生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Rihanna、侃爷 Kanye West 等网红明星设计师,他们虽然是外围,却已经是纽约时装周的主角,作品的受关注程度和爆款属性,令无数时装设计师羡慕嫉妒恨
。至于那些还没找到方向的品牌来说,就只能等死了。
1 月 21 日,奢侈品集团 LVMH 宣布 Hedi Slimane 加入旗下品牌 Celine,担任艺术、创意和形象总监,2 月上任,9 月的巴黎时装周期间发布作品,其中包括新开的男装系列,显然又是一场闭着眼睛就能想到的革新戏码。
Dior Homme 2002 春夏时装秀后台
Hedi Slimane 与走秀模特合影
(c) Bertrand Rindoff Petroff
Slimane 过去最大的时尚成就,是他在 2000 年至 2007 年期间将 Dior Homme 打造了颇具影响力的男装品牌,紧身西装、紧身低腰长裤、细窄领带、精瘦模特……是他在那个时期为该品牌树立的鲜明形象,那些由他臆想出来的瘦窄男性形象,后来成了全世界摇滚青年的标配。2012 年至 2016 年,他对
YSL
进行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
颇具争议,但是
市场反应奇好。
如今
全能艺人 Slimane 已经重新上线
,
你觉得他会选择哪种生存方式?还继续玩摇滚那一套?另外,
Alber Elbaz、Riccardo Tisci 等
其他下线多时的老艺人,
估计重新上线的日子也不远了,他们以何种身份上线,上线后如何玩,继续做过去的自己,或是做叛徒、做外围,想想不是有点小激动呢?!
-
END -
本文作者
PiPiJuiCe
「空白杂志」出品人,微博
@PiPiJuiCe
📖
考验 Prada 的时刻到了
时尚 2017: 存在主义的焦虑,文化流动的快感
当时髦变成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