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子湖畔
惠州人都在关注!第一时间掌握惠州热点资讯,每天送上高质量的惠州生活攻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公共DV现场  ·  密密麻麻……广东一地城管:已要求叉走! ·  2 天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消息传来!母女确认遇难 ·  2 天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收到这瓶免费矿泉水,请一定仔细看看! ·  3 天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痛心!3人不幸牺牲,均为20多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子湖畔

70多位记者、网红和大V们倾慕城市颜值,纷纷点赞惠州

西子湖畔  · 公众号  · 广东  · 2016-12-01 20:05

正文



11月28-30日,中国共产党惠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市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党代会提出了惠州发展新目标定位——努力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并且着力打造智造高地、区域枢纽、生态名城、文化强市、惠民之州,构建了“1+5”的城市发展目标体系。

在党代会首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代表中共惠州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 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报告。



风景秀丽的惠州西湖


陈奕威强调,名山挺拔、秀水蜿蜒、碧海荡漾,是惠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是惠州人民长期以来精心呵护的宝贵财富,也是惠州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理念,把绿色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惠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每年逾200宗项目被环保部门否决

惠州定力:守得好山水 蕴育绿动能


“‘惠州绿’果然名不虚传。”25日,“粤建粤美”——广东绿色发展主题网络采风活动走进惠州,70多位记者、网红和大V们倾慕城市颜值,纷纷为惠州“点 ”。


地处南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三角东岸,“惠州绿”的生态优势声名远播。这个拥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的城市刚刚斩获2016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这一项评选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导,让评审专家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惠州在过去10年经济总量增长4倍的前提下,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接近100%。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惠州守住“绿水青山”的诀窍是什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绿色初心背后,是惠州的“战略定力”。


这种定力,来自于惠州坚持“五位一体”绿色跨越的理念定力,来自于惠州构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的制度定力,来自于惠州强有力生态治理的执行定力。


理念定力:一张“招商图谱”背后的生态目标


全球石化行业正在遭遇节流减产的“冷空气”。不过,惠州大亚湾石化区项目新建工地却“热火朝天”。全球石化巨头壳牌选择在大亚湾区增资,参与建设中海油炼化二期项目。


时间回到16年前,投资40多亿美元的中海壳牌石化项目正式落户惠州,此举成就了“全球最赚钱石化项目”。16年后,惠州选择中海壳牌,将打造“世界级生态型石化基地”。

“世界级生态型石化基地”不仅是数量上的世界级,更是质量、水平、标准上的世界级。“世界级”目标的背后,一张“招商图谱”为产业绿色发展吃下“定心丸”。


2015年初,大亚湾结合石化原料供应能力、国内外市场需求及行业技术走向制定“招商图谱”,收集、梳理、整合招商资源,瞄准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先企业,实行精准招商。

据统计,已入驻大亚湾石化区的79个优质项目中,世界500强投资占近九成。围绕炼化二期项目图谱招商在谈项目22宗,投资额约310.4亿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占74.7%。

如图所示↓↓↓



大亚湾向北偏西方向数十公里,在另一个惠州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平台——仲恺高新区,则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几年前,生产易拉罐的某公司准备在仲恺惠南产业园投资建厂,1年产值可达100多亿元。但园区考虑到与规划主导产业不吻合以及可能带来的环保问题等因素,毅然放弃。如今,这块10多万平方米的空地,迎来多家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入驻。

大亚湾的“招商图谱”和仲恺高新区从“招商引资”改为“择商选资”的变化,折射出惠州发展理念的“定力”,“绿色”已成为惠州产业经济的基底色。

坚持生态定力,不为百亿产值所动,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和产业布局择商引资,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迈进,这背后正是惠州多年来不改绿色初心,对于“五位一体”绿色跨越发展道路的坚守。


制度定力:一部法规背后的生态底线


岁已入冬,惠州东江及其支流西枝江两岸绿意不减。东江是深莞惠及香港的重要饮用水源。汩汩西枝江水穿城而过,见证着惠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这一江碧水的保护面临着更大压力。



去年5月,惠州首次获得地方立法权。惠州“首法”立什么,反映这座城市的抉择。惠州提出,立法要坚守“四个理念”,放在首位的便是“生态化”,就是要高度关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

一部《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最终成为惠州首部地方性法规。 为一条江,立一部法,惠州选择用法律的红线来守住生态的底线。


面对西枝江上游发展与保护之间的“两难”,惠州制定法规时把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最重要的制度设计,设立专项资金,还创新提出“健康评估”制度等。




惠州在引进项目过程中,严格环保准入,制定实施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把绿色发展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责任制度……如今惠州正用一条条生态“红线”、环保“高压线”,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方式说“不”。

据统计,“十二五”至今,惠州环保部门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超过1000宗,年均否决率超过10%。

如图所示↓↓↓


执行定力:一条河涌整治背后的生态实践


夜幕下,惠州市区金山河边,张女士告诉记者,“我和家人天天来河边散步,要是在5年前,这根本不敢想象”。5年间,“臭水沟”经过综合整治迎来大变身,实现“河畅、水清、岸绿、路通、人悦、景美”。



金山河综合整治工程投资10亿元,对比2011年惠州地方财政收入的163亿元,可谓大手笔,而面对大且复杂的征拆量以及水黑味臭的现状,惠州用10个月就完成整治,这一力度与速度正是惠州绿色态度的现实写照。




金山河综合整治让河两岸10万居民享受到“绿色福利”。而在仲恺高新区,面对河涌两岸密集的企业,仲恺选择以“河委书记制”坚定执行河涌整治。11名区领导成为“河委书记”,对河涌整治“一对一”负责。

近年,惠州投入“3个100亿元”“大手笔”系统推进河涌整治工作,100亿整治市区14条河涌,100亿元推动淡水河、潼湖流域“两河”污染整治,100亿元整治县、镇、村河涌污染,“治、控、管”并举,把一条条河涌打造成融合特色景观文化的水生态廊道,为民众造就更多充满诗情画意的栖息之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