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佛子如林
愿与有缘共同熏习纯正的净土宗法义,求生阿弥陀佛净土。“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南无阿弥陀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佛子如林

法谈开示丨只要起了烦恼,就一定是自己的错

佛子如林  · 公众号  ·  · 2018-09-17 18: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 净宗法师



我本人出家也将近二十年了,住过道场,也建立了自己的道场,也观察过别的道场和其他念佛的团体,看到一些道场、团体往往被人事烦恼所纠缠,成为一个问题。


那么个人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当然不快乐也不能安住。在团体中,就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我们大家会不会也有这方面的困扰?


一般遇到人事烦恼,心里就很不快乐,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责怪这个道场怎么这样啊!一般人都不会反观自己,认为都是人家的错,认为整个道场都不好。


人遇到事情,他往往就觉得,是谁对他不好,甚至有时候战火蔓延,觉得别人都对他不好。


如果领导再说句话,就觉得领导也袒护别人,这个团体没法待了——“我抱着一腔热情来。你看,这里一点也不公正!”这就是缺乏回光返照的能力,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他需要人家来赞成他说“对方就是不好”,他就觉得自己正确,快活了,高兴了。


如果人家来说:“要看对方也有长处啊,我们自己反省一下哪里有什么不足。”这话他不愿意听,首先怪罪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过错。


第二种,就是有一种人,他也知道自己不对,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应对:“我知道我不对,可是改正不了,那我走吧。”采取三十六计最上一计——一走了之的办法,这样在团体中也待不住。


这第二种要比第一种好一些。


第一种人有很大的破坏力:他在道场里像个泥鳅一样到处窜,专找那些跟他“志同道合”、同样见解的人,如此这个团体会分裂、分化。


再一个,他在团体里会到处讲,讲许多话,因为感到不平啊,觉得自己正确,这么受不白之冤,人家对他不理解,他就有不平的情绪。


另外呢,他告别团体之后也不是心平气和、公正客观的,他在外面也会说:“那个地方看着很清静,其实不咋地,我待了三五年,我还不知道吗?!”他这样的话一讲,人家一听就觉得:对对对,他在那待那么长时间,说的话想必是不错的。


这个杀伤力特别大,而且他也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过错。


第二种情况好一些,出去之后他不会乱讲,因为他知道是自己有所不足。


所以我们佛门里讲,知见特别重要。“宁可破戒,不可破见”,破戒是自己做不到,他对戒律有违犯,但是他在知见上是正确的。


我们念佛人,作为佛弟子,首先要建立一个基本的观念与知见,那就是:只要起了烦恼,就一定是自己的错,绝对不是人家的错误,这样就百分之百没有问题。


我们心里起烦恼了,不愉快了,这个过错在哪里——在自己身上!肯定是自己错了。


我们是怎么错的,有没有能力改,那是另外一回事。首先要知道是自己错了,没错你怎么会在那烦恼,睡不着觉呢?


如果你真的跟真理到一起了,圣人无梦,圣人没有睡不着觉的,正确就是得理啊,内心很坦荡,和真理合一,怎么会睡不着觉呢?怎么会高血压,怎么会起烦恼呢?怎么会跟人家过不去?


所以,首先要肯定是自己的错。


佛门里说: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因为不会有任何人造成你的痛苦。我们所谓的烦恼、痛苦,本质都是自己造成的,是我们自己所感召的。


因为我们喜欢找是非,所以就有人家评论我们的是非;因为我们老是冤枉人,所以人家也老是冤枉我们。你种什么因,才得什么果,绝对不会是人家造成的。


“就是他造成我这么痛苦”——如果有这种观点,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至少不是一个持正知正见的佛教徒。


当然确实要承认,认错是比较痛苦的。承认自己不对,一般人没有这种勇气,也不愿意这样承认。


可是我们既然学佛,就是要用佛的知见,来端正自己的知见,来建立正确的知见。至于能不能改正,改正到什么程度,那是第二步。


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我们绝对会不断进步的!我们每一次心里起了情绪、烦恼,马上想到:“我错了!”,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渐渐改变。


抱着这样的知见,来看祖师大德的开示,看佛的经教语录,看善知识对我们的讲解、开示以及一些同参道友对我们的安慰开导,都会入心,不会产生对立,这样心境就会提高了。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


摘自《念佛的生活》

(因编辑需要,略有改动)



相关链接:


法谈开示丨佛光一路照君行

法谈开示丨正面思维的四个特点

法谈开示丨妥协代表着柔软

法谈开示丨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法谈开示丨怎样杜绝负面思维?

法谈开示丨念佛和做事打成一片

法谈开示丨当“替罪羊”是菩萨


本愿称名 | 凡夫入报 | 平生业成 | 现生不退

净宗18微信号:jingzongfashi1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