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无“小红点”指点杆设计,联想 ...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聊聊2024年游戏本中的“性价比之王”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惠普 Omen Max 16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又到了白色相簿的季节,聊一款纯白色的游戏本 ·  3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铭凡 MDSA156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研究

王修华、赵亚雄:县域银行业竞争与农户共同富裕——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双重视角

经济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3-26 14:05

正文



文章标题:

县域银行业竞争与农户共同富裕——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双重视角

作者及单位:

王修华,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赵亚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本文引用格式:

王修华、赵亚雄,2023:《县域银行业竞争与农户共同富裕——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双重视角》,《经济研究》第9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目前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理解和实现共同富裕。农户收入相对偏低,中低收入农户在面临自然灾害、疾病冲击等风险时可能再次返贫,农民增收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薄弱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市场本质上是由银行主导,既有研究对于银行业竞争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部分地区银行业竞争不充分或恶意竞争使得金融资源在农户层面的配置存在严重不平衡的现象,甚至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精英俘获”。这意味着,银行业的竞合关系仍面临不确定性,也很容易对农户的生产活动产生影响,不利于农户收入增长目标的实现。基于此,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是,县域银行业竞争能否达到预期,能否提升农户金融可得性?其能否有助于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缩小相对收入差距,推进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主要内容和结论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县域银行网点数据构建银行竞争度和集中度指标,以银行结构为切入点实证分析县域银行业竞争对农户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边际贡献如下:第一,基于县域银行网点数据与CHFS农户数据,本文发现县域银行业竞争促进了农户绝对收入增长、缩小了农户相对收入差距。其机制在于,银行业竞争有助于提升农户金融可得性,通过资本流引导生产流促进农户创新创业。而且,相比于高收入农户,中低收入农户能从银行业竞争中获益更多。以往研究更多是采取省市县级地区层面的总量指标来度量金融发展的经济效果,少数文献从地市级层面考察金融发展总量对家庭经济活动的影响。本文运用网点层面的微观数据验证了金融发展有利于促进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的结论,是对当前金融资源与农户共同富裕相关文献的重要补充。
第二,本文从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分化视角发现,县域银行业竞争所产生的收入增长效应具有异质性。与部分研究认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下沉县域具有掐尖效应的结论不同,本文研究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份额的提升更有助于增强县域银行业竞争的收入增长效应,根植本土的农村商业银行份额提升的作用不明显。以村镇银行为主体的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和新兴业态的数字金融发展均能在县域银行业竞争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中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但银行业竞争的提升难以弥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这些研究发现不仅丰富了金融经济领域的相关研究,也扩展了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农村金融体系下,农户收入实现增长但地区收入差距却扩大的相关结论,与以往仅关注金融总量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的文献有所不同。
第三,本文研究为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从需求侧如何实现农户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不同于以往文献探究机会不平等、促进创业活动等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或仅关注金融总量对收入增长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双重视角考察县域银行业竞争与农户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既关注了农户收入的绝对量,也关注了农户收入的相对量,提出当前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应该着重关注在提高低收入群体绝对收入的基础上减小贫富差距的实现路径,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持续推动县域银行业进行充分的良性竞争,充分发挥金融在实现农户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在提升中低收入农户金融可得性时,要加大对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农户收入增长中的新增长点。要注重发挥金融对中低收入农户创新的支撑作用,从技术流层面带动提升中低收入农户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引导金融机构在通过竞争提升中低收入农户金融可得性时,对低收入农户的创新活动进行适当倾斜,充分发挥资本流引导生产中技术流的作用,切实增强脱贫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
第二,从供给侧深化县域金融结构性改革,推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注重能力建设,加快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发挥其服务三农、提升农户收入的主力军作用。在推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服务重心下沉县域时,既要发挥其“量增价降”的“头雁”作用,也要明确其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在服务对象、服务领域、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防止其“过度下沉”引发不公平竞争,避免利用资金成本优势挤压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发展空间。注重发挥数字金融的比较优势,在扩大金融覆盖面和可得性、拓展金融服务效率和场景的同时,也要警惕“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引发的新型垄断问题,强化数字治理,最终形成传统与新型互补、增量与存量互补、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存的多元化竞争格局。
第三,从需求侧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注重防范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因“鸿沟”产生马太效应。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相比于发达地区,不管是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还是金融多元化布局,欠发达地区都处于“低水平均衡”的状态。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协同作用,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向欠发达地区延伸。通过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来促进乡村产业技术进步和县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欠发达地区金融与经济活动相适配,金融与产业发展相促进、相依存,实现欠发达地区金融经济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转变。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户绝对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不断缩小地区差异,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点击图片订阅《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