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债市的反复调整,向来以稳健著称的债券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在各类基金品种中排名垫底。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当前债市拐点尚未来临,但未来继续调整的幅度有限。而经过剧烈调整后,债市的长期投资价值已逐渐显现。近来多家公私募更是逆势抢发新产品,以捕捉较好的建仓时机。
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16
日,债券型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仅为
-0.14%
,同期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
1.5%
、
2.57%
、
1.23%
。
与业绩惨淡相对应的是债基发行规模的骤降。今年
4
月,市场上共发行
26
只债券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仅为
2.21
亿份,创两年多以来新低。
“今年以来基金销售情况很不乐观,尤其是债基根本卖不动。很多定开债基的封闭期长达一年,收益率却没有保证,加上债市负面消息不断,投资者都很悲观。”一位券商营业部基金销售人士向记者透露。
“最近与多家银行渠道进行沟通,发现他们对债券基金的发行情况都比较担心。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基金同行在很知名的银行渠道发行定开债基,
3
个月也只发行了
3000
万份,每天的销量只有几万份,这证明债市已经到了非常冰冷的时点。”北京某公募基金人士坦言。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当前债市拐点尚未来临,但未来继续调整的幅度有限。国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本轮债券熊市至今已持续了
7
个月,
10
年期国债调整幅度超过
80BP
,持续的时间和调整幅度已经与前三次熊市相似。
泰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何俊春则认为,今年债市机会与风险并存,经过深幅调整后的部分债券品种已经逐步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但目前需要控制风险,熬过最痛苦的“去杠杆”阶段。
事实上,经过暴风骤雨般的剧烈调整后,债市的长期投资价值已逐渐显现。多位公私募人士认为,目前债市已迎来较好的建仓期,是抄底良机。
“债市到了‘冰点’,这个基本上已是共识,但区别在于不同机构对待‘冰点’的态度。”北京某中大型公募固收投资总监说。据他了解,部分基金公司正在加快债券基金发行速度,颇有逆流而上的意味。
5
月
16
日,嘉实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于
5
月
19
日至
8
月
18
日期间同时发行
2
只纯债基金———嘉实致博纯债和嘉实稳悦纯债。同日,博时基金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博时丰庆纯债债券基金拟于
5
月
19
日至
8
月
18
日公开发售。
此外,首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鹏扬基金更将两只债券基金作为其产品首秀,并由总经理杨爱斌亲自挂帅。“我们为了让客户盈利,决定知难而上。而且为了抢时间和抢速度,两只产品都于
5
月中上旬前后发行,发行时间也仅为
3
周左右。我认为今年年中是债券市场最好的建仓时机点,因此要抢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买入债券。”杨爱斌表示。
无独有偶,获批成为首家外资私募的富达国际,在中国发布的第一只产品———“富达中国债券
1
号私募基金”也瞄准了国内债券市场。
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17
日,目前正在发行的债券型基金为
94
只,在同期发行的各类型基金中占比近五成,其中包括
70
只纯债基金和
24
只二级债基。从发行情况来看,有
20
余只产品的募集期在
1
个月以内,相较于年初动辄“顶格”发行的情况已有明显改善。
在杨爱斌看来,
2016
年底以来的债市大幅调整,大致可以总结为“基本面利空冲击”、“政策边际收紧带来的资金面冲击或流动性冲击”和“市场自身负反馈的主动抛售去杠杆”三个阶段。而目前债市三轮调整已进入最后一个阶段,若调整超预期,将是不错的建仓时机。
谈到建仓品种,何俊春认为,由于目前债市仍处震荡期,且
5
月底至
6
月底历来是市场资金利率高企的时期,因此协议存款和大额存单未来一个多月会有较好的配置价值。此外,转债市场今年有望大幅扩容,供给释放有助于压缩整体估值、提升市场流动性,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
制作:刘宇泽 | 图编:比由
感谢关注,上海证券报为你每日发送最权威最具深度的财经新闻,欢迎订阅!(微信号:上海证券报)。如你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你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们。浏览更多财经资讯可登陆:
http://www.cnstock.com/
本微信号内容均来自于上海证券报原创报道或版面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