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大气网
中国大气网是大气行业专业门户网站,专业、及时、全面地报道国内外大气问题等的行业动态,提供深度的大气研究网上专题、资讯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台湾一商场发生爆炸 已致5死11伤 ·  昨天  
直播海南  ·  李林(化名),假冒国安干警! ·  昨天  
直播海南  ·  “反诈部”寄来“政府公文”?紧急提醒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涉案逾31亿元、查封房产1021处!李传良案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大气网

周宏春:新冠肺炎疫情背后,我们该如何集思广益讨论雾霾治理问题

中国大气网  · 公众号  ·  · 2020-02-20 17:08

正文


文章导读

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之年。对于雾霾治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认为,每个人所处位置不同、掌握情况不同、分析问题角度和采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也会有差异。对我们而言,要以平常心,心平气和地讨论我国雾霾治理的解决方案。

▲  来源: 宏春观察      作者: 周宏春


相关阅读

周宏春:大气治理不靠天要靠市场 未来产业有七大发展趋势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个小故事,是我们上小学时课本上的一课:

题目是盲人摸象,印度寓言,大意是:

从前,有个人牵了一头大象到一个村子,村里的盲人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

一位盲人摸到了大象的牙齿,就说: “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

另一位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就叫了起来说,“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

另外一位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

而这时另外一个声音嘟嚷起来: “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原来他摸到了大象的尾巴。

……

这个故事我听几位副国级领导在会议上讲过,小学也学过,所以印象挺深。

这个故事跟我们讨论雾霾治理沾边吗? 个人认为,虽然这是个形象比喻,如果与雾霾治理结合起来,可以解释为: 每个人所处位置不同、掌握情况不同、分析问题角度和采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也会有差异。


本来,我想利用退休的时间发挥余热,把原来的学习心得,特别是国内大牌环保专家的好想法,“翻译”成决策者和公众能理解的语言(我听过隔行如隔山一说),不曾想被生态环境部网站转发的一篇文章点到了“关键词”: 可凝结颗粒物。

为了弄清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曾花了几天时间学习,学了几位院士的讲座材料,最后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了一篇调研报告: 治好雾霾必须控制可凝结颗粒物,发表时间2020年1月2日。 由于不想用太长的内容发在微信专栏上,这两天分开写了三篇文章。 这时有人给我转来生态环境部转发的文章: 关于“雾霾”,要科学分析。

仔细阅读了这篇不足2000字的文章,使我看到了我们的减排希望,这篇文章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难怪生态环境部网站要转: 一是冶金系统这几年钢产量在上升,并没有按照中央淘汰产能的要求去做。 如果加大淘汰力度,会有很大减排量,以免原文所说的“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抵消掉了治理的效果”。 第二,钢铁行业减排空间可能较大,文中的说法是“唯一的一条路就是继续深入推进超低排放等减排工作”。 因为大气“十条”有十条措施,钢铁行业一条就够。 我们这些门外汉还瞎费劲想怎么办好,行业专家一下子就找到了潜力所在。 粗算一下,如果钢铁行业每年减排500万吨二氧化硫、200万吨氨氮,按十亿吨钢计算每吨钢也就是几公斤; “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任务何愁完不成? 我的知识老化了,不承认不行。 在我牵头做“十二五”节能规划时,钢铁行业专家说先进节能技术几乎都采用了,出现了边际效应递减,需要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突破瓶颈制约。 未曾想,减排还有那么大的空间,真是太令人激动了。 当然,我不太喜欢文章的行文口气,经过文革的我们这代人,总感觉文风有点不对劲。 例如,一开始就批“治霾者”“治霾工作者”,最后又用表决心的口气,难道这是好的表达方式吗? 不敢妄加评论。
我猜想,生态环境部网站转发这篇文章,肯定不是让我们学习举报或批评人的,而是要开一个栏目,以集思广益,通过讨论形成更好的雾霾治理方案。

如果是这样,我建议只讨论雾霾治理问题,而且仅限于技术路线。 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之年。 大家都希望中国的雾霾治理有一个更好效果; 生态环境部是主管部门,集思广益还能落个“兼听则明”的名声。

如果可以开展这种讨论,仿照罗伯特议事规则我提几个要求: 一是只讨论技术,不允许人身攻击; 二是提问题后必须有相应对策建议; 三是尽量言简意赅把话说清楚,不能洋洋洒洒几千字还不知道说的什么。


有人认为,以天气为由不要减排了,我看这么多的文章没有发现这种说法。 有关天气与雾霾的关系,我们早就听到领导人讲过: 人努力、天帮忙。 李干杰部长在两会期间的几次讲话中提到天气的影响。

我曾经听到西方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城市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好皇帝,一个是坏皇帝。 来了个神仙(一说是美女),让好皇帝出去找坏人,好皇帝出去找了一天,回来说没有坏人。 又让坏皇帝出去找好人,坏皇帝出去找了一天,回来说没有好人。 这怎么可能的? 同样的一个城市,一个说没有好人,一个说没有坏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人坏人是相对的。 对我们而言,要以平常心,心平气和地讨论我国雾霾治理的解决方案。


技术有三个层次: 技术思路、技术、装备(技术的固化)。 邀请相关专家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我手上有不少院士的讲座材料,可以将不同观点汇总起来,报给部领导参阅。 当然我也可以写文章从我们中心发表或报有关领导和给感兴趣的人员一阅。 需要避免的是,不能胸口拍的响,承担任务往后退,这不是一个干了多年专家应有的担当。 我不希望环保领域有人要验证中国工程院院长的说法: 中国的创新被评选卡掉了。

我们的讨论是否能被决策采纳,那是另一回事。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因为对李文亮医生的一个“训诫”,给后续的阻击战带来那么大的麻烦,增加了那么大的成本。 我想环保领域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不会有人要阻断基层民众迫切希望改善环境质量的声音。

近期热文

常纪文:京津冀地区不要再新建各类工业园区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

春节的雾霾,工业企业真的都停了吗?工厂真的都“超低排放”了吗?

【专家解读】这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解读春节期间污染成因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缘何重污染?五专家集中答疑解惑

环保从业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护手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