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过一个段子:
如果问在中国的老外,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
十有八九他们的回答会是:
中国的表情包。
而这里所指的表情包,
通常指的是那些活跃在微信、
且具有中国特色“地气”的
它们不会像微信表情商店里的
表情包那样精致可爱、
笔触粗犷也谈不上啥清晰画质,
兼备萌贱污的气质,
但却精准的集结了广大中国网民的智慧,
虽直戳每个人的“痛点”,
却又让大家欲罢不能。
在中国,
表情包是个比公众号还会追热点的东西。
看一事件够不够热度,
通常需要先去看看
有没有与它相对应的表情包。
比如前一段时间白百合那事儿,
人家羽凡刚说完
当然还是原谅她,
这边厢就有好事者整出了绿帽子表情包;
再比如全网点击量
早就破百亿的《人民的名义》,
达康书记的表情包早就刷过了一波又一波。
凡是有热点的地方,
就有表情包的存在。
不论出了啥事,
只要符合一定大众的文化认同感,
与它相应的表情就会像病毒一样传播。
相比于千篇一律的emoji,
中国表情包还因其千奇百怪、无所不能的特点,
具备了人群身份鉴别的功能。
看一个人用什么样的表情包,
差不多就能推算出
他是个是什么年龄、什么性格的人。
用大红大绿、举手干杯,
友好问候样式的表情包的人,
大概都是爸妈爷奶辈的人物;
用那种渣像素、萌贱蠢污,
看似很low很丧,
却又别有“风味”的表情包的人,
大多又都是90后;
至于咱们的00后,
则比较少用微信,
要刷表情也是各种明星和二次元。
对普通人来说,
表情包充其量只是一个娱乐大众的角色,
但对一部分人来说,
表情包意味着更多。
许多人都熟知
长草颜团子、制冷少女等表情包,
但一定鲜有人知道
它们都出于一个叫做“十二栋”的团队。
据统计,
到今年四月底,
十二栋表情总下载量超过8亿次,
发送量超过220亿次,
按全球70亿人口来算,
差不多全球每个人都发送三次多。
今年三月,
十二栋宣布完成2500万的A轮融资,
就连一些明星也看中这个市场,
向微信表情商店自主投稿,
纷纷推出自己的专属表情包。
但更多也更正常的情况是,
有的明星则莫名其妙就火了。
到现在,
各种表情包已经在祖国花开遍地,
几乎每个中国人手机里,
都会存上一百几十个表情包。
有人说,没有表情包压根不会聊天了,
我们许多人甚至明知
一番耗时几、十几分钟的斗图下来,
不仅流量费了不少,
而且什么实质性的问题都不会解决,
却仍然毅然决然的踏上刷表情之路。
我们中国人从小就被教导要
低调内敛、沉着稳重,并以“含蓄”为美。
我们崇尚所谓“笑不露齿,乐而不表”,
久而久之,
习惯压抑情绪的我们便少了许多表达空间。
而表情包的出现,
恰恰能填补我们在情绪表达上的空白,
一个个表情,或大笑、或抓狂、或疯癫……
我们所有不会轻易表露的内心情感,
表情包里几乎都囊括其中。
也许人们都是这样,
情绪被压抑久了,
就会越来越想要去释放,
我们也因此如此需要表情包。
怪不得有人说:
▲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
生活有多少种颜色,就会有多少种风景,加入中国漫游季,和C-TREK蔚领一起出发,去远方领略未曾领略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