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使用AI工具完成作业和毕业论文的情况,以及高校对AI工具使用的规范和管理。文章指出,虽然AI工具的使用带来了方便,但也出现了滥用情况,高校正在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来规范使用。复旦大学发布了国内首个关于AI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中使用的规定,强调在使用AI工具时需要明确披露,并强调在有限范围内鼓励使用。同时,其他高校也在探索AI工具的使用边界,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和管理办法。文章还通过访谈大学生的角度介绍了他们使用AI工具的情况和体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学生使用AI工具完成作业和毕业论文的情况普遍。
许多学生会选择利用AI来辅助完成作业和毕业论文,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
关键观点2: 高校对AI工具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AI工具的普及,滥用情况出现,高校为了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正在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和办法来管理AI工具的使用。
关键观点3: 复旦大学的“AI禁令”引发关注。
复旦大学发布了国内首个关于AI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中使用的规定,明确了禁止在关键环节使用AI工具,并强调学生需要明确披露所使用的AI工具。
关键观点4: 大学生使用AI工具的体验和反馈。
部分大学生表示,AI工具在辅助写作、文献检索和翻译等方面有很大帮助,但也有学生因为过度依赖AI工具而导致问题,如重复率较高、内容缺乏实质内涵等。
关键观点5: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使用AI工具。
大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应明确其使用边界,避免滥用。在原创性、创新性和学科重点考察的内容上,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
正文
在高校读书的同学们
正忙着完成各种论文、报告
很多学生会选择
利用AI来当帮手
相比翻阅厚重的书籍资料
或者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借助AI完成作业
更加方便、实用
但也出
现了滥用AI的情况
5分钟生成一篇结课论文
10分钟做完一个PPT报告
上交的作业充满AI味儿
老师头疼不已……
近日,复旦大学正式发布
《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
(以下简称《规定》),旨在明确和规范在本科毕业论文中AI工具的使用范围与原则。
作为国内高校首个专门针对AI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文件,《规定》的发布填补了这一领域的政策空白。其中,
《规定》提出的“六个禁止”引发广泛关注
。
《规定》明确列出了禁止使用AI工具的范围。具体包括:
▲ 禁止
在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算法(模型)框架搭建、毕业论文结构设计、研究选题、研究意义及创新性总结、研究假设提出、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与讨论以及结论总结等关键环节使用AI工具;
▲ 禁止
生成或改动原始数据、原创性或实验性的结果图片、图像和插图;
▲ 禁止
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正文文本、致谢或其他组成部分;
▲ 禁止
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
▲ 禁止
答辩委员和评审专家使用AI工具进行评审;
▲
对于涉及保密内容的毕业论文,
禁止
使用任何AI工具,并
禁止
上传数据和图片到AI平台。
此外,《规定》还强调,在使用AI工具时,学生必须在本科毕业论文承诺书中明确披露
所使用的AI工具名称
和
版本号、使用时间、具体用途、AI工具生成的内容或提供的建议以及AI工具在论文中的具体使用部分
。
同时,学生还需保留AI工具处理之前的相关重要材料,以备指导老师或评审专家对使用AI工具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质询。
针对这份 “全球最严AI新规”,复旦大学学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规定》细化了AI工具的使用边界
,在有限的范围之内鼓励、允许学生来使用AI工具
。
比如说在文献检索方面,AI可能会更好地提高效率。《规定》里也提到,允许使用AI来进行辅助的图表制作,但前提是不能改变数据的原创性。
对于引发关注的“禁止”内容,该负责人表示,所有的这些政策制定跟本科学段毕业论文希望去考察的这些能力直接关联等。他以“翻译”举例:“比如说这个学位论文里需要考察翻译能力。如果直接用AI来翻译来替代,考察点就不存在了。”
如今,AI工具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智慧”,
部分高校相继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在“学生使用AI工具”方面提出探索性规范。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学生使用指南》,
共六大方面,涉及
遵守相关法规、符合学术道德规范、使用时应进行标注、对生
成内容进行必要自查、遵循学科相关使用规定,以及遵守教师课程要求。
指南明确
,
学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作业时,
需标红相关内容,且直接生成的内容不能超过全文的20%。
今年,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下发了《关于加强2024年毕业论文(设计)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
。
随后,该校多个学院出台了规定细则,其中,
继续教育学院要求学生须明确披露是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使用,须述使用方式、细节,
包括模型/软件/工具名称、版本及使用时间。涉及事实和观点引证的辅助生成内容,
须明确说明其生成过程,并同时在毕业论文(设计)相应位置具体标注,
确保真实准确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则发文规定
,
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向学生发出警示
,
并要求其自查自纠;学生在收到警示后,需认真修改,由学院统一在相关平台检测通道进行复检。该校还表示,将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并提醒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避免过度依赖智能生成内容。
“我们对AI时代本身是一种欢迎、迎接的态度。有时候我们会因为AI强大的功能忘记我们最初的目标,失去了方向,所以我们的限制也是让学生回归到最终自身的轨道上来。”
现如今,大学生利用AI辅助完成作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情况已非常普遍。比如,今年刚刚保研武汉大学的小蔡表示,此前他在写本科毕业论文时就用过AI——
“
我们学生在论文或者其他写作方面AI用得也很多,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
毕业论文方面,在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学习新知识,有很多之前不了解的东西,可以把我们不懂的问题直接输入进去,让AI给我做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也让我们对技术、背景有更多的认识。”
小山也在论文写作中使用了AI。她觉得有一些话怎么说都言不达意,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