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雷立刚本人
雷立刚,“70后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互联网早期最著名写手之一,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大奖。著作《万物枯荣》广受股民好评。 雷立刚从事职业投资多年,结识大量股市顶级高手。愿把对市场的的理解、复盘与技巧、及众多高手朋友们投资经验,尽力分享于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雷立刚本人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但“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给了我力量!另结合《每一》修改稿,讲一点诗歌乃至文学创作上的一些小技法

雷立刚本人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3-20 11:1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雷立刚唯一自媒体为此公众号,

其他皆为假冒,

无任何微博,特此申明。


今早,结合昨天发文后,公众号里的读友们给《每一》提出的各项建议,我对《每一》做了修订。这是最新版的《每一》:


《每一》

作者  雷立刚


每一枚钥匙都是在等一把锁,

每一阵夜风都是在等一片叶,

每一个女人都是在等她的王子,

每一张白纸都是在等生活。


每一次取舍都是在等缘分,

每一种挫折都是在等领悟,

每一份感情都是在等一场相遇,

每一个梦想都是在等自己。


雷立刚,2018年3月19日半夜写于梦中,梦醒后记录初稿,3月20日结合广大读者提出的修改意见,再稿于成都。


经过这次修订加工,我终于对《每一》比较满意了。

利用这个机会,我给朋友们简单讲述一下,诗歌乃至文学创作上的一些小技法。


一,有读友提出,既然诗歌中反复出现的不仅仅是“每一”,还包括“等”这个字,更是反复出现,反复强调。因此建议此诗标题改为《等》。


对此,我有异见:这标题为何要叫《每一》,而不能叫《等》呢?因为以《等》或者《等待》为标题的诗歌,实在是太多,也就是说,泛滥了。而《每一》这个标题,则十分罕见。

在文学上,必须拒绝求同,追求个性,尤其要拥抱独特性。

因此选择《每一》。


另外,为何不叫《每一个》或者《每一次》之类呢?其一,也是后者不独特。其二,因为此诗里面,有很多个不同的量词,其三,《每一》只看标题,让读者不知所云,从而感到新奇,但读完全诗,又觉得并不是刻意装怪的标题,留下更多的意境。因此选择《每一》。


二,有读友指出:初稿中的“每一把钥匙都是在等一把锁”,两个量词都是“把”,重复了,建议修改。


这个建议非常好,所有艺术,最高的准则就是“变”。

王羲之的《兰亭序》作为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里面相同的字,没有一个是一样的,或变其形态,或变其笔锋。其实,何止《兰亭序》,中国书法里的每一幅珍贵作品,里面但凡出现同一个字,都是力求有变。

说到画,梵高画了那么多向日葵,每一朵相似却又绝然不同,每一朵都是遗世独立。

说到文学,自然也是如此。


很久以前,我不理解,为何股市里,每次炒的概念,都是变来变去,哪怕是旧瓶装新酒,也务必要变才好?

最近,我才终于领悟到:股市就是艺术的一种啊,既然艺术的最高准则是不断地变,那么股市,自然也是以变作为最高的核心。


三,有读友指出“每一次取舍,都是在等评判”

我个人觉得,取舍在生活中虽然经常面临世人的评判。但是,诗歌和文学,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不能简单地去对应“评判”,因为那样过于直接,并且略带功利。

我昨天的初稿中,写道:

每一次取舍都是在等错误,


这一句有几个意思:

1,人生中的选择,绝大多数往往都是错的。

2,人生无法重来,你前面有两条路,无论你取的是哪条,舍的是哪条,当你踏入其中一条路之后,你都经常会感到懊悔,因此,无论你如何取舍,都是错误的。

以上,涉及到哲学层面对人生悲观与否的问题了。

绝大多数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必然天生是悲观主义者,别问为什么,我只知道历史上统计出的概率就是如此。

我本人也是一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一定是天生的艺术家,毕竟,天生艺术家大多数是悲观主义者,但悲观主义者并不都是天生艺术家。

由于天生的悲观主义,我在写诗的时候,信笔所写的,就是“每一次取舍都是在等错误”。

然而,昨天读了大家的留言,我忽然感到,如果一首诗,仅仅写给作者自己一个人看,他当然可以想如何就如何,想悲观就悲观。

然而,由于作者或许有一些粉丝,一些读友,那么,就还是有必要适当在“只考虑自我”,和“照顾到多数人的情绪”之间,做出平衡。

多数人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呢?多数人看一个故事、看一场电影、欣赏一个艺术品,他们还是希望获得正能量,获得积极向上的情绪传达。

因此,我最终决定,在修改稿,将这一句改为:

每一次取舍都是在等缘分,


四,有一个读者,批评我昨天的《每一》初稿,和汪国真的诗同级别。

对此,我内心是不服的。因为《每一》的境界并不低,以初稿里“每一张白纸,都是在等生活”这画龙点睛的一句,汪国真就一辈子写不出。


不过,看了一下初稿,确实有两处,拉低了全诗的格调。

是初稿里的这两句:


每一阵夜风都是在等一首歌,

每一个女人都是在等男人


以上两句,其实暗含一个艺术的小法则:

那就是,类似于“一首歌”、“女人等男人”这样的词汇,显得比较俗,会有损诗歌的艺术性。

我初稿之所以保留着两句,是因为我对后面那句很有信心,这一句是画龙点睛的,也是我在梦中创作出这首诗时梦境里的一句。

初稿时我想,既然留有强劲的“后手”,那么,前面两句俗一点也不怕,或许还能造成“大俗大雅”的对应感。

因此,当时就用了那两句。

但今早,结合读友们的反馈,我感觉,那两句确实有损全诗的韵味。降低了这首诗的格调。

于是,我今早修改为:

每一阵夜风都是在等一片叶,

每一个女人都是在等她的王子,


这么一修改,全诗确实更雅致一些,韵味也更一致了。

所以,在此,我要真诚谢谢广大读者们精彩的建议。


最后,虽然我公众号的多数读者都是股民,但其中,或许也不乏有对文学创作跃跃欲试但又还只是新人的朋友,基于想让这一类朋友可以提高诗歌写作技能的考虑,我以解释“每一张白纸都是在等生活”这一句为什么好,来分析诗歌的一些技法精髓。

解析如下: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多数词汇,是存在俗常的联系的。

例如,一说起树,那么往往出现在脑海里就是“高大”、“葱郁”等词汇;

一说起牛,那么往往出现在脑海里就是“倔强”、“蛮”、“埋头向前”等词汇。

一说起熊,那么往往出现在脑海里就是“蠢笨”、“野蛮”、“暴力凶残”等词汇。

一说起鱼, 那么往往出现在脑海里就是“灵活“、”多变“、“滑头”等词汇。

以上的直接联系,建立于我们大脑的日常生活的熟知之中,因此,在各种文章里,是司空见惯的。

也正因此,我说,多数文章,仅仅是文章,而不是文学。


文学是艺术,艺术的最大特征是求异,求不同。

因此,诗歌和文学,要努力把并不经常在多数人脑中直接联系的词汇,偏偏要去联系到一起。

但是,这个联系,又不能是“强扭的瓜”,而必须自然。

也就是说,必须乍一看不相干,但仔细一想,却又相干。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不同”,但是,这个“不同”却是极难达到的。需要不俗的天赋。

否则,如果是只要惊奇,就能“与众不同”,那么,人们可以随意做出许多奇怪的文字组合。问题是,那样的话,往往就会失之“刻意”,变得造作。

所以,好的艺术,必然是乍一看出人意表,但仔细回味却恍然大悟的。


于是,就说到我昨晚梦中灵感的“白纸和生活”了,着两个词,本来是不直接相干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在日常中,并不会看到一张白纸,就想到生活。也正因此,通常的文章中,也不会常常出现白纸和生活连接在一起的现象。


但是,它们却又是间接有联系的。

我们常说,“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画”。

在那一语境里,白纸和生活,具备了隐秘的牵连。

因此,在诗歌中,把“白纸”和“生活”着两个词汇连在一起,是自然的,是不刻意的,是不做作的。

所以,把这两个词牵连到一起,是需要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艺术灵感的。

这就是我的诗比汪国真的诗强的地方。

为了避免别人认为我吹牛,我特摘录汪国真最出名的代表作,《热爱生命》如下:

热爱生命

作者  汪国真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

既然钟情于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

只要热爱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看完上面的全诗,我们会得出两个结论:

1,朗朗上口,意境简单,利于普通民众理解和传播。

2,所传达的是正能量、励志,能满足普通民众情感需求。


其实要做到以上2点,也并不容易了,汪国真这首诗做到了。所以,作为诗人,给他60分及格线,我认为只要不过于严格,还是可以的。

但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这首诗里,没有任何不一般的意境,不寻常的文字组合。

全诗之中,每一个词汇组合,都是日常的,例如,爱情对应玫瑰,地平线对应背影,平坦对应泥泞。看不到任何别出心裁的组合。而不仅别出心裁还能自然不刻意的组合,则更是汪国真的才华所无法企及。

我的《每一》初稿里,这一句:

每一张白纸都是在等生活。

就足以碾压式击败汪国真了。

因此,把我的《每一》初稿,和汪国真相提并论,我是不认同的。

普通的国人一名气来评判诗人,因为多数人是不懂诗歌艺术的,所以,一流的诗人必然为多数人所不理解,而三流的诗歌最接近多数人的理解力,自然名气更大。

诚然,汪国真名气比我大很多,但是,我必须忠于我的艺术评判标准。为了对艺术的忠诚,我必须谢绝谦虚,必须客观表达我的一个认知:我的诗显然和汪国真的诗并不存在于同一维度。


-----------------------------------------------------------


上面讲艺术和诗歌,我比较严肃。不好意思,每次涉及艺术理念,我都一不小心就严肃起来。

现在来轻松一下。

今天有一件事情,使我真的深感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啊。看来,我除了在文学艺术上比较有想象力,在其他方面,想象力真的很匮乏。


是这样的,不瞒诸位,我最近嫌家里的一些家具和灯具,都太过陈旧老式。虽然我家几乎从来没有客人,或者说,几年来,只登门到访过不超过10位客人,而且都是我信任的、绝不会因我家居装修程度而高看或低看我的人。因此,我家里的装修,其实不涉及虚荣,反正外人看不到,就家里人自己看看,无关面子的。

但尽管如此,我自己也看不下去了。

昨天,我逛宜家,看到特价区有个作为样品的衣柜,打折价还算便宜,我就买了。

昨晚9点拉回家,然后自己将硕大的衣柜组装起来。之后清理衣服,一直折腾到凌晨1点。

今早醒来后,躺在床上,因为衣柜变漂亮了。于是,就嫌卧室的等太一般了,想换一个。

我目前卧室的灯是这个样子滴:

觉得不太配衣柜。

反正是自己躺着横看竖看不舒服。

再给个特写:



拍照出来,比实际的好看。可能是因为灯亮着的缘故。

把灯熄了,重新拍,如下:


我想换一个灯。可是,又不知道换什么样的灯合适,也不清楚目前一般卧室里安的是什么款式的灯。

于是,早上我躺在床上,手机搜索“卧室灯具图片大全”,一百度图片,出现的一张张卧室灯具图片,让我真的不由得感叹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啊。哈哈,随意从中列几张图片上来给大家看看啰:


我本来只想搜索卧室灯具的,但映入眼帘的,全是一个个硕大无朋的大卧室,以及那些我曾以为是客厅大灯的卧室灯。

我在想,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鸽子笼卧室,为何在网上,全是这种一眼看去光是一个卧室的面积也不小于60平米的房间了?网络之上,充斥着虚假的繁花,然而,真相是大多数老百姓的卧室,只有10几平米,包括我的卧室。


然而,我遗憾吗?我自卑吗?

不,一点也不。

再卑小的生命,也有相同的尊严。只要你降低自己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对他人无所求,你就可以远离那些用世俗的权力和地位妄图碾压别人的人。


我的卧室不大,但我的视野很大;

天有多辽阔,我的视野就有多辽阔。

我的钱不丰厚,但我的心很丰厚;

在我的世界里,我是唯一的王者。


或许,有人说我夜郎自大。

但我不在乎,我就是要打造一个只有寥寥几个人的夜郎国。

在我的夜郎国里,我就是国王。

你很牛逼吗?OK,你牛你的,我内心其实看不起你,但我懒得在外面的世界和你争,知道吗?是懒得!我内心强大,因为在我的夜郎国里,不会有你们这些牛逼或者假装牛逼的人的一席之地。

我的世界我做主,八荒六合,唯我独尊!


我有一个老朋友,相交24年了。认识时,是1994年。他父母是川大的教授,当时我在川大读书,一次朋友聚会时,认识了。 他大学、硕士、博士都念的是北大,毕业后,在首都师范大学教书,目前是某系的副系主任。


记得刚大学毕业时,都风华正茂,彼此投缘,成为了好友。

以前我去北京当“北漂”时,就寄住在他的北大博士生宿舍里。因此,还得以去北大旁听了不少讲座。

最近几年,因为他越来越少回成都,所以见得少了,但偶尔还是有交流。


他在北京,现在已经有两套房子了,并且几年前就混到了副系主任。但我感觉,他的心态,却越来越焦躁。

他头发掉得厉害,人也显得很疲乏。

他多次说什么中年危机。

他甚至很疑惑:


你雷立刚明明啥也没有,却为啥总是这么自鸣得意?

你雷立刚炒股也没炒出大名堂,文学界里知名度也不很高,你为啥却总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臭得意劲儿?

你雷立刚明明只有成都的不值钱的房子,价值不到北京一套大房子的零头,为啥你却住得很舒畅的样子,一点也不自惭形秽?

你雷立刚明明是个无业游民,但为啥感觉你比美国总统都盛气凌人?

……


我曾回答过他原因。我说,因为我在练一种功夫,叫做“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这是《天龙八部》里面,冻龄女神天山童姥所练习的神功。

因为机缘巧合,我也修炼了这一神功。


怎么修炼?友人略带讥讽地问。

我说:

第一,需要不把世俗的眼光当一回事。

第二,需要搬到远离熟人的地方居住,例如我所住的小区吧,远离我所有的亲戚朋友乃至故人,可以说,在整个小区乃至小区外方圆几公里,没有任何一个人,与我曾经发生过任何联系。

第三,需要不求上进。

对话无法进行下去,就中止了。这应该是两年多前的对话了。


这两年多以来,我继续修炼“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可以说功力是进一步提高了,甚至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来形容,也不为过。

修炼此神功之后,我如今的状态是:


在我心里,我虽然43了,但我压根不认为自己是中年人。

我永远觉得自己是个孩子。

我的生命,其实早已经永久凝结在18岁,

我谢绝长大,谢绝进入社会。

我理所当然地觉得,雷立刚是天下第一天才。

看来,这功我是练得走火入魔了,那就走火入魔呗,我不在乎。


最近一次,那位友人,有长达半年,未和我联系了。

最后的那次联系,是微信上的对话。

说来,和格非有关。


是这样的,好几年前,可能是七、八年前吧,友人在一个北京文艺圈的聚会中,得以见到文学大师格非。

格非也是我所非常尊重敬仰的作家。

不知为何,友人和格非说到了我,他惊讶地发现,格非竟然听说过当时还是青年作家(现在中年了)的雷立刚的大名。还评价了我一句:“雷立刚,只要写下去,是一定能写出头的。”

回来后,友人很兴奋地在电话里告诉我:格非知道你!说你一定能写出头!

我知道友人是关心我。他对我,其实是一直不错的。只不过,由于他不练“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因此他和我渐行渐远渐无言。


问题是,彼时的我,已经不打算“写下去”了。

我的回应很淡然。忘记具体说什么了。

格非是中国当代作家里,很优秀的大师级的作家。是我所尊重的为数极少的当代作家之一。而且是清华大学文学院的知名教授,影响力很大。按说,几年前我还是个年轻人,正是大有前途时,如果机灵一点,我当时赶紧报考格非的研究生,到清华文学院镀一下金,多么有利。可是,由于 练“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我觉得全中国任何一个文学院,都没有资格收录我做研究生。所以我压根没考虑那条道儿。


那么,不那么机灵的话,也不想费力考研的话,借机从友人那里要到格非的电话号码,打个电话过去,表达一下感激,建立一点联系,肯定也是好的。然而,我竟然没想到这样做。


两年半前的,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长篇系列,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这个奖对于他,是名至实归,其实早该获得了。半年多前,友人在微信上,跟我聊起茅盾文学奖之事,我很轻描淡写地说:“我雷立刚,只要愿意写,肯定能拿下茅盾文学奖。不过,我现在还没确定自己愿意不愿意,等我哪天愿意写比较主旋律一点的东西了,我就拿个茅盾文学奖玩玩。”

可能这句话太过于托大了,友人没有回话,之后,也再没有主动给我留言。

而我,既然是练了 练“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的人,自然也不可能主动给他留言的。

在我看来,我不过是随口说了几句真话而已。而且是我眼里很轻描淡写的真话。然而,强大的世俗啊,它容不得我们这种修炼了 练“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的人,它把我们的每一句轻描淡写的真话,都当作要么是别有用心的炒作,要么是疯子不知天高地厚的胡言。


我明白这一切,我理解这一切,“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我和友人,以及我和这个世界,都在越来越疏离。这都因为,许多年前,那个名叫雷立刚的少年,无意中推开了一扇旋转门,看到了一本功法,他在那时,并不知道那就是传说中的 “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然而,他练了,从此,他的世界不再接受你们所有人的评判!


写于2018年3月20日


(赞赏是对作者劳动的支持,

不赞赏但转发也是一种对劳动的认可。)






雷立刚底层生活写实系列代表作

(底层生活,是雷立刚写得最好的一个系列):


画眉(极其感人,很多读者落泪)

收起你的伪善(极其感人,读者留言数千条)

每当悲伤的时候,我就去宜家(网络好评如潮)

小旅馆  (获2012年天涯文学第一名,全网点击近千万)



雷立刚财经股市传奇系列代表作:

万物枯荣(无数股民赞誉为中国股市文学扛鼎之作)

勿忘心安(股民悲歌真情小说)

炒股犯    (上千万阅读数的股市传奇)

金钱法则

雄安战纪


雷立刚奇情荒诞故事系列代表作:


七夜(读者评价极高)

盗尸贼(读者评价极高)

为了友谊,把爱做完

小倩(入选《天涯》期刊十年精品集)

谋杀(被评论家认为是70后作家代表作之一)

蚯蚓(发表于先锋文学期刊《山花》)

我第一部改编为电影的小说:《野出租》

外语学院美丽传说



雷立刚股市分析文章代表作:


多数人事后哔哔,而我上周提醒股市见顶

为中国股市写一份悼词

悟空:我的4次卖房炒股经历

且看我对雄安做出全网最深刻的分析

我婚礼上父亲对亲爱的股民朋友们的讲话


雷立刚时事评论代表作:


绒花—— 与我们自己相比,马云王健林就是两根杂毛

祭静海一中7女生被毒杀——希望刘鑫不要如孙亚宇那样被人们轻易遗忘


雷立刚唯美散文代表作: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请你代替我永生

从普罗旺斯到阿尔:在郭家桥怀念长顺上街

没人看见草生长:被忽略的股民

在雪山脚下远眺瓦尔登湖:这个拒绝隐居的时代

少林寺里的苔丝:至尊宝和紫霞的一些忧郁碎屑

爱如烟花,只开一瞬

凝固的绝壁和藤

【雷立刚诗歌代表作】二十四点的老鼠之歌


雷立刚财经现象分析代表作:

看这大叔,炒股亏掉8套北京房产

我上了央视财经频道,母亲老泪纵横

我所亲眼见证的几个兄弟从几十万做到几千万的股海沉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Cocoa开发者社区  ·  2016年末闲谈iOS开发的未来
8 年前
冷漫画  ·  这就是胖的人生,而且还没人爱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