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槽叔从合作伙伴要来了100张体检卡,作为春节前的福利。欢迎领取,发完即止。
第二,关于体检,槽叔整理了一些误区和注意事项,都是干货,值得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1.
先说体检卡。
a. 体检卡仅限45岁及以上使用。
关注槽叔公众号的朋友,超过45岁的只有3%左右。所以这张体检卡,你来领,爸妈来用。
领取之后,有效期长达一年,没有“使用焦虑”。
b. 只要通过槽叔公众号投保过,就能领取。
投保时间不限,三年前也行,三天前也行。衣食父母,无论早晚;
投保产品不限,几十块的意外险也行,几十万的养老金也行。衣食父母,不分贵贱。
点击文章结尾左下角的
阅读原文
即可领取,最多领取两张。
c. 体检卡包含的项目如下。
都是很基本的体检项目。
如果你希望增加腹部超声、胸部CT等项目,也可以额外增加,只需要在预约体检时间时付费即可。
d. 这张体检卡的来龙去脉
之所以给你列出体检卡的前生今世,是因为槽叔一直觉得,只要是事关理财、健康,必须得一五一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安心。
善诊是一家健康管理平台,和槽叔没有商业合作,但我了解了一下,甚至问了问他们的投资人,很靠谱,值得信赖。
体检卡的领取和使用方法,槽叔会做一个详细的指南,待你领取后发给你。
2.
好了,我们说说体检这件事。
首先要科普的,是所谓的“癌症筛查”。
槽叔几天前参加了“一席”举办的《菠萝癌症科普课》。很多和癌症、体检相关的科普知识,我也是第一次听说,非常受用。
顺便做个自来水广告,“一席”会在节后上线菠萝这档课程,价格目前还不知道,但绝对值得你掏钱。大家可以关注一席公众号,获得课程上线通知。
在录制的课上,菠萝专门辟出一个小时,介绍了癌症筛查这件事。
我听完的感触就是,“癌症筛查”这个词特别有诱惑性,好像做了癌症筛查,就能预知未来了一样。
但你发现没有,这世上很多事都有个共性:
表达越模糊,真相越残酷。
比如,一个名叫“全能保”的保险计划,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全能”。
你需要把保险责任一个一个拆开来,对应到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才是正确的方法。
癌症筛查也是这样。
真正的癌症筛查没那么玄乎。其实就是
针对不同的器官,采取不同的检查手段,获得和癌症相关的数据和结果。
看起来真的没有那么高大上,就是我们日常体检中常见的项目。
槽叔总结一下。
胃癌
胃镜当然很重要,但不用每年做。更重要的是查幽门螺旋杆菌,选择碳13呼气试验。建议成年人都要查,尤其是胃部不舒服、口气经常不好的人。
肠癌
做肠镜。40岁以上的群体,每隔3-5年做一次肠镜。如果有肠癌家族史,那么超过30岁就要做肠镜了。
肺癌
做低剂量肺部CT。安全性完全没问题,每个烟民都要查,不分年龄性别。
宫颈癌
做HPV+TCT检查,筛查宫颈癌风险;
乳腺癌
乳腺超声很重要,女性都要做。如果超过40岁,建议额外新增乳腺的钼靶检查。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钼靶检查尤为必要。
另外,PET-CT从来都不应该是体检项目,不建议在体检时选择筛查。
不是说PET-CT不好,而是说PET-CT更多时候是用在癌症患者身上的,用来寻找身上各部位的肿瘤。
类似的检查项目还有不少,比如“滴血查癌”,比如判断患癌概率的筛查,都不怎么靠谱。
3.
再来说说
“以保险为目的”
的体检。
体检报告会影响我们的投保,既然这是一个事实,那我们如何做到尽善尽美呢?
比如,不少人的体检报告里,有时会出现“建议明确诊断”这类描述。
其实保险公司很不希望看到这句话。
因为这种描述,相当于给核保师出了一个难题。
“你既然无法确定病情,我当然也无法确定病情,那自然无法判断你能不能买。”
槽叔不是建议你让体检大夫换个写法,而是告诉你,只要遇到这种描述,那你确实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另外,越来越多的人会在体检时查出结节或囊肿。
如果可以提前做好一些细节,可以在买保险的时候更加从容和方便。
比如,体检前确认一下,超声检查出的结节,是否可以做分级。
分为一级或者二级甲状腺结节或乳腺结节,在投保重疾险时很有可能获得标准体的核保结果。
既不用除外,也不用再去做一次检查,何乐不为呢?
比如,如果检查出囊肿或者肿块,可否在体检报告里给予良性的判断?
这样也能在投保时省很多事。
因为保险公司在意的是,你这个肿块是否是良性的。
4.
最后,补充两句老生常谈的建议:
除非病情需要,否则不要在
投保之前
做体检。
这是一种将个人利益最大化、且审慎的操作。
除非病情需要,否则不要在
投保后的等待期之内
做体检。
这也是一种将个人利益最大化、且更加审慎的操作(甚至有点过度审慎了)。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