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通信世界
在路上,读懂世界!在这里,读懂通信!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通信世界

频率占用费降低是中国5G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通信世界  · 公众号  ·  · 2018-05-11 17:39

正文

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联合下发文件,对部分频段的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占用费予以降低。所降低费用的频段为3000MHz以上的高频频段,并采用差异化降价的方式,即从全国范围使用/省范围使用/市范围使用的同意价格800万元/MHz/年、80万/MHz/年、8万/MHz/年,降低到3000-4000MHz的500万元、50万元、5万元,4000-6000MHz的300万元、30万元、3万元,6000MHz以上的50万元、5万元、5000元,也就是说所使用的频率越高,降价的幅度越大。

在降低频率占用费的基准价格的同时,两部委也对5G的频率占用费实行了“头三年减免,后三年逐步到位”的优惠政策,即自5G牌照(5G公众通信系统频率使用许可证)发放之日起,前三年免收频率占用费;第四至六年,分别收取基准价格的25%、50%和75%,第七年及以后全额收取。


为“提速降费”纵深发展提供资源输入

“提速降费”的本质,是通信行业向全社会释放基础设施红利,在价值杠杆的作用下,激发全社会的价值创造。但是,让运营商独自发挥“外部正效应”是否合适?虽说是国企,但他们都是上市企业,也要为公众股东利益负责,毕竟近年来运营商的财报也显示了“提速降费”对收入和利润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未来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运营商投资,在4G领域,国内三大运营商已产生近万亿元的投资,未来5G领域将只多不少,这也要求确保运营商的收入和利润。

在运营商所支出的成本中,有一定比重是支付给政府部门,除了税费支出外,频占费也是不小的支出,三大运营商每年频占费的总开支在数十亿元的规模。政府主推“提速降费”,间接承担部分成本,也是理所应当。

纵观国内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史,移动通信的代际更替时,运营商都是获得了更多的频段资源,需要交纳更多的频占费,成本负担逐年加重。因此,政府部门需要适度降低运营商成本开支,使得其更有动力在新技术领域发展,更有资源推动“提速降费”的纵深发展。


激发5G商业化进程

5G的技术路线已相当明确,国内三大运营商及全球主流运营商业已对商用化起点进行了表态。但开始商用化,并不代表商用规模能够快速放大。在基础通信领域,市场是否能够做大,用户是否有需求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更多则仰仗运营商的投入,包括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培育产业链、向用户提供高额补贴等。在3G时代,中国移动以一己之力,把全球惟一的TD-SCDMA网络做到规模化良性发展,靠的就是大量的成本投入。

未来的5G时代,业界已经基本明确了使用3000MHz以上的频段进行发展,降低3000MHz以上的频占费,可确保运营商成本降低,尤其是前三年免费,后三年打折交费的策略,让运营商在5G发展初期,能将更多的成本,用于5G网络建设、5G产业链建设、5G市场的培育。也就是说,运营商将更有底气实现规模化投入。通过网络建设,使得基础资源足够吸引业务需求者,通过对产业链中的芯片、终端等企业进行集采、补贴等,激发其快速成长、快速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产品;通过对用户补贴,消除其进入新领域的门槛,快速接受新事物。


彰显5G产业发展风向标

本次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占用费降低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首先频率越高,降低的比重越大,6000MHz以上,降低比重高达94%;其次5G发展前三年,频占费全免,之后逐步收取频占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