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Sirshikai, 我们将致歉并及时删除
有
人说:这个冬季似乎格外漫长,自己早已无心欣赏每天的日出日落、雾霾或是冬雪,每日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现在却又遭遇瓶颈,根本不知道自己每天都看了写什么,似乎那些知识在脑子里都不做停留,感觉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虽然大家都说暑假是考研的分水岭——有的人Level顺利提升,有的人逐渐脱离队伍,甚至有人选择退出。但其实考前半个月也是一大道坎儿,多少考研er在最后坚持不下去,复习全面崩盘,选择放弃;还有的是在最后半个月,表面上还在复习着,其实内心早已对考研“举起了白旗”。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并不了解报录比的真正内涵,觉得似乎全世界都在竞争自己的院校和专业,然后会任由这样巨大的压力把自己逐渐压垮。
今天,就16考研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河北大学三所高校的数据进行解读,给你展示最真实的考研竞争信息,让你不再被数据吓倒。
2016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成绩单
2016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分段统计(不含推免生)
2016年北京大学的传播学专业共有218人报考,录取人数仅为9人,报录比达到了恐怖的24.2:1。但是根据北京大学公布的信息,52名考生有缺考科目,很明显这部分学生自动放弃了竞争的机会。而想要被北大录取,只有考到350分以上,也就是前29名才有实力进入复试。对于势考北大的小伙伴来说,只要坚持到底、复习扎实,你的竞争者并不会超过50人。
2016河北大学分段统计(不含推免生)
2013-2016年河北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招生录取统计(不含推免生)
再看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有98人报考,实际录取18人,名义报录比为5.44 :1。但细看一下,位于300分之上的学生仅有50人,300分以下的学生基本与复试无缘。
我们对于报录比的恐惧源自于只看到了数据统计的表面。直接用报考人数除以录取人数确实可能得到一个悬殊的比例。在我备考期间,报录比一直是困扰自己、不断否定自己的负面因素。直到看到北京大学历年的完整版考生成绩单,我才发现笼统的报考数据具有欺骗性。实际上,任何一所高校有实力的竞争者并不会大于100人。
选择在这个时间里发这篇独特的分析稿,特意希望我们提供的信息能支撑心弦紧绷的你完成考研的旅程。毕竟只要你全部科目作答完毕就能够淘汰10%的考生,只要你所有科目都达到及格线(即60,60,90,90)就能淘汰50%的考生。这样一说,你是不是有信心了呢?
很多同学在考研初期选择学校时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本科三本院校的学生考研会受名校歧视吗?”
不仅是考研初期,复试录取也有本科出身好更受欢迎的传言。对于出身问题,中山大学张志安老师和南京大学胡翼青老师都在微博中表明并没有任何歧视。
根据2015年武汉大学公开的学硕招生名单,31名被录取的学生中本科为985高校的学生有5名、211高校学生有6名。在出身论横行的考研界中,新传类专业对考生本科学校的态度是相对友好的。求贤若渴的面试老师,不会因为你是二本或者三本而拒绝你,他们只会因为你表现不够好而拒绝你。
而你听到那些有关出身歧视的言论,一般都来自复试被刷掉的考生。对于失败的归因有很多种,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把锅推给复试黑幕——不是我不行,是复试太黑了。真实的考研中名校学生也有倒在复试门槛前的,但这类考生无法甩锅给学校,自然会造成信息传播中的偏差。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出身优秀的同学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减少统考名额,增加推免名额就是一个例证。但歧视永远都存在,不能站在顶端,也要向顶端靠近。不努力的话,收到的不仅仅是歧视,还有鄙视。
题外话
:我有个疑问,为什么有小伙伴留言,女朋友和他闹分手那么多人点赞?不应该点赞鼓励的话么。。。。。都是大FFF团的?
这里发个福利及广告
考研英语作文模版
免费送一份
或者花钱买一份
送的呢是作者当年作文27分原版
买的呢
句子美的惊艳到你
考场肯定能用上
最关键是
外教批改习作
6套完全不同的模版 保障你想雷同都难
可加下方微信领取:
剑惜老师:yanxuejiexi
小玉老师:yanxuejie5
小研老师:zhedayanxuejie
小五老师:yanxuejiew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