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接前篇:
第一篇:《
当“乌合之众”遇上“塔西佗陷阱”……
》
第二篇:《
“塔西佗困境”与大变革时代
》
第三篇: 《
特朗普减税,中美命运对决时刻加速到来?
》
第四篇:《
元老院是如何消灭掉“暴君”的?
》
公元64年,27岁的犹太精英约瑟夫斯因公被派遣出使罗马。一踏入这个欧洲的中心,约瑟夫斯的精神眩晕了。美仑美奂的罗马建筑,绚丽多彩的罗马-希腊文化,强大无比的帝国军队,奢侈富裕的罗马式生活,都给约瑟夫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原来自己的祖国是那么的贫穷落后,自己的同胞是那么的愚昧无知!他对自己的祖国和同胞,以及自己过去的生活,都产生了强烈的嫌恶心理。
约瑟夫斯恨不得立即扒掉自己身上这层犹太皮,变成一个正宗的罗马人!
他很快被一帮友好亲切的罗马贵族引入圈子,对于这些贵族们描绘的没有皇帝,没有压迫,没有内斗,人人自由,追求自己梦想的美好世界心驰神往,恨不得立刻将这样的世界搬到人间。
约瑟夫斯在此期间,迅速被罗马贵族们宣扬的“普世价值”所洗脑,转变为犹太人中的“带路党”。
在一连串考验许诺恩惠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后,约瑟夫斯被吸纳进贵族们的一个核心组织,这个组织的理想就是把那个美好世界变成现实!当约瑟夫斯逐步了解这个计划之后,他心中惊骇不已: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不仅要除掉罗马皇帝,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同胞居然也是实现这个美好目标的阻碍,必须得牺牲掉!(原因见上一篇)
他最后下定决心:为了全人类的福祉,牺牲一些人命是在所难免的,那个贫困愚昧的国家和人民有什么好留恋的,能服务于人类美好的未来,他们被牺牲后应该感到荣幸才是!
约瑟夫斯主动参与到这个计划中,根据自己对犹太人和犹太教的深刻理解,用他绝妙的脑子,针对自己同胞的宗教信仰和性格特点,构思出了一个精致而残忍的灭族阴谋……
在公元65年末,身负重大使命的约瑟夫斯结束了在罗马的旅程,返回耶路撒冷,等待约定中的“暴乱”的出现。
公元66年春天一个十分普通的日子,一个叙利亚裔的希腊人在凯撒利亚城(在现今的特拉维夫和海法之间,毗邻哈代拉)的犹太会堂外用一只公鸡来献祭,而根据犹太教的规定,如果用动物献祭的话,只能用牛、羊、鸽子或鹌鹑,并且最好是母的,因此,这一行为激起了犹太人的不满,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决定去官府也就是罗马当局打官司。
这种事情在宗教气氛十分浓郁的犹太人聚集区实在是太普通了,就是一件最平常的宗教争端,基本相当于当着穆斯林吃猪肉一样。政府当局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让这个希腊人赔个礼,道个歉也就完了,尊重宗教人士的风俗习惯嘛!但是,后面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犹太人的意料之外,并迅速向着不可控的方向滑去。从事后结果分析,这个希腊人很可能就是故意安排的一个托。
这么一件小事,居然迅速上报到当时新任的犹太行省的总督格西乌斯·弗洛鲁斯(大约在公元65年到66年到任)那里,而这位总督的处理方式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宣布犹太人借着宗教信仰为名恶意欺负外省人,率兵进逼耶路撒冷,向犹太教的最高管理机构——耶路撒冷圣殿索要17塔兰特,以补偿这位受惊的希腊人的“精神损失”。
这17塔兰特是多少钱呢?塔兰特是指1塔兰同重的黄金(有时也可能是白银),按照一些古代史权威学者估计,1塔兰的重量是20千克到40千克之间,按照最低值就算340千克好了,如果按照现在的汇率黄金1克290人民币计算,那就是约为1亿人民币!
为了理解这一事件的性质,我们要稍微补充一下背景。当时的犹太人地区可以看作是罗马的一个殖民地,当时在位的犹太人的傀儡王叫做希律·安斯帕,他是上一个傀儡王希律大帝(前74年-前4年)的儿子。希律大帝广为人知,是因为圣经中记载说,在耶稣诞生之前,有预言说真正的弥赛亚将会出世,并成为以色列的王,因此他下令处死所有两岁以下的婴孩。但是现代历史学家均认为此事是编造出来的,完全是无稽之谈。
自从凯撒率领罗马人征服了耶路撒冷地区,从凯撒开始,以及此后的朱里亚王朝的历代皇帝,都十分注意维护与犹太傀儡王家族的良好关系,并非常支持犹太人信奉自己的宗教,允许犹太人世世代代据有耶路撒泠,并特许犹太人修建围绕耶路撒泠的城墙(这个优待非同小可,当时罗马帝国是不允许被征服城市拥有城墙的)。
作为一个无可辩驳的例证,公元1世纪存在的耶路撒冷圣殿史称第二圣殿,是史上最恢弘的耶路撒冷圣殿,就是在凯撒的大力推动下修建的,在屋大维时代完工,在这一过程中罗马帝国派出了大批罗马工匠,并拨出巨款,这个圣殿的规模要远超以往,并处处显示出罗马建筑风格,仅凭犹太人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无论如何是无法完成这样恢宏的建筑工程。
要理解罗马统治者为什么这么做,大家对比一下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和伪满洲国的关系就明白了。日本处处在伪满洲国显示“中日亲善”,塑造日本高级军官与伪帝溥仪的“良好关系”,就是为了传达这样一个理念:日本人是真心帮助东北的中国人建立美好家园,这样,东北的中国人就可以安心当大日本帝国的顺民了!
罗马帝国对犹太人的策略与此完全一致。犹太教对于犹太人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宗教,目的就是所有犹太人都团结在自己的国王(当然,目前的国王其实是傀儡)的旗帜下。希律大帝因为修建了远超传说中大卫王的圣殿,在宗教意义上说,他的功绩已经超过了大卫王,笃信犹太教的犹太人对国王的拥戴之情也就远超以往,所以被称为大帝(连大卫都只是大卫王)。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帝国只要控制住作为国家象征的傀儡犹太王族,就控制住了所有犹太人。
从罗马帝国的角度出发,希望治下太平,大家安安稳稳地服从统治就好,而且已经下了这么大本钱,恐怕只有脑子被驴踢了,罗马皇帝才会去故意激起犹太人的反抗。而从犹太人的角度出发,除非极个别的狂热到脑子不清醒的奋锐党人,绝大多数犹太人也知道跟罗马帝国对抗是什么下场。
因此,如果这一事件不是故意挑衅,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故意挑衅这回事了。于是,犹太人成功地被激怒了。当总督弗洛鲁斯出现在总督府时,满怀爱国热血的犹太青年纷纷用硬币砸向他以示不满。
犹太青年们的爱国热情,成为阴谋家刻意利用的口实。弗洛鲁斯立即宣布有人恶意袭击他本人,这是对罗马帝国的挑衅,是最不可饶恕的罪行,因此下令全城搜捕罪犯。这些军人杀气腾腾地在耶路撒冷横冲直撞,所谓的搜捕行动迅速变成了屠杀,他们“闯进每一户人家,屠杀那里的居民”,罗马骑兵甚至攻击了犹太傀儡王的姐姐贝勒妮王后(姐姐是王后,犹太人的事,大家懂的)的卫队。一大批犹太青年被捕,其中很多都是跟那个所谓“袭击事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甚至包括一些身为罗马公民的犹太权贵。这些被抓的人,未经审判,被弗洛鲁斯统统钉死在十字架上!
犹太傀儡王室显然也被突如其来的状况搞得不知所措,怎么一向合作良好的罗马官方突然变得不可理喻?美丽的贝勒妮王后甚至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弗洛鲁斯,以求平息他的愤怒。
享用了贝勒妮王后美好肉体的弗洛鲁斯根本没有停歇下来的意思。他就是按照指示,冲着闹事去的,这个事越大越好,最好把天捅个窟窿,才能把犹太人一步一步引入灭族的陷阱!
消息传出后,在犹太世界宛如炸响了一个晴天霹雳!犹太人的愤怒已到极点,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么下去,犹太人都被逼到没活路了,左右是个死,不如拼死一搏!犹太人纷纷组织起来暴力反抗,起义一触即发!
罗马的援军早就提前调集并驻扎在城外不远的地方,得到命令后迅速开进耶路撒冷城。目瞪口呆的犹太人看着大批罗马骑兵如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并冲进城里,把他们踩成肉泥。许多人在奔跑中被追杀,甚至在惊恐的奔跑中窒息倒地。弗洛鲁斯带兵在城内耀武扬威一通,并要求犹太人交出圣殿中所有的财富。而犹太人的反应是爬上屋顶用长矛袭击罗马人,砍断通往圣殿的大桥,把圣殿变成自己的要塞(这个圣殿建造的时候就是按照军事堡垒的标准建造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罗马皇帝们本无意与犹太人为敌)。
弗洛鲁斯攻打圣殿无计可施离开以后,正在埃及出访的傀儡王希律·安基帕,闻讯后十万火急地从亚历山大里亚赶来。他在自己的宫殿外面的广场召集耶路撒冷人,并亲自发表演说,苦口婆心地劝说犹太人停止造反:“不要冒险跟整个罗马帝国对抗,战争一旦开始就很难结束。罗马人的力量在世上所有可居住地方都是无敌的。就算不在乎你的妻儿,也可怜可怜这座城市,保全这座圣殿吧!”
然而,愤怒的犹太人已经完全无法听进去他们国王的任何话语了,他们的怒火已经冲破天际:当罗马人肆意勒索的时候,你在哪里?当罗马人全城搜捕屠杀我们的青年的时候,你在哪里?当罗马人的铁蹄把老弱妇孺踩成肉泥的时候,你在哪里?现在罗马人走了,你出现了,轻飘飘得说几句话就让我们放弃反抗?你就是一个傀儡,根本不配做我们的大王!
可以看出,弗洛鲁斯所选择的挑衅时机,也是巧得不能再巧了!
果然,事情一步步地向预计的方向前进,当愤怒的犹太祭司们在圣殿中讨论要不要起义时,约瑟夫斯慷慨陈词,力主起义,反正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之类让人听着就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
犹太起义爆发后,革命的火焰一开始就有失控的迹象,狂热的奋锐党人短时间内统治着耶路撒冷,大祭司和马卡比家族(上一代犹太王室)的豪宅被烧。祭司们赶紧将奋锐党人的领袖暗杀,并夺回了统治权。但紧接着,就陷入圣殿内部不同派别的争斗,外省的军阀领袖之间的争斗,以及圣殿与外省军阀领袖之间的争斗。
罗马皇帝尼禄收到报告,并没有立即下令调兵镇压,他的想法是:既然犹太人已经内斗,就让他们斗下去,等他们打累了,打残了,再去收拾残局好了。
元老院贵族谋划了这么久,设计这么周密,千算万算没想到犹太人这么能内斗。这可不是他们所要达到的结果。必须想办法让尼禄下决心派遣他自己的亲信部队去镇压,才能实施下一步大计!于是,一个人类军事史上的诡异战局出现了。
公元66年11月,叙利亚省总督加卢斯(CestiusGallus)“主动为国分忧”,率领第12罗马军团及其大量仆从部队2万多人前来镇压犹太人叛乱,一路打到耶路撒冷城下,猛攻8天,城内的起义者惊惶失措。亲罗马的犹太贵族派人前来请降。而城内发生内乱,激进派捕杀了大批主和派,号召大家死战到底。 就在罗马军队几乎就要攻破城墙的时候,加卢斯突然下令撤围,摸不着头脑的犹太人心想,到嘴的肥肉不吃白不吃,于是他们出城攻击撤退的罗马军团。
在罗马军团在夜色中通过霍隆(Beth-Horon)地区时(这是一个类似平型关的地形),犹太起义军对罗马军团进行伏击。由于罗马军团是纵队行军,士兵在峡谷地形中又不能组成方阵有效抵抗,被迫各自为战,结果惨败。加卢斯在夜幕的掩护下逃脱,第12军团在此战中阵亡5780人。
就这样,犹太起义军取得大捷,不仅歼灭了五千多人,还夺得了一个军团的鹰旗。这一送到手上的胜利,让他们坚信必有上帝眷顾,立下了死战到底的决心。 接着,叙利亚省总督立即向首都罗马发送十万火急的求援令:贼军势大,请皇帝立即派兵镇压,否则叙利亚也将不保!
高傲的尼禄这下被彻底激怒了。他从自己的亲卫队中挑选了一个信任的老兵充当镇压犹太起义的指挥官,这个人就是当时已经年近六旬的维斯帕先(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 公元9年—公元79年),并将他自己的嫡系部队中分出六万人给他指挥。尼禄并未经历行伍生涯,这六万人基本上就是尼禄所能掌控的绝大部分武装力量了。当时罗马帝国军队由29个军团组成,共计35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职业军人。
公元67年初,维斯帕先带着自己的长子提图斯率军进攻加加利城,而在此之前,约瑟夫斯在圣殿中主动请缨,要求冲到防御罗马人的第一线——加加利城,作为这座城市的最高指挥官。临行前还发表令人潸然泪下的演说,基本就相当于“风萧萧兮约旦河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类的。
加加利的防守部队约有6.5万人,从人数上与罗马军团旗鼓相当。维斯帕先的军队兵临加加利城这座精心构筑的军事要塞,并重重围困。约瑟夫斯一到加加利城,就与本地原本的最高长官约翰(吉斯卡拉的约翰)发生矛盾,并施展政治手腕将其逼走,自己成为加加利的最高指挥官。加加利城的犹太士兵在约瑟夫斯的指挥下,发动了疯狂而自杀般的攻击。
同年7月29日,防守“莫名其妙地”出现了致命的漏洞,提图斯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破了防守占领加加利城。城内的犹太人都是受约瑟夫斯“慷慨就义”的精神感召,抱着必死的决心留下来的,一见大势已去,纷纷自杀身亡。
约瑟夫斯和其他40名幸存的士兵躲在一个山洞里。犹太士兵虽然打得精疲力尽,但依然坚贞不屈,他们发誓,决不让罗马人生俘,欲以自杀明志。
在此生死攸关的时刻,约瑟夫斯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自杀之举有违于犹太教的道德规范,如果要杀身成仁,最好的办法是让每个士兵按抽签方法决定顺序,依次由别人动手。他的建议得到士兵的一致赞成。
在这里,约瑟夫斯利用他深厚的数学功底,设置了一个看起来无比惊险,但实际万无一失的诡计。赴死顺序是这样决定的:41个人排成一个圆圈,由第1个人开始报数,每报数到第3人,下一个人就把这个人杀掉,然后再由下一个重新报数,直到最后一个人自杀身亡。这就是古代数学中很有名的“约瑟夫斯问题”,也是现代的小学奥数中必学题目之一。
这件事告诉我们,学好奥数很重要!
约瑟夫斯让自己处在第16的位置。当士兵们按次序一个挨一个魂归西天,只剩下约瑟夫斯和最后一个士兵时,约瑟夫斯先发制人结果了士兵的性命,然后立即跑出山洞向罗马人投降,并声称自己是加加利城的最高长官,有重大秘密向罗马军团的最高长官报告。
罗马士兵一听大喜过望,急忙把约瑟夫斯押到维斯帕先的营帐里邀功。一番斗智斗勇之后,约瑟夫斯示意维斯帕先屏退左右,然后告诉了他一个惊人的秘密:所谓犹太大起义都是设计好的圈套,目标是除掉犹太人以及皇帝尼禄。罗马城即将发动政变,尼禄命不久矣!我约瑟夫斯就是被挑选出来的信使,背后的那些贵族们特意派我告诉你,只要你发誓效忠我们,并且把犹太人全部除掉,就拥戴你当皇帝!你要是把我杀了,皇帝就是别人的了!而你以及你们家族,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维斯帕先听了,心中惊疑不定:这个犹太人是不是为了保命而说谎诓我呢?不过他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维斯帕先决定暂不杀他,并跟他约定了一年之期,如果一年之内真像他所说的尼禄身亡,就立即将他拜为上宾,并言听计从;如果一年之后尼禄安然无恙,那就对不起了,一定会让约瑟夫斯死得很抽象。维斯帕先将约瑟夫斯秘密囚于军营严加看守,并吩咐下去好吃好喝供着,而自己刻意减缓进攻节奏,观望一下局势。
果然,一年之内,尼禄死了,维斯帕先如同做梦一般,一步步登上了皇位。
公元70年,提图斯与约瑟夫斯攻克了犹太人的外围防御,开始了对耶路撒泠的围困。之所以提图斯的进军这么缓慢,是因为约瑟夫斯献上的计策:
每年4月的逾越节,是犹太教中最重要的节日,所有犹太教徒都要赶赴耶路撒冷朝圣,城内会涌入大量来朝拜的犹太教徒,到时候再围困耶路撒冷,就可以把所有犹太人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提图斯一听此绝户毒计,不禁一翘大指:先生高,实在是高!提图斯算是认识了约瑟夫斯的狠辣,他暗暗冷汗直冒:此子年龄与我相仿,但是智计远胜于我。他对自己同胞都能如此绝情,我们家族和他之间非亲非故,不过是基于利益相互需要而已。要只是一个约瑟夫斯倒也罢了,关键是他背后还站着元老院贵族集团,万万开罪不起啊,否则将来要死无葬身之地!
提图斯依计,埋伏在距离耶鲁撒冷不太远的地方等着。果然,4月一到,大批犹太教徒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向耶路撒冷涌来,耶路撒冷城内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人口已超百万。这种盛况,读者们对比一下如今麦加朝圣时的人群就可以想象。
麦加朝圣
就在耶路撒冷人最多的时候,提图斯的军团悄然而至,封锁了所有出城的可能。在约瑟夫斯的严密策划下,耶路撒冷最终被烧为白地,城内的一百多万人被屠杀殆尽,凯撒和屋大维当年为了维护在犹太地区的统治,大力支持建设的耶路撒冷第二圣殿被彻底拆毁,只留下了一段西墙成为现在的“哭墙”。
约瑟夫斯在历史书中冷静地写到:“她(指耶路撒冷)的古物,她的财富,她散居所有可居住之地的人民,甚至她伟大而荣耀的宗教仪式,都不能阻止她的毁灭”。
耶路撒冷哭墙
耶路撒冷沦陷后,提图斯带着大军和比他大十岁的情人犹太公主贝勒妮(这位公主也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凯旋,留下约瑟夫斯和第十军团驻守在耶路撒冷,继续镇压残余的犹太起义者。为了达到震慑犹太人的目的,在约瑟夫斯的建议下,第十军团的纹章和营地雕塑换成了野猪。
第十军团的官兵:有没有问过我们的感受啊!!!!
剩余的犹太起义者仍然没有放弃抵抗,他们退守到犹太地南部的几个要塞,又坚持了三年。最后沦陷的是著名的马萨达要塞(Masada)。这个要塞建在一个300英尺高的平顶山上,四面都是悬崖,只有一条被称为蛇径的小路蜿蜒上山。大约有967个起义者在此据守,这些人一直坚持到公元73年4月。
新上任的总督席尔瓦(FlaviusSilva)和约瑟夫斯一起,率领罗马第十军团前来攻打。罗马士兵修建一条坡道直达山顶,然后将攻城器械运到要塞的城墙下准备攻城。
到了最后一刻,马萨达的犹太义士们发出这样的宣言:
“我们不能不把它视为上帝对我们的袒护,使我们有力量以自由之身,以光荣的方式,和我们最爱的朋友一起,勇敢地走向死亡。让我们的妻子不受蹂躏而死吧!让我们的孩子不受奴役而死吧!”于是,“丈夫温柔地拥抱他们的妻子,把他们的孩子抱在怀里,眼含热泪地给他们最长时间的告别之吻”。接着,男人们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然后抽签选出十个人杀死剩下的人,直到九百六十个人全部殉难!
罗马军队用攻城槌攻破马萨达的城墙突破进来,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整整齐齐的960具尸体、烧毁的建筑和保存完好的粮仓。罗马士兵被敌人的顽强不屈深深震撼了,纷纷表示由衷的敬意。
但是约瑟夫斯仍不放心,指挥士兵继续搜索要塞中的每一个角落,终于在一个蓄水池下面,找到隐匿起来的两个大人和五个小孩,并从他们口中得知了马萨达要塞中发生的事。约瑟夫斯自己也被这种希腊悲剧般的结局深深震撼,并将震撼之情表述在他的历史书中。当然他非常谦虚地“深藏功与名”,没有把造成这种震撼结局的“功劳”据为己有,而是把犹太人的毁灭归结为罗马人的强大与高傲,以及犹太人对于本民族信仰的冥顽不灵。
在此之后,谁也没见过这幸存的七个人,很有可能是被约瑟夫斯送上天国之路了吧?
马萨达要塞到今天依然基本保存完好,是以色列非常有名的一个古迹。以色列士兵在入伍时都要到这里宣誓,他们的誓词是:“马萨达将永远不再陷落!”
要说对自己同胞最狠,约瑟夫斯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不过,他对自己同胞的灭绝计划算是破产了,因为实际上还有大量犹太人散落各地,并没有被一网打尽。约瑟夫斯被所有犹太人恨之入骨,恨不得啖其肉寝其皮,挫骨扬灰。因此,他始终深居简出,陪伴在皇室左右,尽量少在公众露面,主要埋头进行历史写作,但是来自犹太死士的刺杀如影随形,始终追随着他的下半生。元老院贵族本打算将犹太人灭族,但是他们发现,犹太人比小强还要顽强多了,实在是杀不胜杀,简直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才改变策略,让命运悲惨的犹太人作为背弃上帝契约的反面教材存在,以警示基督徒。
尼禄的死让维斯帕先看到了不听话的下场,因此维斯帕先成为罗马皇帝后,也就忠实地充当了贵族集团的“白手套”的功能,一切政策从贵族们的利益出发。
维斯帕先搞钱的能力举世皆知。他恢复了拍卖税,增加行省的税捐,有些省的赋税甚至翻倍,增加各种项目服务的收费,并且公开进行卖官鬻爵,对于在押候审犯,无论有罪没罪,只要钱交到位了,一律释放。
人们普遍认为,他总是在不断故意提拔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升任更高的职位,让他们发家致富,然后再处罚他们。有一种说法是:维斯帕先利用他们就如同海绵,干了的就弄湿,湿了的就挤出水来。
更绝的是,维斯帕先创新性地发明了“撒尿税”。他让人在罗马城内到处置放陶土大罐,供市民撒尿使用,并因此设立了一种名为“Chrysagyre”的撒尿税;居住在罗马的每户家长须按人头和包括狗、驴、牛在内的牲畜头数(尽管它们从不使用那些“尿盆”),每四年缴纳一次。
提图斯不好意思去收取这一从尿水中榨取的税款,维斯帕先便对他儿子说出了一句迄今依然令人震憾的名言:“钱是没有味道的!(L’argent n’a pas d’odeur !)”。由于维斯帕先的这项创举,至今法国人仍然用他的名字命名街头公共厕所(Vespasie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