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兆易创新传来重磅消息:该公司收到股东北京启迪中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通知,启迪中海、盈富泰克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基金”)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共计转让兆易创新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22,295,000股。
与此同时,兆易创新收到股东TeraHertzLimited香港泰若慧有限公司、北京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的通知,泰若慧、启迪孵化器与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简称“陕国投”)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简称“协议二”),共计转让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14,450,000股。
启迪中海、盈富泰克和大基金于8月28日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启迪中海拟将其所持公司15,808,061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7.80%),盈富泰克拟将其所持公司6,486,939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20%),转让予受让方大基金。
泰若慧、启迪孵化器和陕国投于8月28日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泰若慧拟将其所持公司10,15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01%),启迪孵化器拟将其所持公司4,30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12%),转让予受让方陕国投。
本次权益变动前后,相关股东持股数量及比例具体如下:
该交易完成后,大基金共计受让兆易创新22,295,00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1.00%
,每一股转让价格为人民币65.05元,启迪中海所得转让对价为人民币1,028,314,368.05元;盈富泰克所得转让对价为人民币421,975,381.95元,共14.50亿元。陕国投方共受让兆易创新14,45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7.13%,泰若慧转让股数为10,150,000股,所得转让对价为人民币66,025.75万元;启迪孵化器转让股数为4,300,000股,所得转让对价为人民币27,971.50万元,共9.4亿元。
据悉,大基金本次收购兆易创新的股份,是为了发挥大基金支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支持兆易创新成为国际领先的存储芯片和MCU设计公司,进一步提升其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兆易创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形成良性自我发展能力,带动国家存储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为大基金出资人创造良好回报。
国家IC大基金投资进展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是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设立的。基金由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基金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实施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
2014年10月14日,工信部办公厅宣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已经于9月24日正式设立,并且透露这只基金将采用公司制形式。
2015年2月13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将向紫光集团旗下的芯片业务投资100亿元。这是该基金成立以来进行的首个大规模投资。
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文武介绍,截止到2017年4月底,国家大基金总共投资37家企业,累计有效决策46个项目,承诺投资850亿元,实际出资628亿元,分别占大基金一期募资规模的61.2%和45.5%,投资期尚未过半,投资规模已超过60%。
从具体投资项目来看,国家大基金资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制造环节,占全部承诺投资额的67%,目前已经支持了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宏等企业。
设计领域,大基金扩大对国内设计龙头企业的投资覆盖,对接重大专项成果,在CPU、FPGA等高端芯片领域展开投资,加强与子基金、社会资本协同投资,推动实现重点领域芯片产品及市场布局,占大基金承诺投资额的17%。
封装产业方面,大基金则重点支持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项目,占承诺投资额的8%,推动相关企业实现了规模扩展和竞争力提升以及差异化发展,提升了先进封测产能比重。
相比之下,大基金在装备和材料环节的投资规模和力度要小很多,但仍然在推进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核心装备抓住产能扩张时间窗口,扩大应用领域。
此外,大硅片等材料项目也在顺利推进,不过,光刻胶等关键材料还需加强投资。
对于各地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热情呈现新一轮高涨态势,丁文武认为,要理性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避免遍地开花开工厂的现象,更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和一哄而上的泡沫以及无序化、碎片化、同质化的现象。
以下是大基金投资项目表:
地方政府IC产业基金梳理
2016年11月15日,石家庄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优化发展环境等六方面入手,积极推进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建设。
在加大投融资支持方面,《意见》提出,将设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设立集成电路产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基地内集成电路企业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集成电路项目建设和运营。同时,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集成电路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展。
2016年11月22日,辽宁省政府召开辽宁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暨全省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省长陈求发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围绕产业链,完善服务链,加快辽宁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全面推动辽宁制造强省建设。
陈求发强调,要多措并举解决好产业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基金支持,加快设立地方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集成电路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2016年12月5日,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在首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上表示,南京市将成立5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专项发展基金,用以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如果再配套上江北新区所属的100亿元,则基金总规模将达到600亿元。
今年5月31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鸣波表示,去年成立的500亿元集成电路(IC)产业基金,最后一笔装备材料基金将在两个月内到位,届时这支IC基金将全部完成。
当日,上海市政府举办的《关于创新驱动发展 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说:“去年成立了500亿元的IC基金,但其中的装备和材料基金还没有出来,现在预计6、7月份成立,这样500亿元第一期基金就全部完成了。”
成立于2016年1月的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总金额500亿,采取“1+3”的模式运作,即,其中300亿元为制造业基金,100亿元为装备材料业基金,100亿元用来并购海内外优秀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据早前媒体报道,规模为100亿元的装备材料基金,以临港集团为主,主要用于扶持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和12英寸大硅片研发和产业化。上海近来正在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在支持12英寸大硅片项目开发建设、微机电系统(MEMS)、磁存储器(MRAM)等方向上均有投入。
根据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个月发布的公告,上述规模为100亿元的装备材料基金,经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复,由管委会牵头组建,经公开招标,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中标,成为该支基金的管理公司。
之后,该基金将运用“基金+基地”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聚焦集成电路装备和材料领域,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以“全球资源嫁接中国市场”为根本宗旨,以跨境并购及PE投资为主要手段,以一二级市场联动为投资模式,为临港引进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资源、打造若干集成电路龙头企业,提升临港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中的地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北京市政府共同成立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对北京乃至全国集成电路行业中的一批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和创新实体或平台进行投资。
基金总规模300亿元,由母子基金(1+N)模式构成,即设立1支母基金及N支子基金。根据当期需求,首期设立制造和装备、设计和封测两支子基金。
1、母基金。采取公司制,总规模90亿元,全部来源于政府资金,分3年通过中关村发展集团(政府资金出资代表)注入母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主要投资子基金,并与子基金适度进行合作投资。
基金存续期采用7+5模式,其中融资与投资期7年,融资在成立后3年内完成,对子基金的投资决策在成立后5年内完成,对共同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在成立后7年内完成,投融资完成后5年内逐步退出。此外,可视具体情况由股东会决定不超过3年的延期。
2、子基金。均采用合伙制。存续期由基金管理公司与合伙人协商确定,原则上不低于8年。
制造和装备子基金首期规模60亿元,其中母基金出资20 亿元,社会募资40亿元。基金将主要投资集成电路大生产线和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并参与本市集成电路专业园区建设。
设计和封测子基金首期基金规模20亿元,其中母基金出资5亿元,社会募资15亿元。主要投资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及相关上下游产业。
今年5月,总规模300亿元的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于18日正式设立。
该基金由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安徽省投资集团、合肥产投集团等共同发起设立,将围绕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采用参股设立子基金、股权投资、产业并购等方式重点投资集成电路晶圆制造、设计、封测、装备材料等全产业领域。300亿元将分期设立,首期100亿元。
据悉,2016年9月发布的《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安徽省计划到2020年,建设3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和3条以上8英寸特色晶圆生产线,综合产能超20万片/月,产值达到500亿元。
2015年8月,湖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注册成立。
该基金以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三级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多元化、市场化运作,基金募集规模不低于300亿元。
该基金由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公司等多家公司参与,致力于打造一流的高新技术股权基金和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发展,推动湖北集成电路产业链整体升级。
武汉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四大产业集聚区之一。据悉,湖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设计、封测等上下游产业链,将通过设立子基金和专项金融服务平台,对接海内外资本市场,实现国家战略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该基金已储备集成电路领域大型项目20余个,正积极和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国开金融等多家金融机构探讨实质性战略合作,将通过并购和海内外资本运作实现产业快速发展。
2016年2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泉州市政府、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签订设立福建省安芯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战略合作协议。
该基金目标规模500亿元,首期出资规模75.1亿元。按照协议,基金70%资金将投向III-V族化合物集成电路产业群,30%的资金投向其他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主的半导体领域。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和应用等环节。
重点支持泉州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和半导体等高尖端技术产业,建设位于晋江的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支持三安集团和三安光电或其关联企业开展境内外并购、新技术研发和新建、扩建生产线等业务。
2016年6月,广东正式设立150亿元规模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该基金由省财政出资15亿元设立,经资本募集放大后将达到150亿元左右的规模,主要投向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及材料装备等产业链重大和创新项目,旨在推动广东省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
粤科金融集团作为基金管理机构。
广东省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大省,可以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优势,在积极引进12英寸以上先进晶圆制造线的同时,重点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设计和封测产业,在全国产业布局中扮演重要角色。希望广东省企业利用好产业基金,不断发展壮大,粤科金融加快基金工作进度,尽快推动项目投资落地。
2016年5月,四川省首只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投资基金在成都成立。基金规模120亿元,存续期10年,主要用于扶持壮大该省优势的集成电路相关产业。
据悉,这一基金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出资10亿元作为财政引导资金,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高新区财政局分别出资20亿元、10亿元作为普通股股东,其他投资人完成80亿元后续出资。基金由四川弘芯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受托管理。
据了解,四川省集安基金已建立140余个拟投资项目库,今年将重点跟踪项目45个,投资总额超过35亿元。仅与中国网安公司在未来3年的投资承诺已达到30亿元,将带动投资130亿元以上,形成信息安全产业规模100亿元以上。
四川弘芯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述生表示,基金在筹备期间加大了与社会资本的对接,民生、招商、兴业、平安等银行出具了参股承诺函,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力创通等行业龙头企业表达了具体的出资意愿。年内,基金募集资金将达到60亿元。
2016年9月,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揭牌仪式在西安举行。这是继北京、安徽合肥、湖北武汉、上海、福建泉州、深圳等省市之后,又一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布局集成电路产业的省份。
据了解,该基金由陕西省市区三级政府共同出资,基金初始设立规模60亿元,未来规模将达到300亿元。其中,首期由省、市、区出资平台出资33.33亿元,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出资人共27亿元的资金随后将以增资方式进入。
陕西省成立该基金的目的是为了缓解陕西集成电路产业融资困难问题,未来主要投向陕西省内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拟上市及挂牌后备企业,力争为陕西培育出1~2家产值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5~10家产值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50家以上产值过亿元的成长性企业。
据了解,集成电路制造、封测、设备等关键环节成为该基金的重点关注方向,尤其是半导体功率器件、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子集成等创新产业项目。
在集成电路设计、封测、制造领域,陕西已经初具规模。像国际存储器大厂三星(制造/封测)、美光(封测)等都在西安设厂,而国内封测大厂华天科技也在陕西设有子公司华天西安。此外,陕西IC设计产业也有不错的发展,包括西安紫光国芯在内的大大大小小数十家设计企业已经颇有规模。
结语
如今,新闻不断的兆易创新从国家大基金那里融了14.5亿,这么多的地方IC产业基金,不知道又有多少IC企业摩拳擦掌了!祝大家好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