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9日新媒体专电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大家好,今天是神十一飞行乘组在组合体的第一天,我是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景海鹏……”
当无线电波载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特约记者”的声音穿越遥远距离回到地面,人类的太空报道翻开了新的篇章。
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厉害了!景海鹏、陈冬成为“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成为刷屏之作,到返回舱带着两名航天员成功着陆,终结篇视频《史上第一堂“天地联讲科普课”开讲啦!》推出。
33天、210条稿件、40期节目、2.9亿次阅读量、13万条留言,新华社在对天宫二号与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报道中使出了“洪荒之力”,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两位航天员如何成为新华社特约记者?太空日记是怎样形成的?那些耳熟能详的报道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国家队”之间的强强联手
开创“天地结合”报道先河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时间最长的太空驻留任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在引发各界高度关注的同时,各大新闻媒体也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作为新闻媒体的“国家队”,国社也是脑洞大开,想把景海鹏、陈冬两位在轨航天员“发展”成为新华社特约记者。
在距发射仅半个多月的一次座谈会上,新华社相关领导提出了这个设想,并指挥团队立即付诸实施,在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反复磋商后,这事居然成了!国家通讯社与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强强联手”就此产生。
在此基础上,新华社开创了#天地结合#的报道形式——
首开世界新闻史上记者从地球之外发回报道的先河,两位航天员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的身份在太空进行现场报道,以自述方式报道在太空的工作生活;
三名85后年轻航天人担任地面“航天主播”,推出“天马行空33天”系列,介绍天宫二号和神十一任务,并揭秘地面工作人员工作情况,与“太空日记”形成“天地呼应”。
2016年10月19日,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第一天,新华社团队终于等来与航天员天地通话的机会。
“大家好,今天是神十一飞行乘组在组合体的第一天,我是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景海鹏……”
上天“第一夜”你们会失眠吗?
天上第一餐吃得怎么样呀?
太空舱里舒服吗?
在北京航天城,负责统筹这次报道的两位新华社记者李柯勇和郑晓奕把从海内外网友征集的问题抛出。
景海鹏一一作答。
当日,新华社播发了第一篇以天宫二号为电头、以景海鹏为特约记者的“太空日记”《“米饭面条加热完后就忘吃了”》。
报道一经推出,在海内外立即引起关注,24小时内阅读量过千万次。
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报道比BBC的报道领先一步。”
——BBC记者罗宾·布兰特
史上首堂“天地联讲科普课”开讲
感受航天员“吸引力”
11月18日晚6时,《全球首堂天地联讲太空科普课》同步登入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黑龙江卫视、乐视视频、优酷视频。
报道被各大媒体转播,在许多中小学生中也引发了新一轮的“航天热”。青少年朋友们在感叹太空奇妙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航天员就在身边的“吸引力”。
新华社记者与王亚平讨论报道内容。
“太空日记”终结篇《史上第一堂“天地联讲科普课”开讲啦》采用天地航天员联手讲课的方式,由两名航天员与地面航天员王亚平一起客串“太空科普老师”,拍摄制作成一期长20分钟的专题片。
《天地联讲科普课》
12月24日,恰逢景海鹏50岁生日。国社在新媒体终端发起了“为景海鹏叔叔画生日礼物”的活动,仅两天就征集到上万份来自海内外小朋友的祝福。
景海鹏看了小朋友手绘作品和视频祝语制作的电子贺卡及短视频非常感动,在接下来的《太空日记》中,他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感谢与祝福,并鼓励小朋友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人”。
报道播发后引来“点赞”无数。
喜欢这种暖民贴心的交流方式,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孩子,关心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激发更多的人对科学与探索的热情。”
——网友“LS”
航天员“走进”直播间
揭秘“天地采访”背后
让航天员的声音直接走进新闻直播间,这是国社之前从未有过的报道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突破,困难可想而知。
“今天拍不成了,确实没有弧段,航天员要休息了。”
当航天员中心一位负责同志走进新闻中心,开门见山的一句话直接给苦苦等待了十多个小时的报道组成员泼了一盆冷水。
这已经第五次“无果而终”的等待了。
航天员与地面工作人员按计划完成任务交接;
航天员工作强度适中,同意进行天地通话;
航天器飞行的轨迹(也称“弧段”)被卫星信号覆盖。
“又一个弧段过去了,再等等看吧,接下来是今天最后一次通话机会了。”
从密话间里传来的消息不好不坏,却始终揪着所有人的心。
“快进,还有七分钟的时间!”
一瞬间,随着一个命令式的口音,所有人鱼贯进入了与航天员通话的密话间,房门关上后,20秒钟准备妥当,开机!
李柯勇开口道:
“景海鹏指令长、陈冬,你们好!我是新华社……”
历史上第一次中国航天员“天地采访”报道梦想照进了现实,这也是世界航天史、新闻史上航天员首次作为记者与编辑部进行“天地对话”。这屏气凝神的7分钟轰动了全国。
“天地采访”的背后,凝聚了国社记者的坚守与执着。
监制:李大伟
编辑:王申
如果喜欢这类文章,欢迎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