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鸡西新闻网  ·  1月21日 | ... ·  2 天前  
山西高院  ·  今日大寒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财神禄神请进门,任谁见了都笑开颜 ·  4 天前  
象棋棋谱大典  ·  流传千古的经典诗句,写的就是我们最美的中国 ·  4 天前  
象棋棋谱大典  ·  流传千古的经典诗句,写的就是我们最美的中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这些书的封面,我光看就想all in!特别是第14个!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8-12 11:26

正文

做書按:

李健第6张专辑《李健》封面发布后,网友纷纷表示“看不懂!”但李健本人觉得,从设计到包装,这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唱片,“我一直想做一张个人化、艺术感、远离工业感的实体唱片。”其实仔细看看这张专辑的外观设计,足以与欧美超一流封面设计相媲美。



这张专辑的设计师是王志弘。在台湾,他以书籍艺术设计闻名,在做这张专辑时,李建专程拜托他来负责从封面到包装的所有设计。


和这张专辑封面境况很像,在出版界,王志弘是个备受争议的设计师,但无论你喜欢与否,看到他设计的书,总想翻开内页看看设计师来者何人。总之设计师很多,像他这样的人很少。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明白,这位在出版界不按套路出牌又很“难搞”的设计师,为何如此抢眼?




如果说内容是书籍的灵魂,那优秀的装帧绝对是一本书的再生父母了。如今凡事看脸的时代,读者越发习惯用选美的眼光去挑书,而出版社也不得不斥重金请来设计师们主刀。


王志弘想必是编辑们眼里数一数二难搞的设计师。抛开薪酬不谈,他绝不接受诸如“留白太多、书名太小、这边再高一点”之类的改稿意见。他的设计毫无出版界的套路可言——作者名与书名一般大小、外文书名远比中文书名字号大得多、中文哲学译作做得与纯正德文出版书籍无异……自认为阅书无数的人们一拿起经由他手的书籍,就再难放下。连杂志《数位时代》与《短篇小说》创办人詹伟雄也调侃道,“王志弘创造出了很多大家买回去看不下的书”。


M Train / Client: Imaginist / 2016

In Praise of Shadows / Client: Faces Publications / 2009

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 / Client: New Rain Publisher / 2016


与台湾另一位设计师聂永真不同,王志弘从不认为把书稿全部看完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因为消费者的目光之于琳琅的书架上分配给每本书的时间最多也只五秒钟而已。因此,如何快速抓住好的着力点,这才最考验设计师的能耐。


但另一方面,王志弘对于选书亦有其独特的偏好。他自创INSIGHT与Source书系并参与选书与设计,至今已出版了草间弥生、佐藤卓、原研哉、横忠尾则等在艺术及设计领域响当当的名人自传或鉴赏类书籍。而他引介这类书系的初衷即是——自己想要看。“或许就跟他作品里的‘留白’一样,像是某种关于平面设计之‘零度’的最极微元素。有时候这种最状似无奇、低调普遍的,才是一切事物的真正原点。”艺文评论家张世伦如是将王志弘的做事风格与设计撘建起联结。


The Whale was Blowing / Client: Faces Publications / 2012

White / Client: Ecus Publications / 2012

Dual on Photography / Client: Faces Publications / 2013

Infinity Net / Client: Ecus Publications / 2011


说回作品,王志弘自诩依旧是个与文字持续战斗的设计师。


较早期的作品中,王志弘执着于表现文字排版(书名、作者名、内容摘要等)之于封面的秩序,在看似简易的字块与大面积的留白中营造出整体潜在的张力。偏爱于利用简单却灵活的排版方式,使读者耳目一新——“哦?原来书籍封面可以这样玩?”但这种简单并非等同随意,他讲求细致入微的精准,在设计中注入手艺匠人的认真态度。


A Silver Moon / Client: Tōngsú-Shè Publishing House / 2008

Until the End of the Road / Client: Ecus Publications / 2010

Eye of the Times / Client: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 2011


再看王志弘近些年的成果,似乎更加大胆了,冲突感逐渐浮于表面,在字体上所做的文章亦愈来愈张弛有度,以文字为主体构建出完整的空间感。但这种浮于表面却更深邃了其文字上所覆盖的那层神秘薄纱。它们或调皮地部分藏匿于插图后方,或歪斜霸道地占据整个版面,抑或将字符化为抽象的插图进而颇有深意地点明全书要穴……他仿佛一位熟练操纵文字的木偶师。


Why an Illustrated Botanical Dictionary? / Client: Faces Publications / 2017

Invisible Sound , Unheard Picture / Client: Faces Publications / 2016

The Crowd / Client: Faces Publications / 2017

The Contents of the Times / Client: Acropolis / 2017

Formosa Heat / Client: Rye Field Publications / 2017


从王志弘的作品中我们得以窥见,按着如今的消费习惯,设计与读者的关系已然进化成为一场“互动的诠释性游戏”。前者若通过画面直截了当不留余地告诉后者想要表达的种种,后者未必买账。缺少了抽象与张力的设计,就像是个“没被填满馅的麻吉”(詹伟雄语),松松垮垮食之无味。


将外国文化转换为华文读者易于消化的营养物质,这个过程想来也觉十分困难,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只有设计者自己才确知的艰涩内容。在王志弘看来,“文字能直接将人带往‘目的地’,或至少能明确指出观者该往哪里看去……文化在转换的过程中,折损越少越好,是设计者的工作。”这也是他坚持在书籍设计上采用双语甚至多语的原因之一。


“空间是要自己去创造的,我清楚知道自己想往哪个方向走,虽然现在环境不够好,但还是得先进入这个环境之中……当我制作了一两百本放在市场上,就有机会去改变。”此话一出,无疑为如今迷茫的设计师们注入了一大管子强心剂。一切进行到现在,他的设计至少让出版界与读者们开始认识到文字之于封面的重要性,理解了字体及编排对于人体感官所起的作用。这样的现状是他努力至今乐于看到的,但还不是终点。


最后,以王志弘曾参与设计的《阴翳礼赞》其中一句话作结,借来评价其风格亦不为过:


“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晴之中。”


文章来源:顶尖文案TOPYS(ID:TOPYSCN

图源:wangzhihong.com


做書经授权转载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图片,查看好文 👇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