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凯迪网
凯迪社区唯一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长荣、达飞、赫伯罗特,掀起新一轮订船潮!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DeepSeek正式落地深圳海事局!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星海恒泰,邀您莅临“2025国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凯迪网

韭菜连根刨,监管怎出招

凯迪网  · 公众号  ·  · 2020-12-04 19:00

正文


金融创新已经走上了新的阶段。从前割韭菜,是收割你手里有的钱,如今呢,是要 连根刨韭菜,把你未来的钱也收割走。

蛋壳公寓做到了。爆雷跑路之后,房东一定会收回业已断供的房子,而租客一定会被赶出家门,因为蛋壳已成空壳,找它也没用了,大家只能止损。房东损失相对有限,而租客除了流落街头之外,还要继续偿还租房贷款,否则上征信寸步难行,这笔未来的钱被割定了。

12月1日新华网发表时评:《 绝不能让割韭菜者一跑了之 》 ,措辞激烈,直言其为资本镰刀“割韭菜”行为,是主流媒体中最犀利的定位,无疑也是最接近事实的定位。




无需再遮遮掩掩,这就是一场早已预谋好的资本盛宴。从其不约而同的 “高收低租” “长收短付” 等手法来看,是既往非法集资案例中最为典型的套路,根本不存在什么创新。几年前就有不少人对此表达了担忧,今天的结局全部命中。稍有金融常识之人都一目了然,而 监管部门 反应迟钝,错失了阻断悲剧的最佳时间点。

2018年至今,大大小小的长租公寓平台陆续“爆雷”超过170家,所谓“创新”都被玩滥了。什么创新,都是骗局。我们没有对这种危险模式采取果断措施,坐视其做大,终于养成了这只庞大的蛋壳,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波及范围。

而这些已经注销的170家长租公寓平台,仅占相关企业总量的15%,意味着水面下还有上千家的待爆之雷……复制千遍的骗局,哪有什么创新。




玩“高收低租”和“长收短付”的都会爆雷,没有例外, 这种套路最后一定是跑路, 没有其它的路。跟以往非法集资案例中以高息承诺来诱使百姓入坑没什么区别,开始他们都能兑现,赔本赚吆喝好几年,圈来资金N多亿,最后一把卷走本钱。

人家既然设计好这个局,钱你是绝对追不回来了,最后剩下的就是个破产的空壳,你清算吧。在那170家企业爆雷之后,其损失也几乎全由房东和租客自行消化,谁介入都没办法。 本次蛋壳事件虽造成广泛影响,但依然没辙, 已经蒸发的几十亿不可能再回来。各地警方虽介入协调,但也只能在房东和租客之间稍微协调一下埋单份额,没能力把单给免了。

新华网也观察到“房管局、公安部门难断租赁纠纷”,不是难断,是没法断,财产标的已经没了,始作俑者已经跑了,你找谁断?

如果真想管,唯一的办法就是 把事件变成案件 。从这些典型套路来看,完全有理由以涉嫌金融诈骗立案,唯有牢狱之灾能让骗子腿软。

后续监管当然还要完善, 一个重要缺口就是消费贷领域。 近年来大量的“创新”诈骗,都在设法让受害者背上贷款。额度不高、集腋成裘、门槛极低、无需抵押……几乎所有的网贷、小贷、消费贷,都具备类似特征,同样也风险极大。为什么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家们都呼吁放松监管,诋毁正规银行的“当铺思维”,以及最低资本金要求等,只有这样才能留出所谓“创新空间”:以小博大、空手套白狼,拆东补西、集资老鼠会。



当铺思维一直在保护我们, 它让赌博的疯子借不到钱,让无收入的学生远离奢侈品,让很多没资格借贷的人不满意,但是,它让借贷体系不至于崩盘。互联网创业家给疯子和年轻人投喂的“无抵押、分期、月付”都是诱人的毒品,还会反过来为骗子辩护,监管必须要克服阻力,彰显专业。


新华网的定性已经很明白,接下来就是定罪了。希望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无法帮受害者买单,起码让骗子坐牢,让骗局不再重演。


END


作者信息

本文来自凯迪社区原创作者: 纸上建筑 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纸上建筑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往期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