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文武财神双色铜章!超高浮雕! ·  20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每人20枚!蛇年纪念币钞,即将二次预约! ·  20 小时前  
小易说钱  ·  开年后,黄金买不起了! ·  20 小时前  
小易说钱  ·  春节复工首日!雷军给小米员工发蛇钞! ·  昨天  
小易说钱  ·  看到即赚到,财神钞驾到!天下第一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精要摘录16 |《净土宗概论讲记》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0-10-10 12:19

正文






二藏二教之教判


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判教之大小:


问曰:此经二藏之中何藏摄?二教之中何教收?


答曰:今此《观经》,菩萨藏收,顿教摄。


二藏:声闻藏与菩萨藏,亦即小乘与大乘。


二教:渐教与顿教。


把一代佛法分成经藏、论藏、律藏三藏,精通三藏的法师可以被称为“三藏法师”;也可以按佛所说经典摄众不同来分,摄声闻众的就叫声闻藏,教化菩萨众的就叫菩萨藏,所以分成二藏,也就是小乘与大乘,可以叫二乘。二教就是渐教与顿教。


以二藏二教判摄一代佛教,为诸宗通用之教判。善导大师依之判净土教于二藏当中属大乘菩萨藏,于二教当中为顿教,即是言通而意别。


二藏二教不是善导大师立的名目。而是经文中本来就有这些名目,是诸宗通用的判教,最基本的都会引用到。天台宗也一定会讲二藏二教判。要门、弘愿,这是善导大师所立的名相。


什么叫“言通意别”呢?就是语言上用的名词是一样的,比如圣道门说《法华经》是菩萨藏,净土法门说《无量寿经》是菩萨藏,语言都是一样的,天台说《法华经》是顿教,净土法门说《无量寿经》是顿教,语言都一样;但是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一)圣道大乘


圣道诸宗,如禅、密、天台、华严等,也皆为大乘,但皆依行者之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得名,未有不发大心(菩提心)、不修大行(六度万行)而能得大乘之名,故圣道大乘为择机大乘、自力大乘、难行大乘,亦是行者因地、相对之大乘。


圣道诸宗是救修行的众生的,看有没有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发了菩提心,行了菩萨道,就是大乘。


所以,圣道的大乘为择机大乘。什么叫“择机大乘”呢?择机就是对根机有选择。同时也是自力大乘,要靠自己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也是难行大乘。


为什么不发菩提心?六度万行难啊!行者先要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这是因地,大乘还是一个发心的状态,大乘的果还没有显示出来,所以叫“因地大乘”,也叫“相对大乘”。


“相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不是绝对性的,能不能成佛还不清楚,能不能度众生、有没有这个效果都不确定。


(二)净土大乘


于净土门,行者虽无大心大行,只是称名、愿生,而乘佛愿力,必得往生;往生则自发大心,自然成佛。


论机,虽有似人天、小乘,而由法门利益,得名大乘,故净土大乘为不择机大乘、他力大乘、易行大乘,为佛果地、绝对之大乘、真正一实境界之一佛乘。


天亲菩萨《往生论》称为“大义门”,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赞为“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善导大师说为“一乘海”“五乘齐入”。


在因地修行,即使没有发大菩提心,没有修行六度万行的大菩萨行,一旦往生,自然发起菩提心,自然就成佛了,看《观经》《无量寿经》都很明白。菩提心就是成佛之心,要成佛度众生。


善导大师这么判,是有时代背景的,因为当时也有人对净土法门抱持非议。


净土法门本身可以让我们得到大乘的利益。只要到净土,一定可以成佛,这不是大乘是什么?这还不是一般大乘,而是属于佛乘。


净土法门,类似人天、小乘根机或者发了大心的,都可以,在净土门里都可以称为大乘。这不是依行者心行,而是依法门利益,这就是殊胜之处。《观经》下辈三品都是造恶众生,是谤法、破戒、五逆、十恶的众生,哪里有发菩提心?他们只会造罪。


净土法门不择根机,即使恶人称念一声佛号,即使恶人到净土,也是大乘根机。小孩不懂事,看见和尚喊“和尚,阿弥陀佛!”这也是大乘根机;哪怕罪人被判罪很害怕,合掌念“阿弥陀佛,饶了我吧”,这也是大乘根机。这是法门利益,他本人没有这个德能;但是这句名号要念出来不容易。


“他力大乘”就是靠佛的力量,也是“易行大乘”。“为佛果地绝对之大乘”,这个大乘法门是从佛果地来的,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成佛的圆满果报,佛将它施予众生。


《弥陀要解》有一句话很好:“释迦牟尼佛即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佛的果地觉悟,佛把它完全、毫无保留地给我们,令持名者跟佛一样。这样的大乘才称为“绝对大乘”。


什么叫绝对?就是没有相对的根机,也没有难行,通通都是大乘,因为是绝对的,是绝诸对待,没有相对。


“善导大师说为‘顿教一乘海’”,“一乘”就是所有众生通通成佛,唯一佛乘度众生,像大海一样广大。大海有几个意义:


第一,摄受一切众生像大海一样,没有一个遗漏;


第二,圆满一切功德像大海一样,没有一点不圆满;


第三,能总摄万法、一切修行,像大海一样。


所以“海”字最圆满。


“五乘齐入”,对根机没有选择。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本来五乘不平等,一旦入一佛乘,通通平等。


(三)解释二藏二教分科


先看下面的图表。



上面这个图表相对复杂一点,我们一半一半地看。


二藏二教之教判,首先是引文,接下来是释义。


引文引用两段,就是《观经疏·玄义分》中“二藏之中何藏摄?二教之中何教收?”那两段。


先把这段文引用出来,接下来解释怎么判。二藏二教的教判是善导大师在《观经疏·玄义分》这段文判的,接下来解释。先解释二藏二教;然后再解释取判意图,为什么取二藏二教来判净土,有它的意义。


释二藏二教时,先明什么是二藏,就是声闻藏、菩萨藏;再明什么是二教;再说这是诸宗所通用的。


接下来总明取判意图。首先总判净土是大乘菩萨藏,对应哪一句呢?“善导大师依之判净土教于二藏当中属大乘菩萨藏”。第二句,“于二教当中为顿教”,这就是总判净土为顿教。接下来“即是言通而意别”。言通意别,是在哪个地方表明的呢?下面把它详细解释出来,“别明”就接在下面了。

从两方面来分别说明:一是先约菩萨藏,“约”就是针对哪一个方面;再就顿教来说明它取判的意图。


约菩萨藏先明“诸宗通意”。诸宗通意什么呢?就是“如禅、密、天台、华严等,也皆为大乘,但皆依行者之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得名”等等,这是诸宗的通意。通意有五个“通”:它们都有择机,不管是否是大乘法门,通通都对根机有选择;通通是自力的;通通是难行的;通通是因地的;通通是相对的。


(四)渐教与顿教


约渐教、顿教,来判净土是顿教。


1.直判


又,渐教为渐进成佛之教,须经长时多劫,次第升进而成。顿教为顿速成佛之教,不须渐历时劫、阶位等,故称为顿。净土为顿教,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天亲菩萨《往生论》明“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直接判的时候,引用了两段经文。第一是“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第二,天亲菩萨《往生论》里也说明它是顿教:“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判净土为“顿”时,举出了这一经一论的证据。


前面是“直判”,直接判净土是顿教。


2.对判


接下来是“对判”,对比禅、密、天台、华严这些顿教来判。先讲诸宗,再讲净土。


禅、密、天台、华严皆名顿教,但都要求断惑证理,故仍是渐教,所谓“于法虽顿,望机成渐”。唯有净土一门,显明未断惑凡夫直出三界、不退成佛,故是顿中之顿。


诸宗的顿教,所谓“于法虽顿,望机成渐”。净土门的“顿”是怎样的呢?对判,“唯有净土一门,显明未断惑凡夫直出三界、不退成佛,故是顿中之顿”。


3.引释


下面引用两段解释,这两段文是善导大师的《般舟赞》里的。先有个总标,标出引释它的意义。


与而论之,圣道门中亦有顿教;夺而论之,圣道门总为渐教,唯净土一门为顿教。


“与而论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站在圣道门的立场上,赞叹它。“夺而论之”,什么叫“夺”呢?这显示净土法门的超越性。


即是总以一代八万四千法门皆名渐教,独以称念弥陀名号为顿教。一声称名罪皆除,故以利剑形容之;其余则非圆顿,万劫苦行,犹如钝刀,而非利剑。


(五)总结


下面这一段是对上面作一个总结。


如上三师教判,昙鸾大师为就行者因地之行法,以六度万行为难行,称名一行为易行,劝舍难行道而取易行道,故难易二道之教判为“约行教相”;道绰大师就行者所求之果证,以此土入圣证果为圣道门,往生净土成佛为净土门,故圣净二门之教判为“约证教相”;善导大师直接从净土教本身之大小顿渐来判属,故二藏二教之教判即是“约教教相”。


三种教相的判释——难易二道、圣净二门和二藏二教,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判的。


龙树菩萨、昙鸾大师,“以六度万行为难行,称名一行为易行,劝舍难行道而取易行道,故难易二道之教判为‘约行教相’”,是就修行的方法判释教相。


道绰大师是“就行者所求之果证”,是求在这个世间证悟菩提呢,还是求往生净土成佛,是就果证的目标来判释,而判此土入圣证果为圣道门。


善导大师的教判又不一样了,他是直接从净土教本身,它到底属于大乘还是小乘、是渐还是顿来判属,所以二藏二教的教判是“约教教相”,是直接从教法本身来说明它的殊胜和超越。


这是三个方面:“约行教相”“约证教相”和“约教教相”。


教是能诠,行是所诠;教、行是能证之因,证是所证之果。由此教、行、证三方面之判释,一宗之大方针明确,净土宗成为独立宗派。


三师教判中,净土宗正用教判为圣道、净土二门之判。这是因为从立名意义来说,“圣”即无漏圣智,“道”即通,行无漏圣智,能通涅槃果,故称圣道;“净土”即期待往生净土。“圣道”“净土”明白无误,共同认可。而难易、渐顿之说,由行者业习、好乐不同,互存是非,易生混淆。



昙鸾大师难易二道判,难行、易行,我们取易行;道绰大师圣净二门判,圣道、净土,我们用的是净土;善导大师二藏二教判,在二藏当中是菩萨藏,在二教当中是顿教。圣道净土二门判是净土宗正用教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文武财神双色铜章!超高浮雕!
20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每人20枚!蛇年纪念币钞,即将二次预约!
20 小时前
小易说钱  ·  开年后,黄金买不起了!
20 小时前
史事挖掘机  ·  吸烟时做一个动作,肺癌打死不上门!
8 年前
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  ·  2017年3月28日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辣椒、大蒜行情
7 年前
艺恩数据  ·  3月29日网络播放量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