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2015年在 Ebola 爆发之后做的 TED 演讲
这是比尔盖茨2015年在 Ebola 爆发之后做的 TED 演讲。他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更可能是个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家其实都投资不足,研究不到位,更没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突发传染病。
今天在新型肺炎爆发之际,重新来审视一下这个演讲,里面的远见卓识,对今天同样有效。我们的
wuhan2020
开源项目
:
wuhan2020:武汉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开源信息收集平台
wuhan2020开源项目协作流程发布 & 征集专家人士
感谢所有支持wuhan2020项目的朋友!我们召唤更多人加入!
致 wuhan2020 开源社区全体成员的一封信
同样能够从中得到很多的启发,希望以此为起点,人类能够行动起来,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拯救自己的未来。
开源的力量是让人动容的,经过了短短
6天
的迭代,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志愿者群体:
群组:
-
总体组
:让
wuhan2020
开源社区的日常事务正常运作
-
-
-
协调组
:协调小组之间的协同协作、人员调配、制定流程规范
-
宣传组
:对项目进行宣传,包括品牌的建设、文案、设计、渠道拓展等
-
风控法务组
:控制项目整体风险,制定数据安全、数据合规方面的标准
群组协作方式:
-
-
-
技术组:
Slack + Github + 石墨文档 + 微信群
-
-
-
正是在大家的大力合作下,各方面的工作迅速推进,同时又有着开源大集市的特点,混乱中不断地产生着创新,例如,社区的 logo、视觉体系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迅速敲定的。
由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设计组+wuhan2020设计小组协同完成
更多的标识文字组合方式,设计师们还在继续修改和优化中。
在这里衷心的感谢我们的小哥哥小姐姐们!
我们的翻译小组也建设完成了英版,并持续优化,以方便国际友人的协作。
我们的开发者团队就更不用说了,Slack 上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
24小时
不停歇的战场,当然也是相当的集市化(混乱中走向共识)。关于这里面的各种
奇
(打)
闻
(架)
轶
(斗)
事
(殴),我们后续为大家持续报道,各种大型车祸现场。
海外军团不断涌入,Channel频道越开越多
在大家的不断碰撞与启发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如下的
几个体会
(欢迎继续讨论):
1、wuhan2020
是一个开源项目,要解决具体问题
wuhan2020
这个开源项目本身实际上只是关注数据平台的层面,这个是核心,解决的是极端应急条件下,如何大规模的规范合规的将分散在不同情景下的数据进行落地。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采集规范、数据流转流程、审核规范、基础设施和工具等,主要针对本地新冠状病毒的疫情和武汉及周边地区。
同时,我们还推动了广大志愿者们在此数据平台上面进一步构建生态。包括各种前端应用、小程序、数据转换工具等等。
和
wuhan2020
相关的几个开源项目以及近期在
Github Trending
上的表现
我们希望最终能够形成
一个完整的
解
决方案与基础设施
,即对本次的新冠状病毒做出强烈的回应与反击,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一线的实践,沉淀全人类共同的知识与经验,为以后类似的事件提供支持。就像本文开头比尔盖茨所提到的,不同的地区和人民都需要能够快速建立一个
反应式信息系统
,以应对极端条件下的挑战。这样能够为其他公益组织、单位、政府等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wuhan2020
可视化项目
https://github.com/wuhan2020/map-viz
2、wuhan2020
还是一个社区,开始朝着一个共同体的方向演变
通过这几天的快速迭代,整个
wuhan2020
开始形成了一个
公益社区
与
开源社区
的混合体,非技术类的志愿者们通过微信群和石墨文档进行着有效协作,而程序员与开发者们则通过标准的 Github 和 Slack 进行着分布式协作。大家在这些平台上面围绕本次疫情进行着各种交流、沟通、甚至争论。产品与开发之间的分歧、宣传与技术之间的代沟、即便是开发者内部也为了技术栈的选择而面临一些分裂。作为一个大集市,这些都是正常的,大家会用脚来进行投票,传统的精英们和意见领袖,在这里视乎也只能通过贡献来奠定各自的地位。小范围内的一致和秩序在开始形成,可见的成果正在一个一个的出现。
开源社区开始形成一些共识
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团队 X-lab 本身也是一个开源爱好与践行的团队,这次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能够开展这种大规模的开源治理实践。作为一个技术团队,我们尤其关注开源治理的基础设施,所谓集市也要有集市的装备。今天的大教堂与集市故事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了,开发者生态的完善,使得单个开发者有了更大的能力。因而各种在线协作的开发工具和 SaaS 服务更是爆红。
大教堂(左边由政府主导)与集市(开源协作)一般的经典对话
我们这里顺便发个
求助信息
,由于开发者众多以及信息爆炸,
免费的 Slack 版本配额整个社区只用4天的时间就消耗完了
,如果哪位人士认识 Slack 公司的人,看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公益项目进行免费升级(Slack 太贵),不然我们就要考虑迁移到其他平台上去了。实际对 Slack 来说,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在中国推广产品的机会,希望能够双赢。
已经超出了
170%
的配额
今天是个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更是让这个数字化的世界连接得无限紧密。当人类面对像新冠状病毒这样的突然袭击时,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协作。互联网使得
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成为可能
。大规模协作中的数据处理流应该如何设计?协作中的开发者的行为究竟如何?怎样引导大家进行自组织?怎样进行协作演化?怎样的协作工具更加讨开发者的喜欢?号称能够解决信息问题的区块链在这里面究竟能够如何落地?公益组织和开源项目应该有怎样的激励机制和运作模式?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实际上,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开始触及到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很多都超除了技术的范畴,涉及到社会学、法律、组织管理、公共事务、公民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一
个通过自由发展迭代出来的一套完整的组织结构与分工协作流程
很多时候都是事情推着人在走,自由运转了
4天
后,我们发现还是不得不进行一下线上同步,正好也借着阿里对我们的关注与支持,核心成员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第一次进行了线上沟通,算是我们在和平年代难得的一次经历。
我们可以利用所有发展至今的科技和科学解决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难题。我们可以用手机来收集信息和发布信息。我们有卫星地图可以看到人们在哪里和往哪移动。我们在生物学上也有进展,这可以大幅缩短我们找到病原的时间,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出解药和疫苗。所以我们是有工具的,但这些工具必须统合在一个全球健康系统下,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的支持。
我们今天的所有工作,都是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做好足够的准备。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的模拟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打赢这场世纪战争,最后引用我们志愿者总群的招募信息,呼唤广大的志愿者们加入到我们中间来。
哈喽各位志愿者们,这里是
wuhan2020
志愿者招募引导群:
新进群的志愿者们请先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及目标组别,以便后续联系、沟通协调。接下来有序退出本引导群,加入具体群组,作出您的贡献。
https://shimo.im/forms/PWTTvkrdcCyXCGX6/fill
等待协调组成员发布具体组别的微信群邀请码,加入后请请有序退出本引导群。
希望大家要为疫区切切实实的做些事情,不要因为数据的偏差给疫区添乱。也不要蹭热点违背初心。感谢大家支持,希望我们一起助力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