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上方
“
浙江军转安置
”
↑
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中国军队新一轮改革被称为“史上最牛军改”。这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展开已一年多,到目前“脖子以上”改革基本完成,“脖子以下”改革正在推进。随着军改重磅信息的相继发布,人们在焦急等待:
军队院校如何改?
改革后的院校格局会是什么样?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军校还会不会存在?军队许多领域的改革消息相继披露,为何院校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
人们急迫地想了解这些问题。
5月26日,一则军队院校招生的消息引起人们的注意:2017年军队院校招生工作展开,今年将按改革后新的院校体系招生,36所军校招收各类学员3.09万。
目录中的这些院校,都是军改后院校的新名称,且为首次成体系曝光。
需要说明的是,这36所院校只是今年招生的院校,并非军改后的所有院校。
这条消息告诉我们:中国军校新的体系已建立,或者说改革框架已明确。显而易见,这36所招生的军校都是改革后的院校。
院校改革到底怎么改?认真研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综合分析军队发布的改革动态,参考有关部门和消息灵通人士透漏的信息,笔者提出如下预测性分析。
一、院校合并和体系重构势在必行,院校数量可能会减少,但办学规模不会出现“断崖式”压缩。
这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力度和规模前所未有。从军队改革的整体情况来看,到2020年要裁减员额30万。军队院校作为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压减员额不可避免,部分院校的级别也可能会降低。
目前,
我军有60多所院校,武警院校有10多所,这些院校不少都是副军以上级别,且存在任务交叉、学科专业设置重叠的现象,重复建设、“大而全”的问题较为突出
。这次院校改革,是体系结构的重塑、资源配置的重组,有可能会要大幅“合并同类项”,
一些培训任务相近或重复的院校,可能会合并,不少院校可能会“降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院校数量压减并不等于办学规模“断崖式”压缩,毕竟我们这么大一支军队,人才的需求量、军官和士官的培训量都需要以院校为主来承担。
二、压减院校数量、部分院校降格并不是代表院校地位降低,相反是要通过体系重构、“消肿”减员,让院校轻装上阵,在军队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位教学成果突出的军校教员今年申请自主择业,原因是他得知所在单位级别由副军降为正师后,感到以后院校地位会降低,担心个人发展前景会受影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