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一个故事,一部从未上映过,也没人见过的电影的史诗级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被很多人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导演的奥逊·威尔斯,他在二十六岁时就拍出了流芳千古的《公民凯恩》,之后半辈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完全有机会拍出比《公民凯恩》更伟大的电影,但上苍没有给他机会。
那些电影要么被片厂毁掉了,要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拍出来,或是拍了一半无法上映。这其中就包括今天我们要介绍的《风的另一边》(The Other Side of the Wind)。
威尔斯一辈子都在跟缺钱作斗争,他的作品多半不卖座,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得靠自己到处当演员、写剧本、演广告赚钱,补贴到自己想拍的电影中。
奥逊·威尔斯
在他刚出道的几年间,还是好莱坞制片厂垄断时期,财大气粗的制片公司并不那么在乎一点小亏小损,所以不介意把钱投给威尔斯这样的前卫导演,这才有了名垂青史的《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1941)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垄断体系的衰落,制片厂走向竞争更加激烈的阶段,威尔斯越来越难获得投资了。尽管不少制片人都欣赏他的才华,但他们已不再敢随便投资那些不叫座的电影。
于是,威尔斯开始了漫长的经费跋涉之路,要么是制片方给够预算,但不给他足够的拍摄自主权;要么就是给够自主权,但预算极其有限。
特吕弗就曾说:「大卫·里恩可以花10个月来拍《日瓦戈医生》,而威尔斯拍《历劫佳人》只能用5个星期。」
《历劫佳人》(1958)
正是出于各种复杂原因,威尔斯生前留下了大量未完成的作品。他从1940年就开始筹备将《黑暗之心》拍成电影,他计划这部影片由一个主观长镜头构成,这个想法在当时相当大胆。结果因为钱不够就搁置了,后来这部小说被科波拉拍成了享誉盛名的《现代启示录》。
《现代启示录》(1979)
还有著名的《堂吉诃德》,这是威尔斯最爱的小说,他从1955年拍摄到1959年,终于完成了该片的前期拍摄,但直到他去世,这部影片的后期制作也没有完成。1992年,西班牙B级片导演演赫苏斯·弗朗哥根据威尔斯的底片剪辑出了一个新版本,以《奥逊·威尔斯的堂吉诃德》为名上映,评论褒贬不一。
《奥逊·威尔斯的堂吉诃德》(1992)
到目前为止,在大量威尔斯的未竟之作中,最神秘的就是今天要介绍的《风的另一边》。这部影片自身的经历,已经构成一个伟大的冒险故事。
这部影片拍摄于1970-1976年,晚年的威尔斯为这部影片耗费了大量心力。他本来想这部作品能成为他阔别美国四分之一世纪的回归之作,但无奈事与愿违, 1985年,他与世长辞,终究没能等到这部影片的上映。
本来这部电影会像威尔斯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在历史的尘埃中烟消云散。但是他在影片拍摄期间,对一个人说过一句话,改变了这部片的命运。
某天,威尔斯突然嘱托在片中饰演一个年轻导演的彼得·博格丹诺维奇,说如果出现什么意外,你一定要答应我,帮忙完成这部影片!
博格丹诺维奇答应了,他也没想到,之后会为这部电影的命运奔波努力四十多年。
也许博格丹诺维奇的名字让你觉得有点陌生,他是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青年导演,曾和科波拉、斯科塞斯齐名的「电影小子」一代,曾做过影评人,和威尔斯等老导演关系非常铁,将晚年的威尔斯奉为神明,这是威尔斯拜托他的原因。
主演约翰·休斯顿(左),奥逊·威尔斯(中),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右)
在历数该片漫长的跳票史之前,先说说它讲了什么吧。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叫做Jake Hannaford的导演,威尔斯创作这个角色的灵感来自于海明威。1961年海明威自杀后,威尔斯便开始筹备拍摄这部电影。
海明威
1937年,威尔斯和海明威在录制尤里斯·伊文思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旁白时相识。他批评海明威的旁白写得糟糕,海明威讽刺他是「电影中的娘娘腔」,两人还因此扭打起来,最后他们互相敬酒,结束了这场闹剧,后来两人成为好朋友,关系时好时坏。
《西班牙土地》(1937)
影片主角的人生跟海明威非常相似,他们的父亲都死于自杀,他们逝世的日期是同一天,两人都无比热爱西班牙,甚至影片主角的名字「杰克」都取自《太阳照常升起》里面的主角。
实际上,在威尔斯最初的构想中,影片名叫《圣兽》(Sacred Beast),主角是个狂热的斗牛爱好者(更接近海明威了),他爱上了一名年轻的斗牛士。后来威尔斯把斗牛爱好者改成了年迈的导演,还是个爱上自己手下男一号的深柜同性恋。只不过他没有睡成心上人,反而很诡异地跟心上人的女友搞上了。
他虽然是个同性恋,但却又恐同,对于公开的同性恋持批判态度,可见这是个在性别气质和性心理上非常复杂、也非常典型的角色,威尔斯说这部片子是对所谓「男子气概」的抨击,以及对傲慢狂妄的男性人格进行精神分析。
故事的主要情节设置在杰克导演的70岁生日派对上,很多好莱坞名流和电视台记者都前来祝寿,杰克在派对上还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一部低成本暴力色情片,正走事业下坡路的他希望能通过此片扳回一局。威尔斯也正是借此来讽刺当时好莱坞的拍片风气。
饰演杰克的约翰·休斯顿说,这部影片的拍摄充满即兴色彩,大家并不严格按照剧本来演,威尔斯要求他们直接说自己想说的,记住内涵就行。
约翰·休斯顿饰演杰克导演
有意思的是,《风的另一边》是一部「电影中的电影」,也就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威尔斯故意采用这种形式戏仿当年的安东尼奥尼。威尔斯这部电影的形式非常复杂,看上去像是一部伪纪录片,或者说是家庭录像片,甚至有人说这将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家庭电影」。
威尔斯、博格丹诺维奇、休斯顿
具体说来,影片中穿插了前来祝寿的导演和记者拍摄的各种片段,他们处处追着杰克询问私人问题,甚至还追到了厕所里。他们拍摄的内容包括不少静照,还有用16毫米、超8或电视摄像机拍下的一些片段,这些都被组合进最后的影片当中。影片中时常平行穿插几段不同人拍摄的片段,看起来相当前卫。
更有趣的是,镜头中还出现了现实中威尔斯拍摄的剧组,这些又是被影片中的人拍下来的。威尔斯在这部电影中把这种虚虚实实的把戏玩了个痛快,片中出现的好些人物都能让现实中的一些人对号入座。
比如,有个家伙便是影射约翰·豪斯曼,他是威尔斯早年的搭档,后来两人分道扬镳;还有宝琳·凯尔,二十世纪著名毒蛇影评人,因为《公民凯恩》的几篇文章得罪了威尔斯。
宝琳·凯尔
还有博格丹诺维奇饰演的Brooks Otterlake,这个人跟博本人极为相似,他们都是导演,而且还都很擅长模仿名人。很多人甚至认为这个角色就是以博为原型塑造的,其实,这个角色本来是由Rich Little饰演,他有个绰号叫做「千人之声」(The Man of a Thousand Voices),是当时著名的声音演员。
Rich Little
他的突然离开当时还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本来影片中他用了很多声音饰演Brooks,后来不得不全部删掉,博格丹诺维奇虽然很擅长模仿,但他从头到尾只用了一种声音,或许是个小小的遗憾。而博本来饰演的部分也得全部删掉,换成另一位演员来演。
Rich Little本来跟威尔斯关系不错,他说他不知道为何自己拍着拍着就跟威尔斯失联了。而摄影师盖里·格雷夫说,Rich Little演得很棒,但有一天他突然提着行李箱跟威尔斯说他好久没见妻子了,要回家一趟,突然他就走了,威尔斯傻眼。而威尔斯则直接简单粗暴地说,他演得不好,我把他开除了。
盖里·格雷夫(右)和威尔斯
这件小事只是威尔斯身边发生的狗血事件之一。实际上,这类事件经常在他身上发生,也或多或少耽误了很多影片的拍摄和制作,这跟他本人狂傲的性格不无关系。
英国作家、导演、演员西蒙·卡洛曾出过威尔斯的传记,他认为威尔斯很多影片的失败都跟他这种狂妄自毁的性格有关。他经常随心所欲,很多演员也因为影片的拖延而不得不离开,有时候威尔斯甚至直接抛下投资人一走了之。
当年他拍摄《伟大的安巴逊》后,把底片交给助理,自己跑去巴西接着拍摄纪录片《皆是事实》。后来《安》的底片遭到非常糟糕的剪辑,而他却没有赶回去阻止,而是因为纪录片拍摄不顺而整日在里约热内卢的酒馆里喝得醉生梦死。卡洛认为,正是《伟大的安巴逊》的失败导致威尔斯从此走上下坡路。
《伟大的安巴逊》(1942)
威尔斯的影片总是如此多灾多难,不光是他个人的问题,环境也相当不利,《风的另一边》的多年跳票就是一例。
在影片拍摄的末期,威尔斯再次遇到了经费问题,为了筹集资金完成这部影片,他在1975年被美国电影学院授予终身成就奖时,他放映了影片的两个片段,希求获得投资。
他确实获得了一位投资人的赞助,但被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多米尼克·安东尼否决了,说之后还会有更好的投资。于是威尔斯很遗憾地放弃了,可惜,之后他们并没有获得更好的投资。威尔斯在去世前非常后悔地说,如果当初他接受了那笔投资,现在就已经能看到它的上映了。
1976年,威尔斯获得了有伊朗王室背景的Mehdi Bushehri的一笔投资,倒霉的是,1978年伊朗爆发大革命,王室被推翻,给这部电影带来了非常复杂的版权和法律问题,后来底片一直保存在巴黎。
1998年,此时威尔斯已去世十几年,法律问题终于解决了,Showtime有线电视网表示愿意投钱来完成影片制作。但这时候,威尔斯的女儿碧翠丝·威尔斯又提出版权诉讼。
碧翠丝·威尔斯
1985年威尔斯去世后,大部分遗产留给了他当时已经疏远的妻子宝拉·莫里,1986年妻子去世后,又传给了女儿。但还有一部分,包括他未完成的影片都留给了他的情人兼合作伙伴奥佳·柯达,《风的另一边》其实就是他俩共同完成的。
而这时他的女儿表示,在加州法律下,这些作品的版权都应该归她所有。于是,这部电影又被耽搁了。
2004年,当年答应威尔斯完成这部影片的博格丹诺维奇宣称,他会让这部电影尽快发行。2006年,奥佳·柯达、伊朗方的继承人以及Showtime决定给碧翠丝分一笔影片利润,以继续进行影片制作。
奥佳·柯达(右)与威尔斯
2007年佛罗里达电影节上,博格丹诺维奇说四方目前已达成共识,影片预计在2008年就能发行。而到了2008年,博又说,影片还需要至少一年的后期制作。Showtime表示仍有部分底片还在巴黎,没有取回来。2009年,博说他们在为2010年的戛纳做准备。哪知,这时候版权纠纷又回来了,影片再遇阻挠。
2011年,「Project Welles The Other Side LLC」公司成立,www.projectwelles.com网站也建立了,旨在吸引更多资金以完成这部影片制作,以及帮助协调各方利益与版权纷争。而这时候,鼓励给该片投资的Showtime执行官马修·杜达退休了,Showtime方提供的预算又出了些问题。
2014年,Royal Road Entertainment声称他们已经就购买版权一事跟各方达成了共识。制作方说他们将在2015年威尔斯百年诞辰日那天放映该影片。可惜这个目标仍然没有实现。
2015年,博格丹诺维奇以及其他该片负责人在Indiegogo上发起众筹,希望得到40万美元以完成影片制作。众筹奇迹般地成功了,但他们仍然没有在年底完成这个项目。
终于,在今年的三月,Netflix宣布,他们已经买下了这部影片的制作和发行权,底片已到达洛杉矶继续后期制作。
这部影片的不断跳票使得它的期待值持续飙升,不少影迷都在期盼着这次Nexflix能够终结过去的一切不顺,能够最终将这部影片带到我们面前。威尔斯生前留下了大量笔记可做剪辑参考,但想要按照他的原意剪辑这部电影仍然非常困难。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期待着它的面世。
这部电影拍得怎么样,几乎已经不再重要了,所有为这件事奔波的人,从操劳半生的博格丹诺维奇,到参与众筹的网友影迷,都是在实现一个承诺,帮助影史上最伟大导演的遗作能够上映。
世界已经等了四十年,如果真的要继续等下去,那么我们就等下去。
往期精彩内容
影史最牛导演没准就是他,推荐13部代表作
威尔斯、戈达尔、阿巴斯,都沿着他开辟的道路前行
美国最有才华的大师导演,因为总赔钱被逐出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