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这一地区曾因长期盛产鸦片等毒品,而闻名于世。提起金三角,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人称“鸦片大王”的坤沙。坤沙曾经是世界头号通缉犯,“金三角”地区最大的毒贩,他控制了“金三角”70%的毒品生产和大部分贩运业务。直到2007年传奇毒枭坤沙死去后,随着坤沙集团的陨落,金三角作为昔日鸦片贸易中心的地位也不复存在。
那么,金三角地区是如何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种植地的?金三角地区的贩毒武装与国民党残军有着怎样的关系?坤沙的“鸦片王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在泰国、老挝和缅甸的交界处有一块小小的三角洲,面积不大,但土壤肥沃,因此,物产也很丰富。每年的收获季节,这里一片金黄,稻谷飘香,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农民们载歌载舞,感谢造物主给他们带来的丰收。“金三角”之名由此而来。
金三角的名声曾经与哥伦比亚的麦德林不相上下。麦德林之所以闻名,是得益千古柯及其制品,金三角则是因为有了罂粟,罂粟的制品海洛因,是一种可以与金子比价的东西。金三角平原面积很小,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多是崇山峻岭。这里山高林密,气候炎热,雨水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因此,山民们多开荒种植稻谷、咖啡等作物。偶尔,山上也开放出一种极绚丽的花,它有着绿色或白色的枝秆,深绿色的带有锯齿的叶片,花瓣呈鲜红、橙红或粉红色。它的果实是黑色的。山民们知道那叫罂粟,可以用来止泻、祛痛,也可以用来当烟抽提神。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利用这种绚丽的花摆脱贫困。没有受过近代西方文明熏陶的山民们,还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极受瘾君子们的欢迎,更不知道,还有一帮天良丧尽的人,专门打它的主意,用它来害人,靠它来致富。
1825年,英国殖民者凭借其坚船利炮征服了缅甸。殖民者来到缅甸,并不是来传播上帝的福音的,他们先是用洋枪洋炮开路,轰开了东方小国封闭的国门,然后,不列颠的商人们,就源源不断的东进。殖民者发现,在这块被称为“金三角”的土地上,作物极易生长。发达的经济脑袋首先想出一个罪恶的念头:可以在这里种植罂粟,把这里当作鸦片的生产地,然后,把它远销世界,获取最大的利润。于是,凭借其军事力量,殖民者强迫刀耕火种几千年的山民们放弃水稻等经济作物,改种罂粟。就这样,深山里开满了那种绚丽的小花。
由于利益驱动,种植这种小花的农民越来越多,种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到最后,甚至有的农民干脆不种稻谷,反正也没人来收购。而种植罂粟则可以足不出户,就把它销售出去,因为平常就有买主驻在村里,比起种植稻谷来,不知要方便多少倍。
罂粟的果实经提炼后称为鸦片。殖民者指导农民如何种植,如何收割,如何提炼,最后,由他们全部收购。殖民者把这些鸦片交给东印度公司,由他们走私到当时的天朝大国——中国。
鸦片走私规模越来越大,天朝的臣民们体格越吸越弱,而东印度公司和殖民者的钱袋子则越来越鼓,最后,终于引发了一场鸦片战争。以老大自居的中华帝国,不是船坚炮利的日不落帝国的对手,这场起源于鸦片的战争结束了。鸦片贸易的规模更大了,从偷偷摸摸的走私变成了堂而皇之的买卖。需求上升,进一步刺激了鸦片的生产。1886年,英国人征服了整个缅甸。殖民者凭着武力强迫掸邦种植罂粟。罂粟花盛开在金三角的山坡上,而后又蔓延到克钦、曼德勒等省份。
看着英国人从罂粟中获得了暴利,另一个殖民者法国人坐不住了。当时,法国已经征服了中南半岛,于是,法国人就组织起一帮商人,从金三角向自己控制的中南半岛走私鸦片,自己从中收取税金,最后,法国人干脆派专家到越南、老挝等地,向当地的少数民族苗族、瑶族、泰族和佬族传授鸦片种植的经验,于是罂粟花盛开在整个中南半岛。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人为了对付中南半岛的民族解放运动,联合了当地的部落酋长,合作的条件就是,法国人收购当地的鸦片,而各部落则提供兵员参加战争。尽管如此,法国人还是没有能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最后退出了中南半岛。
不久,另一个列强趁虚而入,那就是美国。美国当时已经是世界一号霸主,趁着法国人的败退,它通过扶植傀儡,提供援助,逐步渗入中南半岛。为了对付越南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美国人绞尽了脑汁。前方,荷枪实弹的美军在与越共交战;后方,中央情报局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隐蔽行动,他们效仿法国人,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由他们向越共发动进攻。在老挝,受中央情报局支持的苗族王室的军队最多时达到了3万余人。当地的苗族人生活困难,种植鸦片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收入。中央情报局凭着其快捷的网络和特殊的渠道,把他们收购的鸦片带上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销往海外。后来,中央情报局甚至在当地开设了一个海洛因制作场,从鸦片中提取海洛因,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就这样,罂粟越种越多,鸦片产量越来越大。金三角成了东南亚最大的罂粟种植地,而当时南越的西贡-也就是今天的胡志明市则成了东南亚最大的鸦片集散地。大量的毒品从这里中转到世界各地。
金三角与外界的联络很不方便,只有一条公路从泰国的清莱通向金三角的中心腹地万欣德镇。整个金三角大约有3000个村寨,100万人口,但村寨与村寨之间,只有羊肠小道相连。要把鸦片从这种地方运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收购鸦片的毒品贩子们都有私人武装。武装押运,成为整个毒品界的标配。不过,金三角最初的毒品武装,规模不大,军事水平也不高,虽然对付当地的强盗已是绰绰有余,但要与政府军作对,只怕很难有取胜的机会。一个偶然的机会,导致整个金三角的毒品武装上了档次。
1950年,中国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国民党军队已经退出大陆。但是,还有一小部残余武装在负隅顽抗。1950年3月9日,最后一支国民党武装在解放军的打击下,溃不成军,荒不择路,进入与我国云南省交界的缅甸。这支残军的番号是第8军237师709团,团长是李国辉。他们与另外一支先期逃入缅甸的国民党残余部队26军93师278团会合,在当地暂时安定下来,指望着台湾方面的安置。
第8军和26军93师都是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过功绩的部队。二战期间,他们作为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当时第8军的军长是李弥。在著名的松山战役中,李弥身先士卒,亲自参加了一线战斗,为整个松山战斗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李弥及其第8军在抗日战争中是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后来李弥追随蒋介石参加了内战,在淮海战役期间,李弥已是兵团司令,黄伯韬战死碾庄,杜聿明举起了降旗,55万大军全军覆没,成为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不计其数,李弥侥幸逃出了天罗地网。回到南京后,李弥深得蒋介石信任,被委派为云南省主席。为了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李弥就这样顽抗到底,成为国民党留在大陆的最后一支武装。但是,国民党气数已尽,李弥再忠勇,也缺乏回天之术。在解放大军的打击下,李弥的残部不得不退出云南,逃到了缅甸。
26军93师的资格也不比第8军浅。1942年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93师就排在远征军的序列里。它长期驻扎在车佛南地区,在当地颇有影响。当地的老百姓看到中国军队,就认为它是93师的,93师成了中国军队的代名词,足见其影响之大。因此,当这两支残余部队逃到缅甸后,当地的百姓仍以93师称呼他们。
1950年8月,李弥从台湾飞来金三角,接管他的老部队并将其改编成所谓“云南反共救国军”,下辖193师和93师两个师。1952年,台湾派来700余名官兵增援云南反共救国军。1953年,这支军队发展到1.9万人,成为缅甸北部一支很重要的军事力量。缅甸政府对此十分不安。政府军与这支反共武装发生武装冲突。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蒋介石撤回了这支部队,但仍有几千人留了下来。这支残余部队后来与金三角的地方势力结合在一起,它的领导人段希文娶了当地一个土司的女儿为妻。后来,这支部队向泰国政府投降,变成了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此后,他们在泰国境内建立了一个自治村,许多人加入了泰国国籍。
这支国民党残余武装,由于远离台湾,生活没有着落,因此,只能自食其力。金三角盛产稻米,只要愿意耕作,吃饭不成问题。但是,军饷从何处来,没有军饷,军人又从何处来?这都成了这支武装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当地的居民以鸦片换取现金,国民党残军也没有更多的出路,因此,他们一方面招兵买马,进行军事训练;另一方面,又组织人开荒垦地,种植罂粟,然后,将鸦片运出金三角,换取金钱。由于有军事力量作保障,这支鸦片武装在金三角站住了脚,并且很快成了当地最大的一支鸦片武装。
所谓“反共救国军”在当地网罗了很多地痞,但里面也不乏良家子弟。就在这帮少年中,成长起金三角的“后起之秀”,其中一个叫罗兴汉,一个叫坤沙。他们的雅号,都与鸦片有关,一个叫“鸦片将军”,一个叫“鸦片大王”。论年纪,罗兴汉与坤沙并不是一辈的人。人们说,罗兴汉是金三角这个鸦片王国的第一代“创业者”,而坤沙则是鸦片王国的第二代“创业者”。没有罗兴汉这个大毒枭在金三角的活动,也许就没有坤沙的鸦片王国了。
罗兴汉生于1934年,缅甸掸邦果敢人。据说,他是一个华裔,身上流有华人的血液。他的缅文名字叫畏蒙,家族是村上的首富。罗兴汉曾进入军事专修班学习,后来国民党军退到掸邦,罗兴汉就跟在国民党军官后面,帮助他们跑腿。据说,他的中文名字就是这些军官取的。罗兴汉跟在国民党残军后面厮混了一段时间,学得了一些军事知识,就去给当地的地头蛇杨氏家族当兵。由于他受过国民党军的正规训练,身手自然非当地的地痞可比,因此,他很快在杨家武装中出类拔萃,当了一个分队长。后来,杨家武装遭到缅甸政府军围剿,罗兴汉逃出法网,带领一部分部属,自立门户,回到老家果敢地区,专门给鸦片贩子搞武装押运。生意越做越红火,势力越来越大。
正当罗兴汉志得意满的时候,政府突然出动大军,一举抓获了罗兴汉,没收了他的全部鸦片,而罗兴汉的罪名竟然是所谓“卷入掸邦独立运动”。罗兴汉进入监狱后才知道缘由,不由得大喊冤枉。他拉起山头,只是想搞一点钱,哪里想过要搞什么“掸邦独立运动”?他本来是世家出身,生活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根本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练,也没有什么政治抱负,说他卷入掸邦独立运动,那真是冤枉了他。缅甸军事情报部门与罗兴汉接触,说政府可以放他回去,归还没收的鸦片,但罗兴汉必须效忠政府,接受政府的改编,把所学的军事知识贡献出来,与当地的反叛势力作战。罗兴汉答应了。政府为他配备了人马,委任他为果敢自卫队队长。这下,罗兴汉接受了“招安”,由山大王一跃而成为国家武装。
罗兴汉拿着政府配备的人马,回去与杨家武装作战,一举剿灭了杨家武装。罗兴汉“剿匪”有功,被委任为果敢县人民主席。新成立的自卫队比起以前的罗家军势力更大。现在它属于国家军队,可以使用政府控制的公路和城镇走私鸦片,走私起来更方便了。罗兴汉每年搞两次鸦片贩运,每次规模都在200吨左右,净获利600万美元。现在的“罗主席”,比起当年给毒品贩子做保镖的“罗镖头”,不知神气多少倍。他的鸦片走私已经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自己有贮藏鸦片的仓库,也有提炼海洛因的工厂。凭借贩运鸦片得来的巨款,罗兴汉买通了泰国、老挝和缅甸等国的政府要员、海关职员和法院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了一个个保护网。他的果敢县人民自卫队,事实上成了“罗家军”,装备之精良,战斗力之强,缅甸政府军都望尘莫及。罗兴汉的势力急剧膨胀,引起缅甸政府的不安。
罗兴汉
1973年,缅甸政府下令,解散所有的自卫队武装。此举表面上针对缅甸各路大小诸侯,实质上是针对罗兴汉的。但此时的罗兴汉与当年入狱时的罗兴汉已经大不相同了。他的羽翼已丰,再也不把政府的号令放在眼里了。因此,他对政府解散自卫队的命令置若罔闻,反而与国民党残军订立条约,互相支援,互不干扰对方的走私生意,重新拉起山头,与政府军对抗。
1973年下半年,泰国和缅甸政府军联合行动,扫荡金三角,一举攻占了罗兴汉的老巢,罗兴汉仓皇出逃,不久在泰国落网,并被引渡到缅甸。缅甸政府以阴谋颠覆政府罪判处罗兴汉死刑,判决书中根本没有提及他贩卖毒品的事。或许在缅甸当时的政府眼中,走私毒品对国家政权没有太大的威胁,而罗兴汉拥有的私人武装,对国家政权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因此,必欲除之而后快。
罗兴汉被处死刑,他当然不会在监狱里等死,未待死刑执行,关在监狱里的罗兴汉突然越狱潜逃。后来据说在马来西亚发现了他,此后一直下落不明。当缅甸政府忙着对付罗兴汉时,另一个更大的贩毒集团在金三角崛起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坤沙集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