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专注互联网产品、用研、交互、设计、运营领域精选内容。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用心的去读一篇文章,也许胜过你的走马观花。每早八点,我们等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苹果财务掌门人年薪超700万#【#苹果财务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小宇宙App CEO @Kyth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运营方法论本是运营利器,你却将其变成了“毒瘤”!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03 08:32

正文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


作者:超哥Jason,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

公众号:超运营思维(ID:e_chaoge) 

编辑:Juvae



很多人在做运营的时候都忽视了最基础,最核心的东西,一上来就想着套用各种高大上的运营模型理论,其实这个是非常不利于运营人成长的。运营是一个比较接地气的工作,尤其是做用户运营。首先要放低姿态,要深入的了解并理解我们的用户,盲目的按照所学到的用户运营的理论或者方法论去建模、分类和生命周期管理其实是本末倒置的。


运营方法论如果能够深刻理解会是运营利器,能够有效指导你去运营实践,但如果本本主义,那就会变成运营实践的“毒瘤”!


1


前不久超哥写了一篇文章《你为什么做不好用户运营?因为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用户以为的!》,在留言中有位小伙伴给出了这样一个评论:“水分好大,这是客服,不是运营,用户运营难道不是建模、分类、做用户生命周期管理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留言,当然并不是说这个留言的本身,而是这个留言反应出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也就是很多初入行运营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在做运营的时候都忽视了最基础,最核心的东西,一上来就想着套用各种高大上的运营模型理论。


比如,以用户运营为例,很多人都是出于自嗨状态,一路走来犹如盲人过河,高喊用户运营,自信满满的一开始就尝试各种分类、建模、分层管理。可是对用户真正想什么都摸不着头脑,始终都是我以为我以为的就是用户以为的,经常拍着脑袋去替用户做决策。


运营是需要建立在对用户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我们所看到的运营方法论是对大量运营实践的共性规律的提炼,但做运营除了有相通之处之外,还有很多个性化的地方;做运营学习很重要,但本本主义是最致命的!


2


如果说做运营有套路可循,那一定是思维上,而非策略和方法上,不要妄想有万能的方法论可以直接套用。做运营,最忌讳的就是陷入运营方法论的条条框框,在开展运营工作的时候总是去想是否有什么理论或者方法论可以套用。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就是往期文章提到的《为什么学了这么多的运营方法论依然做不好运营?》


在做运营的时我们需要有三个关键性思维习惯:


1)深入性思考


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否抓住问题的本质,而非表象。比如就以社群运营为例,很多人一提到做社群,概念中就是拉几个微信群或者QQ群,并且把社群用户数做为KPI指标,经常出现很多老板让一周内拉起多少个500人群的情况。试想你一周时间拉起5、6个500人的群之后,你该怎么运营,这些群能够给你带来多少价值,你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你凭什么保证他们持续活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这样思考:你做这个社群的目的是什么?你能够持续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如何保证用户能够持续活跃?社群的产出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期?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社群人数跟社群带来的价值真的成正比吗?


再以补贴大战为例,我们不能只看补贴大战的表面现象,其实补贴只是手段,这个手段的背后存其核心逻辑。



试想如果有更低成本的方式促进这个核心逻辑的达成,那我们还会采用补贴这一策略吗?在做运营的时候应该先思考背后的逻辑,再去考虑具体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一开始就去考虑方法和手段。


2)系统化思维


要有自己的一套思考体系,考虑问题应该是自上而下,学会做思路的拆分,而不是单点性思维,想到什么做什么?在运营过程遇到问题时需要对问题本身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而不是直接想解决方法和手段。比如,我们以社区运营为例,很多人看到数据表现不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出话题,做活动!或者说,突然灵感一现,觉得某个方法对社区促活可能有用,然后就去尝试,几乎周都是不断的重复着类似的工作,但数社区整体数据仍没有明显的变化。


你会发现,很多人的运营工作是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很多工作缺乏关联性,全部都是零散的,所有工作显得缺乏主线,特别没节奏感,根本没有系统性可言!



3)目标导向意识


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对你的运营目标有什么帮助?做完这件事能否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另外,做这件事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这都是大家要考虑的。很多时候一件事对运营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投入成本太高,投入产出比已经超出合理的范围,那么这件事就不值得去做。


3


做运营,学习很重要,但会学习才是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目前大咖们分享的运营知识和方法论进行归纳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运营知识我们要进行不同对待。我们所能看到的运营文章和书籍分享的内容,大致可以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思维层面:思考方式,更偏道的层面,学习的目的是形成思维方式上的启发;


2)方法论层面:理论模型,更偏法的层面,学习的目的是做运思考维度和方向上的启发;


3)经验输出类:N大方法、N大技巧等,术的层面,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在运营过程中避免前辈们踩过的坑或者是避免走弯路;


4)技巧类:也就是说运营中一些实用的小技巧,术的层面,主要是在运营的细节层面让自己有所启发;


5)运营工具使用类:运营中一些能够提升运营效率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器的层面,这个主要就是了解了,目的是让自己知道做运营有哪些可以辅助自己提高运营效率的工具。


对于这些运营知识的学习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学理不学形: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思想,思考问题的方式,从中寻找启发,而非其形式;


2)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解:任何策略的执行都是需要条件的,而非任何时候都适合,对于所学习的运营理论一定是要结合自己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比如用户运营没有固定的层级,在用户运营过程中你可以分为两级,如核心用户和非核心用户,你也可以分为核心用户、铁粉用户、活跃用户、普通用户等等,具体要结合实际情况。


4


运营思维比方法更重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对于运营人的职业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公众号的第一篇原创文章《思维和经验哪个更重要?看懂这个可以比别人少奋斗5年!》的里面提到,职场人士分为三类:纯经验输出型,主思维输出型,思维+经验输出型。其中纯经验输出型职业发展会有明显的天花板,思维输出型人在短时间能够脱颖而出,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搞定很多并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当然最终能够成为大咖级的人,一定是思维+经验输出型。


三节课的老黄说过:“如果能够真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一些好的思维方式,其实很多运营工作中超过60%以上困扰你的问题都不会再是问题”。本人非常赞同这个说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超哥的微信公众号主要以思维输出为主,目的就是希望跟大家一起做一个有思想的运营人。


学习,“学”是为了“觉悟”,可以理解为从“理”上搞明白,那么“习”就是要将学到的“理”加强反复,并在日常行为中加以实践和应用,即从“学”到“习”,是一个从“理”到“事”的过程。做运营,学习很重要,但会学习才是关键!在具体的运营实践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去套用各种运营理论,别让自己走入了方法论误区。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由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