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12缸汽车
有用、有趣、有料的汽车资讯,让你轻松买车、开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12缸汽车

一年罚款3000亿,平均每车千元,车卖得越好交通创收越高?

12缸汽车  · 公众号  ·  · 2024-03-04 18:18

正文




早在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一份建议中的数据直指“交通罚款创收”:2020年全国交通罚款总额3000亿元左右,截至2020年末,汽车保有量约2.81亿辆,也就是说,平均每辆车罚款逾千元。


时隔三年,近日举行的例行吹风会上,针对不合法、不合规、不必要的交通监控设备,终于要开始整治。需知道的是, 202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经增加至3.36亿辆,难以保证的是,盯着这日益暴涨起来的保有量,某些地方的有关部门是否会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以提高创收。



有更具体的数据显示,罚款总额方面,广东省以231亿元“遥遥领先”,其次是山东省,第三名为浙江省。从人口上和一、二线城市的数量来说,广东省位居各大省首位,且汽车保有量不低,自然而然坐稳罚款总额第一把交椅。

按照人均罚款来看,则是天津以885元排在第一,其次是辽宁省,随后是上海。


以上提到的是以省级行政单位而统计的数据,若是以市级为单位,交通罚款标准当属深圳最为严格。作为经济特区,深圳在政策的推进上可谓给全国做了表率,据悉,在易堵的区域,深圳交警会设置严管区,加大违停处罚力度,罚款金额500-1000元不等,甚至更多;对于不礼让行人,一般都是记3分、罚款200元,但深圳直接将罚款金额提升到500元;而让老司机们普遍憎恨的远光灯,深圳交警直接让乱用远光灯的违法者,坐在车前盯着大灯看五分钟......


事实上,不同的城市可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的交通整治措施,合理的执法标准有助于当地交通运行良好、降低事故率,但无疑的是, 不乏某些城市采用不合法、不合规、不必要的交通监控设备,违反了人性化基础准则和执法的初衷,以达到更高的创收目的。



相比此前,近几年交通罚款创收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子眼的增设。在过去,交警现场执法,根据交通违法者的违法行为当场开具罚单,而如今, 电子眼24小时工作,倘若你出现交通违法,基本难逃“天眼”。

固然,在电子眼的监控下,抑制了驾驶者们驾驶车辆时造次的冲动,但显然, 路面上的电子眼不仅逐年增多,有些违法的标准确实让人大跌眼镜,百思不得其解。


以其中最为典型的之一为例。我们都知道,国内的高速路段一般最低限速80km/h,最高限速120km/h,但据了解,在某些高速公路的一些路段上,刚刚解除80km/h的最高限速,可以达到120km/h后,刚行驶不到几百米,忽然又提示最高限速80km/h。

相信很多车主在这种情况下遭过殃,如过山车一般的一时低速一时又高速,大家又是极为不解,明明不处在非特殊环境,却设定了有悖于驾驶习惯的标准,再加以电子眼配合,对“不守规矩”的驾驶员处罚,这究竟是规范驾驶、提升交通安全性,还是为了增加创收,提升违法几率?


请君入瓮——对于此等执法形式,该成语形容得甚是恰当。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举行的吹风会上有介绍, 2024年12月底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要完成执法类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清理、规范工作,及时停止使用不合法、不合规、不必要的监控设备。

整治电子眼,提出了多年,如今已到了迫在眉睫之时。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相比过去几年,由于销量不断走俏,中国汽车保有量也不断创新高,2023年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新手司机新增数量不少之余,电子眼的数量随之增长。不免让人玩起了梗—— 电子眼的增设是为了有效监控新手司机,违法几次之后,就会迅速从新手司机晋级为老司机。

目前,我国的汽车增量主力由燃油车转变为新能源车,在动力电池等成本下跌的情况下,价格战愈演愈烈,整体趋势从电比油贵到油电同价,再到现在的电比油低,购车成本加速下降,养车成本更是走低,消费者购买的意愿更高。


不过,某些电子眼的无故、不合法的设置,实在对驾驶者不太友好—— 虽然大家都更容易买得起车、养得起车,但无处不在的电子眼,侧面提升了交通违法率,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大家的养车成本。

要知道的是,平均每辆车达到每年千元的罚款,在汽车越来越好卖的情况下,创收该提高到了多少?


视频号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