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农汇富
“新田园”时代
随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三农”问题进入实质性解决阶段,田园综合体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之后国家启动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主要包括征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大改革,“三农”问题进入实质性解决阶段,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平台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抓手,将助力“三农”发展迈上新台阶。
什么是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是城乡融合的一个地域经济综合体。第一,田园综合体不同于农业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旅综合体,我们认为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的抓手、三农系统解决方案。第二,田园综合体既不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不是新型田园地产,更不是旅游度假区,而是实现乡村环境、配套设施、特色功能、人与产业关系“四个再造”的新田园都市,打破城乡的分隔壁垒,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
田园综合体的要义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农村土地价值。其本质是从产业、业态、主体、消费方面的“四个融合”,有三大转变:从承接消费转移到承接城市功能转移;从三农问题“点式突破”到“系统解决方案”;从“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到“激活的农村土地资产”。导入“新人群、新功能、新产业”,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城乡融合、城乡统筹发展。
如何获取田园综合体土地?
农村改革进入新时代,土地获取解除高压线。田园综合体的用地主要分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土地两大类:国有土地大部门分布于城郊和城中村,主要通过出让、划拨、转让等方式获取;农村集体土地主要通过租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价入股、出让(入市)等方式获取,成都多利桃花源、无锡阳山镇桃园村、山东枣庄等地已有落地案例,嘉兴、重庆分别探索出“两分两换”模式、“地票”制度。
如何申报田园综合体?
财政部牵头完成农村综合性改革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农业农村部负责规划制定、监督实施。全国首批17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开始试点,第二批亟待申报,须符合“七大立项条件”:功能定位准确、基础条件较优、生态环境友好、政策措施有力、投融资机制明确、带动作用显著、运行管理顺畅。对于国家级、省级试点,国家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并且从中央财政到市级财政都有明确规定的相应奖补政策。
田园综合体有哪些新商机?
特色小镇触红线,田园综合体将拥抱国家级蓝海市场。对比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政府发文特色小镇须“降温”,且目前全国布局超5000个,开发竞争大;而国家正全方位支持田园综合体,仅蓝城、碧桂园、万科、华润等少数龙头企业布局,投资空间大。就目前而言,田园综合体处于无标准、无品牌、无模式的探索阶段,正是企业战略转型的机会点,企业应抢占先机,向田园综合体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全产业链农业发展商、“田园+”新业态品牌商等转型。
田园综合体的“新玩法”
国之所向,民之所趋,“五类玩家,五大玩法”让你成为“田园新时代”的“弄潮儿”。五类玩家包括:政府、开发类企业、金融类企业、农业类企业、内容服务商,这五类玩家如何撬动田园综合体?
一、合作联盟。
企业通过行业联盟或互补联盟的方式,做大开发主体影响力,整合田园综合体复合业态资源,顺利申请国家政策。主要盈利设计是集体用地入市,最典型的是【多利绿城桃花源】案例。多利集团介入之初,遭遇“零散集体农用地无法开发”的问题,绿城集团介入后首创流转集体农用地模式,通过平安银行战略投资,实现三方联盟开发,并与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运营。
二、双创孵化。
农业类企业联合政府、专业合作社,通过集聚各类新型农业科技、乡村文创机构和团体,推动乡村业态创新,实现群众创新创业。主要盈利设计是投资退出,最典型的是【迁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案例。项目由唐山市供销社主导开发,成立东莲花院乡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辖农业专业合作社17家,致力打造农业领域的专项孵化器,成为全国供销系统综合改革的样板地和实验田。项目获得连续三年(共计2.1亿元)的资金支持。
三、IP植入。
区域性龙头企业想要进入田园综合体,可通过全球抓药,与内容类企业合作,引进国内外具有品牌知名度的成熟项目,如台湾文创乡村、荷兰特色农业小镇等,易获得政策支持和流量导入,最典型的是【苏州树山乡伴】案例。项目位于苏州西北郊,由乡伴文旅开发,导入“乡伴”品牌,用现代手法复原乡村生活,引领全新的基于田园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四、社群拉动。
项目一般位于大城市周边,以轻带重,通过国学践行、民艺手工、田园农耕、养生养老等主题社群活动导入高端流量,从拉动乡村地区振兴。主要盈利设计是物业出售、物业租赁,最典型的是【成都幸福公社】案例。十年打造一个模具,通过社群营销将老人、儿童等引进来、住下来,并营造创业环境,导入创新创业业态,让社群落地生根,住有所居、居有所业、老有所养。
五、营销引爆。
无品牌、无区位、无人气的地区可选择将一个点做到极致,通过主题节庆活动强势拉动乡村地区的知名度,建立节庆品牌和区域品牌,形成IP,增加对投资方、开发主体的吸引力,带动区域农民共同富裕。主要盈利设计是项目门票、文创产品、餐饮住宿的收入,最典型的是【日本越后妻有】案例。
一个占地760km²、人口稀少并呈高龄化的三无地区,通过大地艺术节的策展、举办,集聚志愿者、农户、艺术家以及一些非营利组织共同打造艺术作品,艺术节平均每届为当地创造50亿日元的经济效益。
田园综合体综合打造策略
1、做好前期规划,构建支撑产业体系
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站位高,有前瞻性和可行性,找准定位,将村民生产生活真正融入到田园建设中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质量
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制、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民效益。
3、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模式
妥善处理政府、农民和企业三者间的关系,发挥三者主体作用,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充分主动投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形成建设合力。
4、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配套设施体系
引进先进管理方法,提高农业休闲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田园+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
5、引进社会资本,创新项目融资模式
除了财政资金支持,同时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多,利用财政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拓宽田园建设的融资渠道。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
1、田园综合体开发思路
打造田园综合体,就是要深度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倡导低碳、生态等科学理念,以乡村旅游资源与土地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休闲为脉络,以休闲商业为配套,以乡村休闲地产为核心,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对项目地进行综合开发,把乡村打造成一个“岛式圈层”结构的田园综合体,满足政府、企业、居民、乡村旅游者等多方需求。
2、田园综合体发展结构
最外围圈层——乡村资源和乡村土地,主要是农业产业聚集区,如渔业、采摘林业等;中间圈层——
休闲商业项目
,主要指为乡村居民和乡村旅游者提供服务,具有多重功能的商业配套设施,如提供餐饮、娱乐、休闲服务的商业街、酒店集群等;核心圈层——乡村休闲地产,主要指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的传统地产、居住小区、产权式酒店等乡村居所型地产,如乡村景观地产、乡村度假地产、乡村养老地产、乡村主题地产等;乡村旅游休闲则是串起各个圈层的连接线。
会
议时间
:
201
8年8月25日—27日
会议地点:四川
-
成都
联系电话:
18514821809 陈顾问
参会对象:
政府机关、开发商、
建设
单位、运营商、规划设计机构、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
规模:
400人)
主办单位:
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壹方城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
峰会议程安排
第一天
上午:
(
特
色小镇、田园综合体)
土地政策、开发性金融政策解读
(国家发改委城镇中心副理事长—乔润令;
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季;
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与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安华 等)
第一天
下午:
(
特
色小镇、田园综合体)
创新标杆 实践案例实操解读
(哈佛大学设计博士、都市意匠城镇规划设计(北京)中心创始人、合伙人
—朱冰;
史御力:
幸福公社创始人 董事长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朱家林项目发起人-宋娜;
朱仁斌
:
国家首批田园综合体创始人 田园鲁家 党委书记
)
第一天
晚上:
欢迎晚宴+资源链接会
(圆桌对话、项目路演、商务洽谈合作、引荐交流)
第二天
上午:
(
特
色小镇、田园综合体) IP打造、核心价值创新运营实践
(湖南浔龙河控股集团董事长-柳中辉;
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副会长、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会长—袁英华
;
台湾前行政院客委会副主委、台湾百亿桐花祭超盘手—庄锦华 等)
第二天
下午:
(
特
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系统解决
投方案及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
(中国策划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峰;
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壹方城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延年;
马寅
:
阿那亚创始人 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