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生儿会因为吸吮母亲乳头之前吸吮了奶瓶,或者因为频繁使用奶瓶,而不会吸吮或不愿吸吮母乳了。这已经成为导致母乳喂养,尤其是早期母乳喂养、全母乳喂养、亲自喂养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所有宝宝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宝宝用了奶瓶后,拒绝母乳
状况的出现呢?如果出现了认奶瓶而拒绝母乳的状况,又该如何应对呢?
宝宝
吸吮奶嘴相对容易
,只用含住轻轻一吸产生负压,奶水就流进嘴里了。外观上看,确实是“吸”,宝宝嘴外露出的奶嘴部分,依然是圆形。而吸吮乳头的方式是不同的,宝宝需要张大口整个含住乳晕,用舌头卷住乳头和乳晕、下颚配合来回挤压乳晕根部的位置,外观上看类似“咀嚼”,宝宝嘴外露出的乳房是被压扁的。
吸吮奶嘴用力小,奶水源源不断;而吸吮母乳用力大
,并随着“奶阵”,奶水一阵阵加速分泌。聪明的宝宝很快习惯且爱上了这种方便、简易的、源源不断畅快的吸吮方式,再让其接受乳房,很可能不情愿也不会操作了。
牛奶的糖分是母乳的3倍左右,较甜一些,而
宝宝天生偏爱甜味,会倾向于吃更甜的牛奶
。
因为吸吮需求
,宝宝会吸较之实际需要量过多的牛奶,
胃会逐渐适应这种大容量,慢慢不再接受量较小的母乳
。
于是宝宝会在开始吃奶时或一次奶阵结束、奶量减少时大声哭闹以示抗议。如果此时关心的有经验的家人和保姆说“孩子还饿,看来奶水还是不够,他没吃饱,添点牛奶吧”,更是将疑惑、挫败、焦虑、无助的新妈妈仅存的哺乳信心和愿望,扫荡得所剩无几。
认奶瓶不认乳头未得到纠正的宝宝,很可能将来再无缘与母亲温暖香甜的乳房为伴。许多妈妈会采用手挤、小勺喂,或吸奶器挤奶哺育宝宝。手挤乳房的手法很难操作,而且难将全部母乳挤出;而冰冷的机器毕竟比不了嗷嗷待哺、充满爱意、温暖柔软的小动物亲自吸吮乳头,进而刺激泌乳素分泌。尽管喂宝宝吃母乳是这样合理的诉求,实现却是这样的艰难。
也许你会问,现在我的宝宝已经喂了牛奶,开始认奶瓶,我
还想坚持喂奶
,还有补救的余地吗。答案是——有。只要你足够相信自己,足够坚持,宝宝仍旧有机会亲近你的乳房。
纠正要趁早
。
宝宝越小,使用奶瓶的时间越短,纠正越容易。
坚决停用奶瓶
。
很多新妈妈、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和保姆,
舍不得
看到这样娇嫩幼小的小宝贝吃不到奶,烦躁懊恼地嗷嗷
大哭,而
再次将奶瓶塞进宝宝嘴里
。
而这样做给宝宝传递的讯息是:
只要坚持哭闹、不吃母乳,就能得到吃得方便又畅快的奶瓶。
很多宝宝纠正了很长时间都不能成功,就是因为
没有彻底停用奶瓶
,让宝宝来回折腾,不要指望逐渐减少使用奶瓶的次数。
尝试使用其他喂奶方法
。
较为推崇的是护乳头罩。这种工具设计的初衷,是让一层塑料薄膜贴在出现皴裂的乳头上方和周围,缓解宝宝直接吸吮的疼痛,使其得到休息和恢复。而它是塑料质感,能让吃奶瓶的宝宝较为接受。
等到宝宝逐渐适应新的含乳方式、吸吮力度、奶流速度和奶阵分泌,也慢慢习惯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听着妈妈心跳、亲近柔软香甜的乳房的美妙感觉,可以尝试不再使用护乳头罩亲自哺乳。这种方式早期纠正成功率较高。
护乳头罩不要使用过长时间,因为奶头依然没有得到直接刺激,会影响泌乳素分泌,减少奶量。其次可以尝试小勺喂奶,手指沾母乳喂奶等奶瓶以外、宝宝愿意接受方法,相对操作较难一些。
最好在宝宝不太饿,心情好的时候尝试
给母乳。
许多人认为饿一饿宝宝,自然就会吃母乳了。其实不然,饥饿的宝宝更焦急愤怒、缺乏耐心,更抵抗尝试新的喂养方式。
新妈妈可以将宝宝抱在胸口玩,自然地将乳头送到宝宝嘴边。这个过程不要太突然,更不要强迫,这些会让宝宝更加抵触哺乳这件事。
喂奶前刺激奶阵。
宝宝衔住乳头数秒钟后才会出现奶阵,而奶瓶一吸就有奶水流出,通常吃惯奶瓶的宝宝以为乳房没有奶水流出,或流得太慢,一开始便吐出乳头放声大哭。
因此,如果在喂奶之前人为刺激出奶阵,让宝宝衔住乳头后很快地吃到母乳,会提高他的积极性。
可以采用吸奶器刺激,也可以人为刺激。
方法是放松心情,心中想象宝宝吃奶的可爱样子,用干净的手指捏住乳头左右转动,并不时触碰乳头前端。当乳房变硬、有酥痒或轻微的过电感,乳头潮湿或有乳汁滴出,或轻轻一捏乳头便有奶水流出,就表明奶阵来了,赶紧抱起宝宝尝试哺乳。
宝宝终于可以吃上一会儿母乳,但一个奶阵过去,
下一个奶阵还没有出现时
,宝宝习惯了从奶瓶中源源不断流出的奶水,而以为母乳少了或没有了,
会吐出乳头大哭,而且会哭得非常失望和剧烈
。
新妈妈可以抱抱宝宝,
哄逗他尝试转移注意力
,情绪好一些之后再尝试哺乳,尽量喂得频繁点。
如果宝宝愿意偶尔吸吮妈妈乳头,
尽量不用吸奶器将奶挤出
,尽量摒除其他人对自己喂奶决心的干扰,
把宝宝贴身抱在怀里,猛喂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