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清欢
来源 | 爸妈堂育儿(ID:bamatang123)
爸妈堂说:
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教育孩子要从小教起。幼儿如同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春
节过后,迎来返程高峰期,离乡的列车载着亿万人的思念匆匆离开,亲情、爱情、友情都在这些日子不断接受考验。
春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刻,然而对于有些人,春节也意味着长达360多天的骨肉分别之苦的开始。
他们是留守儿童。
曾在三亚乡村教育午餐会上,马云说,中国有六千多万孩子在农村,其中有六七百万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远比大家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这个春节,他们和父母短暂相聚后又再次分别。孩子内心的失落和伤心只能再次淹没在大山深处。
曾经一位在深圳留守儿童公益组织服务的志愿者说:
“我们服务过一家庭,妈妈是农民工,每年仅过年才能回老家见到孩子,有一年到初六要离乡返城前夜,女儿把妈妈所有行李箱都偷偷翻开闻味道。妈妈很生气问她为什这样,女儿说妈妈明天就要走了,我想再闻闻妈妈身上的味道。
相比那些哭闹的孩子,这些已经开始懂事的留守儿童更加让人心疼。
但这不是个例,是无数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
2月10日,江西抚州,一名9岁女孩到火车站送别父亲外出打工,抱着父亲哭成泪人,“爸爸骗人,我不要你走”。父亲说,他将前往福建,看到女儿这么哭心里很难受,但为了赚钱没办法。
2月11日,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加退村一对留守的小姑娘舍不得与离乡外出打工的父母分离,一路狂追。小女孩死死地拽住妈妈不放,嚎啕大哭,撕心裂肺地喊:“妈妈别走!”
当孩子装好衣服要跟父母一起走,出门时父母已经走了。孩子嚎啕大哭的照片,一时间传遍朋友圈。看着孩子失落的眼神,真想去抱一抱他。
父母爱与乡愁,是否让你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孩子可怜,父母无奈。当所有人都在指责这些父母“狠心”、“为了钱不值得”的时候,有谁真正的理解父母这个“职业”?
这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父母想看着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里面的辛酸只能在无数个思念孩子的夜里独自吞下。
如果老家有一点就业机会,谁也不愿意承受千万里的骨肉分离之苦。
中国留守儿童数量之多,据《2017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每2个农村中小学生里,就有1个是留守儿童。
老家经济发展不足,就业机会少,父母想要赚钱只能远赴他城,住工地、吃大锅饭。没有大城市户口,支付不起高昂的学费,孩子无法就读当地学校,带着孩子只会让孩子受更多的苦。
把孩子留在老家,是唯一的选择。陪孩子没工作,有工作不能陪孩子。
可是科学表明,如果父母不能保证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孩子的“烦乱度”会大大提高,对生存现状产生无限焦虑。情绪容易出现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
很多留守儿童,就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中度过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
然而一项数据得出的结论更是让人大吃一惊:
这些留守儿童,大概有六分之一与父母一年也见不到一面。更有甚者,其中约有260万的孩子,一年内和父母一次通话机会也没有。
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
最近一个月内,你家里的父亲或母亲有没有去世的情况? 是或否。
最后发现有10%的孩子填了“是”。这些留守儿童却认为父母已死。
留守儿童最大的悲哀不是父母逼不得已的离开,而是父母离开后就等同于“死了”一般。
如今4G、互联网如此发达,想要陪孩子有千万种方式。就算不能经常视频,打个电话也好。
可面对父母这种身体上、情感上的双重缺失,很多留守儿童选择自杀。
2014年1月20日,新京报曾报道,安徽望江县9岁的留守儿童小闯在接到妈妈电话后,在厕所房梁上自缢身亡。他妈妈在电话中说,“今年不回家过年了。”
2015年6月9日深夜,贵州毕节,14岁少年张启刚带着三个妹妹,在门窗紧闭的楼房中服下农药,抢救无效死亡。
中科院做了一个全国性的留守儿童调查,得出的结论是: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34%的孩子有自杀倾向,其中有超过9%的孩子曾经尝试过自杀行为。
父母的离去本就是伤害,可面对父母情感上的再次抛弃,让留守儿童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孤独。可父母对孩子陪伴上有所缺失,未来,孩子会以相同的方式还给父母。
都说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如今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未来孩子也会如何对你。
曾国藩一生位高权重,他的孩子虽然是高官子女,却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日理万机的他,
一生只想着国家大事,
陪伴子女的时间少之又少,但他却是个合格的父亲。
30年内,写过1500多封家书,专门写给子女的就有100多封。内容上到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下到吃穿用度、衣食住行等事无巨细。
可见,骨肉分离不是痛,父母的薄情才是。
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在他的细心教导下,他的子女在各个行业里都颇有建树。长子成为著名外交家,次子是数学家。
芭贝拉·罗斯也曾说过,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
可见,贫穷不足以要人性命,而绝望可以。
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新年前夕,一位母亲分享了一段视频:
解放军战士10个月未回家,平时与爱人和孩子只通过视频聊天,当他站在孩子面前时,孩子吓得赶紧跑开。妈妈对孩子说:这是爸爸,孩子却说:骗人!
最后,还是用老办法手机视频的方式,孩子才认得眼前这个活生生的男人是自己的爸爸。
这位爸爸和很多人特殊职业的人一样,做为父亲是失职的,他们陪孩子时间少,一年见不到几次面,做为丈夫更是失职,把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任务全部交给妈妈。
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职责,有了忠自然就要愧对家,我们不能指责他作为父亲的失职,因为他在为中国无数个孩子创造安稳的家园,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更伟大。
想必日后儿子长大成人,必定能够理解父亲的不易,更会以父亲为榜样,同样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做为一名火车司机,就连春节也要坚守岗位。这位司机,每次从家门口路过的时候,只能用鸣笛的方式和孩子和老婆打招呼。
这位爸爸并没有做到时刻陪伴孩子,但却很巧妙的用“鸣笛”的方式,让孩子知道:
即使爸爸不在你身边,你也有爸爸,而且爸爸关心你、在意你。
可见,对于孩子的培养,身体的关心和陪伴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心理健康的培养才是。
布鲁尔·卡特曾说,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陶行知也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你对他用心,他自然会如花一般优秀。
·END·
#今日走心互动#
曾经爸妈堂的一位粉丝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说:
每个留守儿童的
内心
都有一个深深的伤口
伤口会随着时间愈合,而伤疤一直都在。
如果你也有此经历,
可以在留言处留下自己的故事和感悟。
我们将挑选六位
(点赞前三位+走心留言三位)
免费
送出渝姐讲故事付费内容——
渝姐版《西游记》系列故事全50集
(截止时间:2.22星期五)
每一个都是不可错过的经典,
让渝姐的声音治愈你内心的创伤!
持续关注爸妈堂育儿(bamatang123)
我们将带来更多渝姐系列故事哦~
领取奖品请添加微信(bamaxia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