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新产品豆瓣时间不久前重磅推出了《邪典电影本纪:亚文化电影50讲》的专题,能紧跟在北岛、白先勇、杨照三位文豪后面开启这样一个在大众影迷中显得小众,在小众影迷中又非常热络的专题真的是豆瓣里喜欢邪典电影友邻们的福音。
我的邪典启蒙电影是港片《力王》(1991),启蒙时间是小学一年级某个炎炎夏日的暑假午后,启蒙地点是同学家里,启蒙工具是录像带。当涉世未深童心未泯的我看到电视机里上演的种种吓死人不偿命的血腥镜头后完全惊呆了,吓坏了,以至于上半程几乎是蒙着眼睛捱完的(蒙着眼睛的同时又犯贱般忍不住从分开的指缝里偷看几眼)。呃,你问为什么是半程蒙着眼睛,难道是后半程有胆量看了,很汗颜地说不是,是因为后半程我是吓得落荒而逃,几乎屁滚尿流地一口气奔回家躺床上好几天缓不过那种恐惧画面的冲击力,感觉魂儿都吓跑了,只觉得从他家出来的时候阳光惨白惨白地照在胡同里,连地上的影子好像都不见了。《力王》是根据日漫改编,我没看过漫画,但我想影片应该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漫画中夸张暴戾近乎不近常理的逻辑和画风:一拳打入肚、人塞绞肉机、快刀扒人皮等经典血腥场景和拳风伤人、肠子勒人、手接断筋等怪鸡奇葩元素,所有这些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俨然童年噩梦。
力王
我想我们每个男孩子差不多都会在十岁左右的时候去刻意努力模仿电视里尤其是武侠影视中的武打动作,当然只求形似,并自我感觉神也似。所以当时看过《力王》之后就开始忍不住在小伙伴中间宣扬谈论这部电影,谈论片中比比皆是的暴力血腥场景和异常夸张的效果。由此,使这部我们之前从未接触过甚至从未想象过的类型电影顺势成为话题之作,当然我们也会模仿力王在电影中的气功和神力(是,也只能是在动作上做个空架子)。印象很深的是我们都吹嘘自己看完了这电影,但都很默契地对能把这片真的完整看完的伙伴刮目相看。可能先入为主的原因,即使到现在浸淫邪典电影无数的我始终愿意把此片排进个人心目中华语邪典电影三甲之列(另外两部是刘镇伟的《大话西游》(1995)和彭浩翔的《买凶拍人》(2001),当然邱礼涛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1993)、韦家辉的《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林超贤的《江湖告急》(2000)也都是极其出色的邪典电影)。自童年的《力王》为始,我便与邪典电影这种匪夷所思独树一帜的电影类型结下了不不解之缘。但真正系统性地了解并喜欢上邪典电影则是在十几年后的07年左右了,那时在网络的帮助下真是一发不可收地寻找一切与邪典电影有关的资源。
买凶拍人
在谈个人对邪典电影的理解之前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早期的邪典电影历史。它的历史足够悠久,如果沿着自电影诞生后的时间河流溯源而上去找寻最早的邪典电影,首先会来到上世纪初的德国,当时表现主义黄金时期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19)、《泥人哥连出世记》(1920)、《诺斯费拉图》(1922)等电影作品都有着很明显的邪典电影的气质和色彩。接下来布努埃尔那部把诡异而真实梦境还原到不寒而栗水准的短片《一条安达鲁狗》(1928)横空出世,从手心钻出的蚂蚁、突如其来出现的断手、种种不安就如片中那一把划过人眼球的刀子让人内心发毛。其后便是号称史上第一部真正邪典电影同时也应该是第一部与毒品息息相关的电影《大麻烟疯潮》(1936)的问世,当然这部电影比起前面列举的几部电影更加符合当下人们对于邪典电影的定义——这是一部内容极度荒唐,制作无比粗糙其中又不乏色情暴力场景的电影,甚至从某些方面来看这部本来主题是极力劝阻年轻人莫碰大麻的影片在沉寂了三十年之后再被祭出来的时候却适得其反地成了助“麻”在年轻人中滋生的诲淫诲毒电影。当然这部电影主旨的被扭曲与那个嬉皮盛行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着脱离不开的关系,毕竟那时的美国“午夜电影”井喷式地出了一大批彪炳影史的邪典电影,比如《小野猫公路历险记》(1965)、《鼹鼠》(1970)、《哈洛与慕德》(1971)、《不速之客》(1972)、《粉红色的火烈鸟》(1972)、《洛基恐怖秀》(1975)等让人耳熟能详的的名作。
大麻烟疯潮
据我所知,如今很多影迷对邪典电影的理解是促狭的,提到邪典电影脑子里往往就会不由自主地冒出粗制滥造的小成本B级片,或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的另类实验电影。更有甚者看到某部满屏血浆横流断肢乱飞抑或充斥着奇技淫巧的啪啪场面的电影就大呼:“真cult!”,在它们眼里“邪典”俨然成了“很黄很暴力”的同义词。其实给邪典电影下定义真的没有那么简单,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评价和划分标准。说白了,每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不同,性格和爱好不同,其主观的观影感受也会随之不同。也许在一些人眼里伤风败俗大逆不道的无敌大烂片,在某些拥趸的心里是至高无上的神品佳作。可以说每个影迷都有每个影迷的专属邪典界定。
一条安达鲁狗
再者,邪典电影的分类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既定的套路,它动不动就破坏常规甚至是常识。不同风格的邪典电影有各种不同的噱头和卖点,但是成功的邪典电影却往往都有着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会收获或多或少普遍存在的狂热拥趸群。这些超级影迷们的穿衣打扮会受到他们喜爱的电影的影响,他们的说话方式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他们的处事方式会受到影响。这种“疯魔”影迷的形成离不开邪典电影最大的一个杀手锏。这个杀手锏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只要拆除邪典电影的某些看似根深蒂固的外在形式后,其具备的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影迷忽视的一个特点便会乖乖显露出来了。是的,好的邪典电影会对观众产生“蛊惑性”,这是一种对观众的强制性催眠,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会有模仿的冲动,进而达到“崇拜”的高度,没错,即“邪典精神崇拜”。拿自己举例,我每年都会至少重温一遍《洛基恐怖秀》,不夸张地说我这个缺乏运动细胞同时又没有歌唱舞蹈天赋的人都会忍不住跟随着片中的某些桥段与片中人一起载歌载舞。当然我们都还记得在十几年前《大话西游》的台词热席卷国内各大论坛灌水区的情形,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能信手拈来片中的经典台词为己所用。这些便是邪典电影的魅力吧。不可否认看电影会上瘾,看邪典电影更轻易上瘾,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无所不包。它能包容糅杂一切可以收为己用的元素并通过让观众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现出来,它是一种反类型电影的电影类型。
大话西游
邪典电影不是约束而是开放,不是墨守成规而是百无禁忌。邪典电影是小众的,它是“迷影文化”的延伸和升温。它往往会成为某一类精英电影,它是真正的偏离主流商业市场的电影类型,它挑剔影院,不会为高高在上的权威服务。它生来就有着桀骜不驯的血统,它挑剔对象,不会为讨好广大的影迷而存在,它只为识货的影迷展现它的迷人魅力。君不见多少邪典电影已经成为影史经典,从邪到典的过程需要往复不止的时间去洗礼,更需要世代不休的影迷来冲刷。我坚信邪典电影将永远会是属于少数派影迷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