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收藏家俱乐部藏友网
《国博古玩艺术网》是收藏行业最具影响力平台!您收藏我帮忙!您出售我推荐!如有疑我解惑!收藏事找我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岳阳晚报社  ·  今起,岳阳人请步行1小时! ·  2 天前  
深圳晚报  ·  将迎来返程高峰,深中通道发布提醒→ ·  3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DeepSeek R1已在Gitee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收藏家俱乐部藏友网

国宝在民间!在古玩店无人问津,如今价值超过10亿!

收藏家俱乐部藏友网  · 公众号  ·  · 2020-01-15 08:00

正文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美女 音频

在上海博物馆里,馆藏一套编 配最全、音律最完整的古代青铜乐器:晋侯苏钟。


14 件的 编钟不仅代表了周王朝最高的技术和艺术水平,更是一套改写中国冶金史的宝贵资料。


可是,就是这样一件瑰宝,当初却被许多人误认为是一件赝品而四处漂泊 ......


幸运的是,由于一位老者的慧眼识宝,它才得以重见阳光,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图片源于网络


故事要从 1992 年说起。


在山西省侯马市曲沃县所属地区有一个叫作曲村的小村庄。

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这座小村庄一直默默无闻。

谁也没有想到,九代 19 位晋侯及其夫人已在这个小村庄的地下沉睡了 2000 多年。


但在 1992 年的 8 月,晋侯墓地 8 号墓遭到盗掘,大量随葬品被盗,其中包含一套 14 件的编钟。

图片源于网络


一般来说,这类被盗墓的文物,会被销往各地,但是这套编钟因为太假,所以无人问津,最后流落到香港的古玩市场中。

那么出自晋侯墓地的这套编钟为何被认为是 “赝品”?

因为当时编钟尚有土锈,铭文又是刻上去的。


图片源于网络


了解点青铜的人应该知道,在我国出土的几万件青铜器中,没有出现过这种刻上去的铭文。


青铜器上的花纹、文字全部都是事先刻在陶范上,再浇铸的同时,花纹和文字自然而然地就留在了青铜器上,这似乎已经成为辨别青铜器真假的常识。

所以这套 14 件的编钟,很显然不符合真品的标准,它们也就被冷落了。


直到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看到这组编钟后,才改变了它们的命运。


图片源于网络


张光裕教授看到这些编钟后,马上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远在上海的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

学习古文字的马先生,一看到这些编钟,便觉得它们极有可能是真品。

马先生如此判断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金文的风格来自于西周,但是造假的人却没必要用金文去写上完整有意义的句子。

二是,造假者想要造假,一般会做一些更像的作品,但这套编钟看着太假了。

因为这种将铭文刻在青铜器上的做法,只要稍微懂的都会认为是赝品。

图片源于网络


因此,马先生请示上海市领导后,决定以博物馆的名义买回这批编钟。

为避免夜长梦多,马先生便委托张光裕与卖家谈判。

由于卖家不了解编钟的真实价值,又急于出手,所以这套编钟以低价成交,之后被邮寄到了上海。

要知道,如果当时卖家了解铭文、了解它的价值,这样的价格连一件编钟也买不到。


图片源于网络


1992 12 月上海博物馆抢救回来编钟之后,马先生对其进行了除锈,看到了令人激动的三个字:“晋侯苏”!

此外,还发现了编钟上的铭文,每一个器物上的铭文不是单独成篇的,而是下钟连着上钟。

通过铭文,发现原来这是西周周厉王时期的一套编钟,甚至比曾侯乙编钟还早了几百年。


图片源于网络


上面的铭文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这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致使当地某些博物馆和收藏家都不敢轻易出手,认为有伪造之嫌。


也正是因此,这 14 件编钟才得以被马先生收回。


回忆起编钟抢救回上海的过程,马承源说:


“我当时马上告诉香港这个古玩店,这 14 件钟,不要给别人看,古玩行有这个规矩,给人看了以后,只有不要了以后,才可以给第二个人看。我跟我的同事们商量一下,这套钟是了不得的东西,我们赶紧要把它寄回来。大概寄了十二三个箱子,装的大箱,装回来了,装到上海博物馆。打开一看,这确实是非常早的晋侯墓编钟。”


图片源于网络


1992 10 月至第二年元月,从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 2 件小编钟,也证实了此 14 件晋侯苏钟确实是西周厉王时期的文物。

因为这 2 件编钟形制与 14 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


编钟上的铭文,被分别刻在每座钟的正面,铭文可以连缀起来,表达完整的叙事。


图片源于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