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是想法太多,做得太少?
很多人会把工作中的成长和发展,归结于能力。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力都是差不多的,真正决定两个人之间差距的,是工作习惯。
为什么别人总是做得比我快?为什么别人一年就能升职?为什么优秀员工的称号总是落不到自己身上?
很多时候,你跟他们的差异,也许并不在于能力,而在于细节。
公众号《L先生的猫》上有一篇文章,提供了一些简单但是切实有效的细节,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做工作日志
每次招新人进来,我都会要求他每天下班后写工作日志,第二天发给我。
做这样的要求,不是为了检查他们的工作,而是为了培养这个习惯。这份工作日志也不是给我看的,而是给他们自己看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无论多忙,每一天下班之后,都要抽出时间问问自己:我这一天获得了什么?如果每天都在重复前一天的工作,没有任何变化,那你这一天就是浪费掉了,因为没有获得任何成长。
一个优秀的人,必然是追求不断成长的。在前一天的工作中犯了什么错误,如何改正?学到了什么技能,如何用在新的工作里?只有不断去思考这些问题,一步步完善和优化,才能获得坚实的进步。
这就是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不是指你做一件事情做了多久,而是指你用了多久的时间去思考、优化、改善它。
工作日志,就是将这个过程书面化下来的最好方法。
第二,即时记录
很多人都会研究时间管理,也知道做好“待办事项列表”的重要性,但仍然难以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即时记录”。
人的短时记忆是非常短暂的。如果一件事情你没有立刻将它记下来,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忘掉;二是它一直留在你的脑海里,干扰你的工作和思维。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本能反应:无论听到任何重要信息、被分配到任何事务,第一直觉不是去执行,也不是去思考,而是记录下来。然后,再去考虑什么时候去做这件事,怎么做。
如果你没有完全数码化的工作习惯,建议你随身带着纸笔。
这一块就不展开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去做。
第三,管理时间开销
我们往往容易高估一点,就是自律能力。
你是不是会感到诧异:明明一整天都在干活,为什么没什么进展?明明没干什么,为什么就到下班时间了?
其实,如果你严格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你会惊讶地发现,你浪费的时间,远比自己想象的多。
很有可能,你以为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三个小时的稿子,但实际上,你是发了20分钟呆,上网找资料时逛了半小时,构思文章时又走神了半小时……诸如此类。
怎么发现这一点呢?很简单。当你从工作状态切换出去的时候,瞥一眼系统时间;当你重新进入工作的时候,再瞥一眼时间。将这两个时间点记下来。
一天结束,你会记下非常多的时间点,将它们两个两个连接起来,加起来的总和,就是你浪费的时间。
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知道,自己的控制能力有多薄弱。
下一次,当你在网上闲逛时,也许你会怵然一惊,告诉自己:我正在浪费时间,赶紧回来干正事。
这个时候,你才有可能真正高效地工作。
第四,整理文档
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文档。这些文档,如果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要查点什么东西时,就会非常麻烦。
很多时候,明明记得下载了的资料,却忘了放在哪里;发给好几个人的文件,几经修改,不知道哪个才是最终版;想查点自己以前做过的东西,却哪里都找不到……
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于没有遵循良好的文档撰写和整理规范。多花几秒钟,经常整理一下文档,就能节省几小时的时间耗费。
第五,做项目测试模板即Checklist
在工作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犯同样的错误。
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做项目测试模板。
在笔记软件里,为每一项任务写好 Checklist,执行时,把它调出来,一项一项对照,看有没有疏漏。
这个 Checklist 可以常常优化。自己犯过的错误,上级的指示,或者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都可以写上去。
理论上来说,只要Checklist做得足够严密,执行时严格确认每一条,就不会出问题。
如果能将这些Checklist内化,无须对照也能逐条执行,乃至能用来指导新人或是发现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那可以说,你在这些领域,就已经具备了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