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朵妈陪娃
我是朵妈,曾有三年的美国儿童教育求学经历,与美国专家共同研发0-7岁儿童的益智教育课程,对美式教育有深刻认知。朵朵1岁开始就实践了300多个游戏,在幼儿班表现出超强的创造力和动手力。跟着我学习美国先进的教育方式,一起高质量陪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1743天,299万...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朵妈陪娃

“妈妈,我想当明星可以吗?”你的回答可能改变孩子一生

朵妈陪娃  · 公众号  ·  · 2019-11-11 07:37

正文


前几天一个闺蜜来找我聊天,说她家娃最近总是说要当明星,不知道这个情况该怎么引导?


我也就想起新华网做过一个调查, 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 ——54%想做主播网红!



还有 上海社科院对市内的00后做了一份调查,谁是他们最崇拜的偶像?


结果发现,流行歌手、影星网红、青春偶像的票数远超科学家,历史名人等。


不止是这两个调查,每年的艺考也学生也越来越多,来看一组数据:


中国传媒大学表演专业 只招26人 ,报名的有 一万多;


北京电影学院总报考人次 59059 ,报录比为 114:1!


中央戏剧学院本科计划招生 573人 ,总报名人数 6万多!



还有各大院校表演院系的报名人数急剧上升.......



不少人感慨说为什么现在的小孩都不想当科学家,警察,医生或者老师呢?


为什么孩子都想当明星?


当然和现在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各种商业信息,包装网红、明星的信息太多, 在孩子们的眼中,明星不再遥不可及,想成为一个偶像好像是很容易的事情。



孩子没有明确的辨别与思考能力, 当他们只能意识到偶像的光鲜亮丽时, 就更容易产生成为偶像的想法。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有一个明星梦无可厚非,重点是 我们要如何从小正确引导孩子的职业观呢?




去年《创造101》结束之后, 江苏两个小女孩给家人留了信,她们打算离家北上去当练习生。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想去学练习生,因为我有这个梦想,原谅我不辞而别,我之前说我的梦想,让你们来猜,可是你说当明星要有舞台经验、要有实力,可是我真的很想当明星,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有这个梦想,我在公司会好好听话,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顽皮的,请你原谅我,再见。


父母没有好好引导,换来的也许就是离家出走!


当我们问孩子长大后想干什么,听到他们回答明星,网红时,很多父母都是反对的。



于是便以过来人的身份,想要用理智摇醒孩子,脱口而出就向他们说:


哟,你的梦想是明星啊?”


“哦呵呵,你做破坏大王倒是可以。”


“你这个梦想不现实,不适合你,当老师、警察、医生等这些梦想才是你最合适的选择。”


可是我们所谓的合适,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以“为了你好”这个理由轻易否定孩子,真的好吗?



其实当孩子说想当明星的时候,你不必感到不满, 在孩子的眼中,工作没有好坏之分,他们能看到的,只是某一个吸引他们的亮点。


那可以怎么回答呢?来划重点了!

1、问问原因; 有时孩子只是随口回答你,不要着急否定,你追问一两句,他的回答就变了,或许过了一段时间,兴趣不在这了,你再问,回答也不一样了;


2、告诉孩子要为之努力; 当然可以啦,但是这个梦想不努力就可能实现不了哦,那以后练琴不可以偷懒,或者要好好学习了......


3、让孩子明白他的选择不止一种 ;这个梦想很不错啊,但我觉得科学家也不错......从而进一步讨论。



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就是在报考某个专业前,必须有一定时间的该行业的义工经历。


比如,在英国,要报考医学院,就必须要在中学阶段去医院做义工。


这个经历,会让孩子真正了解到工作的环境和内容。


当孩子只是看到了表面的光鲜亮丽,但还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努力与付出。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娃去当一天小演员,或者去拍摄现场看一看,也许夏天要穿着大棉袄,冬天要穿短袖,台词,表情不到位,一直重复拍摄等等。



有经历过之后,看到辛苦,或者发现不适合,那就自然而然的转向其他领域,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孩子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不过更加坚定也没什么不好啊!


没有条件去现场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记录形式影视给孩子了解。



可以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多才多艺的,但是不能为了当明星就放弃文化学习,我觉得马伊琍说的这段话很有道理。



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写道,要想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更久,扎实的文化基础尤其文学理解能力很要。


“弃文从艺,终将留下无尽遗憾。”所以也要告诉我们的孩子要当一个真正的艺术从业者,必须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来支撑你。


急功近利害人,充实自己才是王道!



通过绘本,可以潜移默化的让娃知道他的选择有很多,有趣有意思的职业也很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