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体外诊断价值圈
聚焦IVD,传播诊断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3000多年前,古人穿上了时髦的“雪地靴” ·  16 小时前  
运营研究社  ·  《小红书种草与转化实战手册》包邮送,真香! ·  22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从初闯到升级:慈溪风电场的廿载风华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体外诊断价值圈

他们正在打开 IVD、检验科、临床合作新纪元!

体外诊断价值圈  · 公众号  ·  · 2024-09-05 08:12

正文

随着集采、医改、物价改革之后,创新技术、创新产品一定会有新的空间成长,这也将 IVD的第二波产业红利。 医疗及IVD的医工转化未来将是一片大蓝海。

但是,我们也需要面对当下的现状。

首先,医院,高校教授的专利和研究往往偏前沿,而医院科室作为使用者需要的是国家和省级药监批准的准入产品,性能稳定。

这就需要医工转化作为桥梁,促进专利的产业化过渡,使其更符合临床使用需求,同时孵化对临床 确实 有用的专利快速落地。

这也符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

其次,创新产品落地,需要体制内专利确权 +院校转化部门协同 +市场可行性研究 +孵化验证 +产业链配合+产业资本或者政府相关配套基金支持+后端生产、注册、物价、医保、进院、学术、销售等。

这是一个非常长周期的事情。

最后,直接找某一个教授说这个事,而没有整套围绕体制内灵活协同+产业对接,很难让教授All in。

可喜的是,现在国内政策越来越放开了,鼓励高校进行医工转化。

比如前几天,我们发的文章,上海就发布了相关政策的征求意见稿, 点此查看: 官方发布!上海医疗圈“太爽了”!

无独有偶,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李敏主任团队研发的成果,完成了 专利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协议签署 800万!IVD&检验科医工创新转化成单了!

其实,厂家在医工转化方面如果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必定是从企业战略角度去权衡,如从长期主义的视角,去 谋求第二增长曲线。 那么,高校、医院真正好的专利肯定会被企业盯上。

个人觉得,首先的解决第一步,什么样的专利适合转化,转化的路径又是什么样的,有实力的检验科和临床科室,又该如何去做医工转化?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参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