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琼、西接印度半岛,是华南沿海和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连接点,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
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南宁定位为面向东盟的核心城市,支持建成特大城市和边境国际城市。
南宁所处的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中国唯一沿海的自治区,西南与越南接壤,是面向东盟的要冲地带,拥有长约1595千米的大陆海岸线,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广西自西汉汉武帝时期距今有2000多年的对外贸易记录,口岸和海关历史极为悠久。从汉代“限中外,隔华夷,设险作固,闲邪正禁者也”,到宋朝“掌番货、海泊、征榷,贸易之事,以徕远人,通远物”,再到元明两代,广西海关承担起管理进出口船舶、货物、商旅,征收关税、船钞,处置舶货,管理外国商人,接待外国使者,防止走私漏税和偷渡人口,执行禁令等越来越多的重要职责。
经历了明末清初中央王朝长达200余年的“海禁”“闭关”政策,鸦片战争之后“洋人治关”的半殖民半封建时期,1951年,新中国重建南宁海关。广西各地海关从分散走到统一,成立了以南宁海关为主体的管理广西全境海关的南宁关区。
如今,南宁海关是海关总署垂直领导的正厅级直属海关,业务量位居全国海关中上游水平,是全国业务门类最齐全的直属海关之一。南宁海关业务管辖范围覆盖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境,辖区口岸分布广,类型齐全,有26个口岸、26个边民互市贸易点。2018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4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5%,进出口规模再度创历史新高。
关区监管、缉私执法,是南宁海关的重要职责之一。关区监管、缉私执法工作分散在辖区内198个作业场地(场所),目前已整合优化为29个集中作业场地、52个监管作业场所和4个特殊监管区域。
南宁海关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面推进政治建关、改革强关、依法把关、科技兴关、从严治关,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海关。作为科技兴关的重要步骤,南宁海关与广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广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了
提供关区缉私情报基础大数据服务
的重要任务。
广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广西金融投资集团与政府数据应用场景服务商、城市数据资产运营商、人工智能数据源服务商九次方大数据共同出资设立的首家省级国有控股大数据科技企业,是《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要重点培育的本地化数字经济领军企业。
关区缉私情报基础大数据处理服务,包括
基础数据采集服务、基础数据清洗加工服务、基础数据标准化服务、大数据基础加工服务4大类
。
基础数据采集服务
,会对分布在缉私局各机关处室、缉私分局各科室、海关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点、海关监管现场等部门单位的信息系统数据、工作留底数据、案件执法留底数据,进行统一梳理、科学分类和信息查全;对基础数据进行加载和数据补全;并对文件类以及数据库类数据进行采集。
基础数据清洗加工服务
,会与缉私局各业务处室一并就采集上来的数据,针对每份数据的业务协商、根据不同的数据清洗需求确定数据的清洗规则;根据协商的规则,转换为数据清洗的程序脚本;开展数据清洗运行服务。
基础数据标准化服务
,通过制定各数据来源单位的数据梳理标准规范,指导各部门单位依据规范进行数据摸底、数据梳理工作;并从业务涉及的各处理环节、各依赖条件出发,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进行统一的数据编码规范编制。
在前面三项服务的基础上,广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将完成大数据平台的加载、存储以及整合,实现
大数据基础加工服务
。
当前,国际走私犯罪日益猖獗,走私犯罪从犯罪对象、犯罪手段到犯罪方式日益复杂,走私犯罪人员通过复杂的资金渠道、物流渠道、通信手段等进行有组织的犯罪,使新时期缉私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关区缉私情报基础大数据服务,将为海关缉私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