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英特尔可能将分为两部分,由台积电和美国博通分别接手。其中,台积电将负责英特尔的制造业务,而博通则将主导设计和营销业务。据知情人士透露,博通一直在密切关注英特尔的芯片设计和营销业务,并已与英特尔的顾问进行了非正式的出价讨论。然而,只有在找到合作伙伴接受英特尔的制造业务后,博通才可能正式出价。
另一方面,台积电也在研究是否全面或部分接管英特尔的芯片工厂。可能的方式是以投资者财团或其他结构的形式进行。然而,这些都还处于初步阶段,尚未正式化。但在英特尔最近的困境之前,这些潜在的交易是难以想象的,这使得英特尔成为了被收购的目标。
英特尔长年主导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的CPU制造业务,拆分英特尔将符合产业近十几年来的专业分工趋势,将芯片的制造与设计分开,而非一家企业同时兼顾两者。这可能预示着英特尔的解体,但这一切还处于非正式的谈判阶段,具体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02.联通已对接网络身份认证服务
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中国联通已对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于 2025 年 1 月 23 日起,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全国试点(广西、重庆、陕西 3 省暂缓开通)。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联通试点是指用户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 中申领开通网证、网号后,即可在联通线下营业厅通过出示二维码进行扫码认证以及在中国联通 App 上调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 进行身份认证后,无需出具居民身份证等传统实体证件,即可办理部分联通业务,包括套餐变更体系、流量包 / 叠加包订购、融合业务变更、停机保号及复机、移网挂失 / 解挂等。
据介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作为国家重点打造的数字基础设施,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权威性。相较其它平台提供的身份认证服务,“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使用法定身份证件信息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并结合多种认证要素,认证结果更加权威可信。
二是安全性。“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由国家投入强大的技术力量保证信息安全,所使用的网证、网号,隐去了明文的个人身份信息,在传输、使用过程中可实现公民身份信息的“可用但不可见”,同时也可有效避免个人身份信息被相关方过度采集、留存,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
三是便利性。在具备条件的场景,用户不用再携带实体身份证件或输入姓名、身份号码等信息,即可使用网证、网号便捷认证身份后办理业务。
03.华为天才少年入职南京大学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入选者徐科入职南京大学,担任(苏州校区)智能科学技术学院准聘副教授。
个人简历显示,徐科2019年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曾任职华为云、纽约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等,致力于大数据智能分析及可视化研究。
徐科曾以华为“天才少年”身份,在华为云担任数据智能领域技术专家,作为主要创始人参与打造了华为云首个BI数据智能云服务DateArts Insight,贡献了业界领先的数据可视分析和BI Copilot方案,并实现在华为ERP、工商银行等50+客户上的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