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总在人间
我是你潜伏在职场的卧底,告诉你所有职场秘密,解决你成长的各类难题。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格总在人间

DeepSeek凭啥出现在中国?

格总在人间  · 公众号  ·  · 2025-02-11 11:59

正文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840篇原创


注:

最近公众号的推送机制有改变,需要将公众号设为“星标”才能收到推送了,大家可以“星标”一下这个号。



这几天DeepSeek火了,创始人梁文峰的履历被拿出来评价。


很多人一看梁文峰是当年湛江吴川市第一中学的高考状元,考入浙江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就感慨“还得是读书才有出路”,感慨中国教育体制的了不起,忽然觉得鸡娃又对了。


这种想法其实经不起推敲。


我们仔细看梁文峰一路走来的履历,身处五线城市,父母只是小学老师,梁文峰从小就展现出极高数学天赋,初中提前完成高中数学课程并开始自学大学数学,一直到考取名校。


所以你说梁文峰这种人,真的是因为身处应试教育才有今天的成就吗?


很显然不是,他的优秀是天生的。


梁文峰如果出生在战乱的非洲或者贫瘠的东南亚小国,大概率一辈子籍籍无名,但是,只要他从小的生活环境稳定,有接触书籍和正常读书的机会,不用天天为吃饭发愁不得不放弃学业去谋生。


那么,不管他出生在中国,或者美国,或者欧洲某个基础教育还不错的地方,长大后成为卓越人才就是必然。


因为这些国家都有成熟的教育体系,天才很容易出头不至于被埋没。


比如说,同样是人工智能界天才的李飞飞也是一样,她出生于北京,中学时代在四川成都,16岁跟随父母赴美读高中。


虽然家庭经济很一般,以至于读大学的周末还要回家去父母的干洗店帮忙,依然无法阻止她一路开挂成为今天的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教授。


马斯克就更是个天才的典型了。


他大学之前的教育支离破碎,父亲情绪极不稳定, 《马斯克传》里 他的弟弟金博尔回忆母亲梅耶,说她一点也不温柔,而且总是在忙工作(因为家里很穷没啥钱),但这种没时间管孩子的教育“恰恰是她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因为不会被打扰,少年马斯克经常通宵看书,工程学,物理学和密码学是他的最爱,一看就是长达9小时,废寝忘食。


后来他创办SpaceX后自学火箭制造,少年时代的阅读习惯和养成的思维方式,就功不可没。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所谓教育有一个错觉,就是环境决定论。


国际高中就是好的,名师补习班就是好的,985和清北这种名校就是好的,我想告诉大家,并不是这样。


名校出来的孩子有出息不是因为他来自名校,而是因为他本身就具备某些特质,这些特质使得他通过努力逐渐变得优秀,才有能力去到名校,也才能利用好名校的资源。


好的教育环境对普通孩子会有一定幅度的拉升,但放到天才面前,环境就什么都不是。


普通人追逐好环境,而好环境会追逐天才。


天才会自动自发寻找他想学的东西,自动自发去寻找有挑战的目标,满足个人成就感的同时顺带实现社会价值,他们对环境的唯一要求只有一个,就是:


你别管我就行了。


我们只能说幸好,幸好80年代的中国社会还没有那么鸡。


试想一下,如果父母得知梁文峰初中就自学高中数学甚至大学数学,以“怎么可以偏科呢”,“学大学数学干嘛,高考又不考,其他科就不使劲儿啦”的名义干扰,阻止,会发生什么?


恐怕DeepSeek未必有问世的机会。


所以,梁文峰的出现,不是应试教育这种只奖励各学科齐头并进 ,不鼓励某一科专长的教育体系的功劳。


不是应试教育造就了梁文峰,而是因为他的成功,让应试教育跟着沾光了,仅此而已。


幸好梁父梁母没有打扰,梁文峰在数学上的天赋被他带进大学,这种天赋帮助他在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用机器学习的量化交易方式开启投资生涯,2年就赚到5亿,以及后面的更多。


就这样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前,他已经在专业和资金以及人才储备上做好了准备。


我们别以为人家带个眼镜,从事的也是大众看不太懂的高科技人工智能领域,就觉得又是一个书呆子改变世界的扫地僧故事。


不是这样的,这个故事的要素包含众多。


比如天赋(数学),商业认知(广东湛江),知识土壤(浙大),行业(人工智能),商业环境(杭州),基础设施(互联网),时代需要(大国复兴),每一个条件都必不可少。


当然,还有在实验室读诸如《神经网络原理》英文原版书的多少个深夜的努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梁文峰。


天才的故事无法复制,但是天才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启发。


对我而言最大的启发是,一个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天赋,且越早越好。


我们得承认,并不是每一种天赋都可以帮助你做出DeepSeek,因为天赋和天赋是不一样的。


和诸如语言天赋,运动天赋,表演天赋这些常见且大家喜闻乐见的天赋不同,数学这种天赋极其特殊,数学被称为“上帝的语言”不是没有原因的。


互联网时代,数据已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如何利用网络上的海量数据为最大人群提供最直接的服务,是人类历史过去四次工业革命之后,下一场工业革命的主题。


这不仅仅是你在键盘上敲几个问题,电脑回答你,或者帮你写个报告写几句藏头诗那么简单,而是会重构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方式。


微软CEO纳德拉就预言说,人工智能的普及会使得软件应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代理,因为即使是软件(包括手机App)为人类提供的服务,都还不够直接。


人工智能背后的学科众多,最根基的正是数学。


数学不会,就是不会,数学天赋可遇不可求,我们也不必成为梁文峰。


我们只需要努力去探索,去发掘出自己的天赋,然后跟随天赋的召唤找到自己热爱的事就可以了。


每一个现代人,不用管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还是别的什么教育,对你而言最好的教育永远是那个为你量身定制的教育。


而这样的教育,只可能由你亲自来完成,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那个人,一定是你自己。



(正文结束)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