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推广和运营关系是什么,很多公司把运营和推广混为一体,其实两者很不一样,即地毯式轰炸和定点清除的区别。
品牌推广是让自己的目标受众或者是让广泛的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是一种媒介的传播,间接的让人们了解这个品牌是什么,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运营则是一种具体的感受,就是让客户直接通过购买产品和接受服务,通过具体的体验认可这个产品或服务。更具体的说一下,品牌推广相当于地毯式轰炸,让一个新鲜事物快速的获取定位的消费群体或广大的消费受众,从整体上让尽可能多的目标消费者们知道有这个玩意,所以更偏向于广泛地追求知名度,在消费群体看得到的各个渠道全部铺开的进行推广,所以对于预算、渠道把控、文案和设计的要求比较高。
而运营是在这个初步的影响力打开后,通过定点与自己的用户面对面的进行销售和服务,让用户亲身感受到这个产品或服务的魅力所在,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各种包括生产、供应链、资源配置和销售环节等的优化,实现盈利,通过口口相传,进一步的带动品牌整体形象的提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运营的难度不比市场推广低。举一个栗子,苹果的品牌宣传,他的每一款畅销产品,都是从内心上让你感受到拥有它,生活就会更有品质更能装逼,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运营就是让你再用这个购买产品的时候,通过渠道的完善完成购买,产品各种功能的优化让用户喜欢上它,各种服务的跟进让用户感受到售后的体贴,从而实现二次消费,进一步支撑提升整个品牌的影响力。
品牌推广的三种方式
企业立足市场靠的是品牌的响应,任何一个初建的企业第一步就是打响
企业品牌
,让消费者知道你的存在。也就是说创业企业的首要工作就是创建品牌,推广品牌。品牌的推广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消费者推广方式
品牌推广的消费者推广方式具体又分为:样品、优惠券、付现金折扣、特价包装、
赠品
、
奖金
、免费试用、产品保证、
联合促销
、销售现场展示和表演等推广方式。
第二种:营业推广方式
营业推广方式是品牌推广中最具有针对性强和灵活多样的,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在以下情况,
营业推广
是非常有效的。
1.品牌类似。品牌经营者有意利用
心理学
的方法在顾客心理上造成差异,形成本品牌的特色,这就需要大规模地进行推广活动,多采用营业推广方式。
2.在新品牌刚上市的阶段。由于顾客对新品牌是陌生的,需要采用营业推广方式,促使广大消费者认知新品牌。
品牌处于成熟期。为了维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营业推广
方式被广泛采用。
常用的营业推广方式主要有举办展览会、展销会、抽奖、时装表演等
第三种:交易推广方式
在品牌推广活动中,用于交易的资金要多于用于消费者的
奖金
。品牌经营者在交易中耗资是为了实现以下目标:
首先,交易推广可以说服零售商和批发商经营该品牌。由于货架位置很难取得,品牌经营者只有经常依靠提供减价商品、
折扣
、退货保证或免费商品来获得货架。一旦上了货架,就要保住这个位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
其次,交易推广可以刺激零售商积极地通过宣传商品特色、展示以及降价来推广品牌。品牌经营者可能要求在
超级市场
的人行道旁
展示商品
,或改进货架的装饰,或张贴减价优惠告示等。他们可根据零售商完成任务的情况向他们提供折扣。
由于零售商的权力越来越大,品牌经营者在交易推广上的花费有上升的趋势。任何一个竞争品牌如果单方面中止交易折扣,
中间商
就不会帮助他推销产品。在一些西方国家里,零售商已成为主要的广告宣传者,他们主要使用来自于品牌经营者的推广补贴。
5.品牌推广的十大死穴
在整个企业的营销活动链中,最大的赢利环节依然是经营品牌,品牌愈来愈成为企业能否活的滋润的生命之泉!可口可乐,通用,宝洁,这些
品牌价值
是不可估的,品牌是无形的,而从成功企业经营者走过的足迹我们可看到,品牌之路是一段坚韧不拔的苦旅,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那么困扰
企业品牌
成功推广无非存在着以下十大死穴。
第一死穴:邯郸学步
人都容易犯红眼病,企业也一样!看到行业巨头走多品牌路线过得如此滋润,心里很是妒羡,还难服气,不就是多几个品牌吗?我也可以做。于是乎一哄而上,一夜之间梦想成为“行业巨头”,看似风光无限,殊不知,到头来却落得消化不良被不明不白地撑死。品牌的种类不是在于多呀,可口可乐,在它的成功中就是在软饮行业中。
第二死穴:鼠目寸光
多数老板说不出自己企业的明天,只凭自身经验、个人想象主宰企业,*模仿,无创新、无鉴别力。脑子里没有一个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概念、策略,只知道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子过河,还自我美其名曰“脚踏实地”。看似稳重,却有随时掉进陷阱的危险,说不定明天你的企业就会嘎然而止。
第三死穴:任人摆布
总以为外来的和尚能念经,高薪聘请“
空降兵
”。当然
品牌企业
一般都有实力不俗的优秀
职业经理人
把控品牌推广与市场之作。但也存在个别职业品德低劣的“
职业经理人
” 对缺乏鉴别力的老板往往用“三拍”功夫,刚来时“拍脑袋”——夸海口,吹嘘自己多么地厉害,可以将企业带到光明的地方;然后“拍胸膛”——向老板大人下保证,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保证企业挣个银子满盆;最后“拍屁股”——折腾差不多了,老板的赌资也快空了,不行了,怎办?拍屁股走人呗!留下老板独咽苦泪!
第四死穴:纸上谈兵
以为只要猛打广告,就能快速创建品牌。于是乎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广告铺天盖地的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看似热闹非凡,却不知有多少能真正烙在消费者心里!千篇一律的广告极易陷入了无休止的广告轰炸怪圈,浪费大量广告资源,却难于出现立竿见影的奇迹。事实上,这是赌徒心态,难成大业。
第五死穴:守株待兔
开发、生产、营销、资金四大品牌营销要素运作链接断裂,零零散散,毫无系统,活脱脱成为一个畸形婴儿。抑或把某一两款功勋产品视为企业的护身神,凭一款新品吃遍天下,死抱着老产品恋恋不放,结果市场越做越窄,直至走进死胡同,老本萎缩不治而亡。
第六死穴:随波逐流
不知道企业自身的优势在哪?始终找不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谈不上
差异化竞争
手段和竞争思路,只知人云亦云,一窝蜂似的随大流,品牌、产品、市场等毫无个性可言,久而久之被无情地淹没掉。
第七死穴:怨天尤人
每个老板都感叹缺人才、需要人才。可为何缺?为何需?企业在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什么岗位需要配置什么样素质结构的人才?……一问三不知。怎办?瞎蒙,乱要、乱挖、乱用!到头来血型难融,只好像风车一样不断地换人,还一味地抱怨:“人才难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