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新闻学院
网易传媒旗下新闻研究机构。这里有最优质的原创报道,最新国外传媒动态,以及一手行业情报;还有最IN的线下讲座、沙龙与培训,告诉你新媒体运营的一切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嘉新闻  ·  大S代言广告被撤下,品牌回应 ·  3 天前  
读嘉新闻  ·  大S代言广告被撤下,品牌回应 ·  3 天前  
新华社  ·  这就是尔滨! ·  3 天前  
央视新闻  ·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  4 天前  
扬子晚报  ·  确认:今晚不涨了!或将迎来大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新闻学院

创四项世界第一,干海子特大桥上开车像坐过山车|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网易新闻学院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1-29 19:21

正文

导语

为了抗震,干海子特大桥采用的是外观类似于过山车支架的空管钢架桥墩。修建山区公路,坡度不能太陡,否则下雪后就会如冰滑梯让车辆举步难行,为此,大桥创造性地采用了螺旋形。此外,干海子特大桥全面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既不怕压、又不怕拉,有效应对地震的破坏性。

出品| 网易新闻

作者| 须臾千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


在四川省雅安市的雅西高速公路上,有一座云雾笼罩的螺旋形大桥——干海子特大桥,它依山势而建,穿云破雾,还绕过了两个360°的大回旋,看起来像是过山车的轨道一般。


干海子特大桥全长1811米,与相连的干海子螺旋隧道一起,是雅西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世上罕见的螺旋形桥隧工程。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同时也是桥梁建设中难度最高的弯桥。它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艺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使之在世界著名大桥中享有一席之地。



它的造型十分后现代,全桥广泛采用钢结构,车辆驶过时也会发出与众不同的金属声音,就连大桥两侧的防撞护栏也是采用的竖直钢结构和横向钢梁组成,既通透减小风阻,又能保护车辆。可以说,干海子大桥从上到下科技感十足。


干海子大桥的高科技可不是为了炫耀。它们都是被环境逼出来的。


1 川西修大桥,首要任务是抗震


雅安这座小城之所以为世人所知,就是因为2013年发生的雅安地震。



雅安位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这里地震灾害频发,而且震源深度往往很浅,这意味着即使是一个本来不大的地震也能产生极高的地震烈度,进而在雅安造成极大的破坏。


在雅安地震中,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的房屋垮塌,正是由于这种极高的地震烈度导致的。因此,干海子特大桥最要紧的任务就是抗震。


一个结构要想抗震,那它的自重必须非常轻。因此,干海子特大桥的桥墩采用的不是一般大桥通用的混凝土桥墩,而是这种外观类似于过山车支架的空管钢架桥墩。


(轻盈的钢架桥墩和粗壮的混凝土桥墩)


这些纤细的钢架看起来不够敦实,但实际上非常坚固。


单一的长钢管虽然强度高,但是容易发生屈曲。因此,工程师们在钢管之间连接了密集的斜杆及横撑,使整个桥墩的结构融为一体。


对于超过60米的超长桥墩,还在其中设置了腹板,横向增设K型支撑,使桥墩根本不存在屈曲的问题。这样纤细的桥墩,算下来承载力不比敦实的混凝土桥墩差。


除此之外,钢架还有着混凝土不具备的一项重要性能,那就是延性。如果真的遭遇了过强的地震,大桥无法抵抗发生屈服,那么钢架桥不会发生垮塌,而是会产生有限的变形吸收地震能量,为人员留出宝贵的逃生时间。


对于那些较高的桥墩,工程还使用了钢管混凝土柱肢+混凝土腹板形成组合桥墩,这是工程中此类桥墩的首次应用。


其中,钢管混凝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结构。它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利用坚韧的钢管承受弯曲应力,并对中间的混凝土进行围束。获得了钢管“加持”的混凝土抗压能力变得非常强劲,只需要很小的截面积,就可以获得与很粗的混凝土柱相同的承载力。


(钢管混凝土)


然而,钢管混凝土的施工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干海子特大桥而言。


这里海拔接近3000米,冬季平均温度-4.7℃,山上会覆盖厚厚的积雪。在如此低温下养护混凝土,它的强度会严重损失,即使使用早强水泥、乙二醇抗冻剂等传统抗冻手法也仍然无法应付。


核心混凝土的失效会严重影响钢管混凝土整体的力学性能发挥。为此,大桥的混凝土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外加剂——引气剂。


它可以在混凝土当中引入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泡,进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匀质性,减少混凝土的泌水。它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最适合干海子大桥的低温、高强度情况。


经过反复的短柱模拟试验和经验积累,工程部终于摸清了引气剂的性能和最优掺量,最终实现了钢管与混凝土的紧密结合,保障了冬季施工下的工程质量。


在以钢材为主的轻型结构保障下,大桥实现了9度的抗震设防烈度,这是建筑抗震烈度的最高等级。结构形式的优化还将原设计的51跨简化为了36跨,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进一步减轻了自重,提高了抗震性能。


2 “亚洲第一螺旋”,让道路既不太陡又不太远


一般来讲,修建山区公路时,要么修一条笔直的长桥穿山越谷而过,要么依山建起盘山公路。可是干海子特大桥是一座弯弯绕绕的螺旋形大桥,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雅西高速上从园根村到大营盘的这12公里路段,海拔高度从1649米爬升至2362米,高差达713米。如果按照传统的隧道修建法,将这段路修成直线,它的坡度会达到5.8%,冬天一下雪,这段路就会成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里的冰滑梯,车辆根本无法通行。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于是,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半盘山道”,也就是螺旋道路。它也是利用了盘山道的“省力费距离”原理,但并不是贴着山体修建,而是距离山体外一段距离修建桥梁。


这样,既可以保证坡度不太陡,又可以缩短公路的距离,同时还避免了道路紧贴山体被地质灾害破坏。这段干海子隧道与干海子桥梁一起,以60公里的时速行驶,耗时只需10分钟,就可以以2.9%的坡度完成326.79米的爬升,并丝毫不受地形的限制。


这段精妙的设计被工程界称为“亚洲第一螺旋”。



然而,螺旋桥梁的设计、施工难度,都远非普通桥梁可比。


在力学中,弯曲结构的受力远比笔直结构更为复杂。尤其是在弯曲段,更是容易发生所谓的“应力集中”,使得局部的应力比正常状态下高出几倍。


因此,工程师在设计弯曲的桥梁、道路、建筑物时,涉及到的计算量都比规则结构高出许多。这需要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来进行调和。


此外,在发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时,高螺旋桥梁由于其内部的复杂受力情况,很容易产生内部裂纹。为此,大桥巧妙地布置了伸缩缝,避免结构之间相互影响。并基于计算和经验的结果对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提高抗拉强度。


(大桥的伸缩缝)


3 钢纤维混凝土,打造“韧性大桥”


普通的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它承受压力的能力很强,但是受到拉力作用时,混凝土内部细小的微裂纹就会迅速扩展,进而发生断裂。


目前,通过调整用水量与外加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已经可以做得很高了,甚至可以和岩石媲美,但其抗拉强度仍然很低。即使与抗拉能力很强的钢筋配合使用,也只能在宏观承载力上达到要求,却完全无法抵抗裂缝的产生。


外界的氧气、水分和有害离子会顺着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腐蚀钢筋。平时,荷载的产生自上而下,大桥内部应力恒定,裂缝的负面作用尚不明显;一旦地震到来,荷载来自四面八方,这种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就很容易发生破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