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夸爆!WPS官方接入DeepSeek,自动化 ... ·  昨天  
跟我学个P  ·  除了DeepSeek,这个AI工具做的PPT ... ·  2 天前  
跟我学个P  ·  用DeepSeek为《哪吒2》做了份PPT,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势利又孤独:中国中产阶层的迷茫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9-10-22 18:49

正文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民心汹涌,喷薄欲出。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失落彷徨的中产阶层,被时代抛弃的愤怒白人工人阶层,将特朗普推向了时代的漩涡,吉凶难测。众多的英国平民阶层冲决精英阶层的摆布,成功实现脱欧。此岸,群体性事件频发,青年愤怒,江海激荡。在全球范围内,贫富分化的加剧,阶层裂痕的扩大,其势已成。中下层的不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为什么中产阶层崛起数十年,却迟迟无法主导完成中国社会转型?为什么平民崛起,才可以赋予中产阶层新的希望与使命?答案即是中国未来的出路。

(1) 中国 中产精英的先天局限

——只是少数派,不是多数派

美国学者李普塞特( S.M. Lipset )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 即中产阶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他提出了 四个论据 ,一是中产接受了良好教育,对现代理念有更多理解,参与能力高。二是中产阶层在产业化、城市化中成长,三是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流,要求参与和改变社会。四是中产阶层的思想和行动相对理性。是国家富裕、自由与安定的标志。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

但是, 在中国,中产却不是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其人员构成,财富来源,利益格局,社会追求方面,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

为什么?这 与中国特殊的阶层结构有关。

欧美发达国家的中产能够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根本原因在于中产人口居多数。美国中产人口超过 50% ,日本中产人口接近 70% ,曾提出“ 1 亿总中产”的口号,在发达国家,基本形成了 “橄榄形”社会,由于人数居于多数地位,所以大众式民主对于中产最有利,是保护其利益的重器。

中国的中产阶层,也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关于中国中产人数的界定,由于财富底线的划定不一致,而得到了各种不同的数字。目前最流行的两种版本,一个是瑞士信贷《全球财富报告》中的说法,将财富在 5 万至 50 万美元间划定为中产,统计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约为 1.09 亿,占总人口的 8% 左右。一个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最新的 2015 年调查报告,该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中产阶层人口数量应该是 2.04 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不到 16% 。一个是国家发改委主任宣布的4亿中产,无论哪种调查结果,都显示中国总产阶层不到总人口的3 0% 。香港虽普遍富裕程度优于大陆,但是相关学者认为,香港的中产家庭也不过 20% 30% 。中国财富和阶层分布,属于典型的 “金字塔型”。远未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

发展中国家,其实就是穷国的优雅别称 。与发达国家中产处于多数不同的是,在中国, 权贵和大资本极端少数,是豪门;中产相对少数,是精英阶层;底层是大多数 ,是平民阶层。 底层才是决定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础。

少数派身份,使中国的中产阶层的先天禀赋不足,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引导性力量,却不是基础性力量。

(摄影:汪永晨)

(2) 中国中产精英的两面性

——自由之矛,平等之踵

发达国家的中产占人口多数,大众民主是其奉行的现代社会准则。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权贵和中产都属于少数,若是实行大众民主的社会治理模式,居于主导地位的,一定是代表绝对多数的底层。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中产不能容忍自己的财富被底层分享,由此, 立场上更倾向统治集团,少数阶层和极少数阶层结盟。 比较“趋炎附势”。

最典型的是泰国, 占人口 30% 的中产阶层,更亲近王室和贵族,而不是底层。 本应是民主中坚的中产阶层,恰是保守势力。 很遗憾,中国的中产更接近泰国模式。而不是欧美模式。

在中国,传统与现代混杂, 权力与市场混杂,法治与人治混杂,中产阶层相对全球主流发达国家,是一个变种

一脉相承的是,随着财富的增长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中国的中产阶层对自由和法治的呼声越来越高。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越来越高,变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和进步性。

中国的中产阶层 在社会属性,财富来源和价值理念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中产迥然不同

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独立性强。但是,中国的中产阶层不少 来自体制内,还有一些与与权力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社会精英,最后才是彻底来自民间的力量。包括民营中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制造业等较市场化的实体经济行业),以及靠专业谋生的体制外知识分子。在这个庞杂的群体中,居于多数的前两类人,都是体制的依附者,具有亲近权贵,疏远大众的倾向。

从财富方面上说, 有的来源于自身专业知识或经营管理才能,但是也有的并不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 ,而来自于权力的勾兑。来自对法制与商业规则的破坏。

这种变异性,导致中国的 中产阶层的两面性,进步与保守,现代性和落后性集于一身。有时候是变革的力量,有时候也是维护旧制度的力量 。在争取权利的时候,以鼓噪喧哗始,以偃旗息鼓终,浮躁软弱,缺少坚决性。

中产成为一个被双重挤压的阶层,在太平之世,以权贵和豪门为代表的第一阶层,掌握着规则阐释权,中产阶层需要牺牲一定的精神自由换取现实利益,在少数派联盟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天下动荡,拥有强大底层号召力的乱世英雄更为强势,中产仍然是弱势地位。

所以, 中国的中产阶层,表现出投机主义倾向 。从价值诉求上说, 中产阶层希望更自由,摆脱权力的羁绊。 但是,从利益上说, 中产尤其是上流中产,为了维持眼前利益,却往往依赖既得利益阶层,不愿意联盟底层。 他们要的是居于权贵豪门之下,凌驾大众之上的民主。害怕甚至厌恶真正的大众民主,把底层斥责为“脑残”或“愚民”。 在对待底层的立场上,中产最终与权贵合流。非常遗憾。其灵魂与利益分裂。 近年中产阶层 自由喊的震天响,但是却不和大众绑定利益,屁股没有坐在底层一边,难以获得大众加持 ,注定难以成为变革的中坚力量。 孤。

缺少平等意识,缺少平民视角,是中产和知识精英的一大局限。

无论是“多数人暴政”还是“乌合之众”之说,都不适用自由不足的中国, 悖论是:若多数人的意见不被尊重,中产何必争自由?要求饿得要死的人跟胖子一样减肥,是好心还是残忍?精英主义最终导向维护体制。

中产阶层长期无法实现精神自由, 部分源于权贵压制,部分是其投机主义的恶果,疏离底层,认不清真正盟友,必然无法解开命运枷锁

而这种第二阶层倒向第一阶层,漠视第三阶层的格局,不可能长久,一旦代表平民的第三阶层到了生活不下去的时候,天下动荡必然发生。中产的“岁月静好”将戛然而止。


3 )突破自身局限 拥抱 底层才是最终出路


从策略上说, 第二阶层和第三阶层联合,抑制权贵,不让权贵豪门长期霸占社会资源;然后发展经济,使更多底层上升到第二阶层;最终形成中间阶层为主的格局。才是理性的顺序选择。 韩国的现代化过程,也说明了这一策略的可行。负重剑,行长路,时有阵痛,但是有远见的国家,必不畏艰辛。

若中产阶层不与平民结盟,而去抱权贵豪门的大腿,是非常愚蠢的,虽暂时可保眼前利益, 却会永远被钉死在两边被动的夹层, 中产阶层也将为自己的短视和势利,收获命运之咒,心灵被奴役,不得自由。

选错盟友的中产阶层,在现实中节节败退。 由于法治的缺失,暂时获得的财富也并不安全。雷洋的惨死,更使中产的所谓精英身份,变得脆弱不堪。今日在底层面前优越感满满,明日在权贵面前可能就尊严扫地,甚至性命不保。


权贵阶层内心也看不起中产阶层,而且一直在防范中产和底层合流。乐见两者分裂,坐山观虎斗,分而治之。

进退失据,两边为难, 中国中产阶层是一个最没有安全感的群体,众多中产移民海外,但是, 移民非长久之计,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

公道自在人心,成败只在时势。

时势已变。继续恶化的经济状况,仍然贪婪的权贵集团,将使中产和知识阶层出现分化。中下游中产将逐步与上游决裂,出现第二阶层和第三阶层的联盟 。中产与底层结盟,知识分子与劳工大众结盟,启蒙人士与沉默多数结盟。中国才可以出现真正坚强有力的变革力量。 当年的共产党,就是以此由弱变强,战胜貌似庞大的蒋国势力。当下越来越多中产阶层抛弃虚幻的改良主义,转向激进,实现了中产和底层的某种联合, 这是抛弃自身局限,拥抱未来的可喜变化。 中国未来值得期待。

为什么 强调中产和精英阶层主动拥抱底层?

中产阶层受教育程度更高,对于现代文明更了解,视野更广,也更具有领导能力。 处强势者主动求变,才更有感召力。

中产阶层需抛弃疑虑,从思想上,利益上告别精英主义,服膺平民主义,切不可昧于大势。以精神贵族自居,有智商和道德的优越感。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末法时代,总有神魔凌驾众生的精神王国。 涅槃重生的新世界,人人均可成佛。在哲学范畴,只有当底层都实现利益超脱和精神解放时,人性的解放才可最终实现 。这是一个平民崛起的时代,平民已经登上全球舞台。 人来将走向正知正觉。

新平民,新世代。

现代的平民阶层,长期经历权利意识和公民意识的熏陶,民智已开,视野已广。而且,中国已经没有完整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平民阶层虽然财富未达中产标准,思想和价值领域却逐步接近。为未来的公民社会,法治社会奠定了根基,在社会转型中, 底层崛起并不一定带来“多数人暴政”的破坏性结局, 美国黑人扩张民权之后,并没有出现托克维尔所担心的穷人剥夺富人现象,有法治,财富来自阳光,自然被尊重。同时,借助信息时代的锋芒, 新一代的城市平民和农村子弟,从一开始就具备开眼看世界的素养,这是一个全新的世代。 民意可借,民力可用。

对于执政党来说,是重新拥抱初期依靠的盟友,扶助底层;还是结盟豪门,实行权贵资本模式? 何去何从,时机不容久纵。时代大潮,波涛起伏。善于倾听民心搏动者,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若被时代抛弃,必处处被动。 底层长期被漠视,也将使中国成为溃败国家。长期内乱不止。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从美国的川普到菲律宾的杜特尔特,全球明智的政治家,均服膺平民主义, 既获得了个人的良好出路,也通过调整阶层利益,获得了国家的重整与新生 ,社会安定,民众幸福。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