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言创新
“微言创新”由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出品,专注产业创新领域研究。言微意未尽,集智求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微言创新

技术赋能智慧城市,一网支撑治理转型

微言创新  · 公众号  ·  · 2020-11-09 20:00

正文

编者按

2020年10月29日,以“物联发展新机遇 数字经济新动能”为主题的“2020浦江创新论坛·新兴技术论坛 I”圆满落幕。邀请国内外致力于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机构与知名管理者、科学家和研究专家,分享技术最新动态、经典案例和经验,探讨物联网技术的新机遇和新场景。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发演讲报告的精彩内容。本期报告来自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封松林。


一、 赋能的信息通信技术与智慧城市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 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多,从材料、器件、网络 ,到 系统、应用等等。

信息技术也是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信息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在3.7万亿美元左右,大概占全世界GDP的5%,中国可能也差不多这样的一个数或者更高一点。

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上就是1958年发明的集成电路。从1958年发明集成电路到现在大概60多年,看摩尔定理,每18个月翻一番,集成电路现在的功能和1958年比大概是一万亿倍。

集成电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技术的发展,计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所以,集成电路、移动通信、网络、计算等等,这些大发展以后才有现在的智慧城市。

物联网其实也非常简单,最早的电话其实就是一个物联网,现在手机就是最大的物联网,它里面有声音传感器、振动传感器、陀螺、加速器等等,围绕手机,智能物联网是一个最大的市场。

下面就技术来举两个例子:

1、技术赋能案例:智能化破碎筛分成套装备

大家知道“矿山粉碎”基本上是最低档的产业,拼价格拼得非常厉害,打价格战,而且经常与矿主发生经济纠纷。

我们给一家做矿山粉碎机的企业,在粉碎机上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和通信设备,人不需要出现在现场了,多源大规模的传感器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技术组成实时感知系统,了解破碎设备各关键部件运行状态和综合工作状态,为设备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实时监控及控制保护、智能化故障定位与故障诊断、异常报警处理。粉碎机粉碎了多少矿,哪个装备、哪个部件可能快到寿命了,在远程就可以知道。过去维修一条粉碎线要几个星期,准备大量的配件。现在预测到哪个齿轮、轴承快要坏的时候,就停半个小时、十几分钟,换了就行了,然后继续工作。另外,矿山出了多少矿,粉碎机粉碎了多少矿、装了多少车、车到哪里了,什么情况都一清二楚。

现在这家企业在临港建立了一个控制中心,可以控制十几条粉碎线。企业现在跟矿主谈,不卖粉碎机,粉碎机免费赠送,改为提供服务。由于物联网的技术,企业从过去傻大黑粗、最底层的制造业变成了高大上的信息服务业。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表明信息技术怎么支撑产业转型。

2、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防疫应急

人工智能、信息通讯技术和传感网的技术在中国应用很广泛,虽然有隐私泄露的风险,但确实非常有效。开展基于机器人的立体化防疫,打造精准、严密、智慧的点穴式管控,我们国家很快就把疫情控制住了。

图1 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防疫应急


二、技术赋能智慧城市的历程

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也是波浪曲线型的,从1.0信息化,到2.0城镇化,再到3.0数字政府。以新加坡政府为例,从1990年代技术作为支撑提供大量创新,到现在技术成为政府的一部分,未来将是技术驱动政府。但依我看,更多的还是政府驱动技术。

图2 新加坡经验


我们国家现在也很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出台了很多标准。但标准也不是越多越好,不含专利的标准都是垃圾标准。只有需要互联互通,需要大家共通的东西,那个标准才是真正有用的标准。

上海也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而且总结得非常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前面一句话讲怎么服务老百姓,后面一句话讲怎么管理城市,两句话就讲清楚了,而且通俗易懂。

3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大概流程


三、“ 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临港实践

首先,在临港地区出现的渣土车、独居老人、黑车等问题,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基本上已经可以做到全方位管理,从发现事件、处置事件、到结案一条龙服务,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无人机对城市管理也可以起到帮助作用。低空全部放开以后,可能对城市管理大有改进。现在我们在临港做了试点,建立了无人机机构,定期巡查。临港地区一旦有大的动态、人流,很早就容易监测到。

而且,根据传感器可以人工智能地判断发生了什么事件,适用于什么法律,然后给出处置方案,直接推送给综合治理人员。综合治理人员即使先前没有太多经验,基本上也可以处置,所以派单率提高到了99%。

4 临港实践


四、总结与展望

首先,对一些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展望,未来可能是新器件、新架构和新方法的突破。 集成电路 产业 涉及600-900种材料,100-200种装备 受限于功耗瓶颈,Si基COMS器件性能随尺寸缩减难以进一步提高,CMOS器件已逼近其微缩的物理极限,集成度提升将放缓,所以 未来 靠缩小带宽 尺度是有限的 EDA 国几乎是最弱的 ,三大EDA公司都是国外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是一个转机,人工智能+EDA,就像Alph Go一样, 可以根 棋谱自己学 ,它就可以做EDA工艺。另外就是制造,多少设计公司共用一条线,代工厂、IDM、CIDM ,各种 模式层出不穷。现在存储和计算分离, 处理数据比较麻烦,以后 计算机架构会发生变化,出现存算一体计算机,新器件、新架构 的出现 可能 打破以往的结构。

另外,异质集成是一个趋势。 不是所有器件都需要7nm、5nm,除了计算部分对于线宽要求特别高,像存储、输入、输出要求都不是那么高。现在Intel、AMD开始用粗线条,特别要求细线条的就做一小块,这样二维拼接,异质集成,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性能也会不减弱。

最后提几点建议:

1、下大力气抓部门数据开放共享。

2、规范办事流程,建设透明政府。

3、通过智慧城市拉动智能产业。把政府对智慧城市的资金投入变成本地智能产业,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钱来享受智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一网通办”重点放在企业办事便利。

5、让一线执法人员能够共享大屏功能。下一步重点是让一线人员也享受大屏幕的便利,所有的人都在智慧之中。

6、多方参与,提升市民体验度。智慧城市的建设最终要通过拉动产业来让市民增加收入,享受更好的智能服务,提高市民的自觉性。


(本文由刘小玲根据封松林在2020浦江创新论坛-新兴技术论坛I上的演讲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

作者简介

封松林,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科院半导体所所长、上海微系统所所长、上海高研院院长,发起并领导的中科院无线传感网研究引发了我国物联网研究的热潮。

延伸阅读

5G技术将赋能上海计算,实现“云-边-端”三位一体的计算体系

新技术,让城市更美好——智慧伦敦计划简介

我的科研我做主!上海科改“25条”出台,为科研人员放权赋能!

连接-计算-智能,赋能产业新发展——上海工博会观感

新基建时代中速率无线物联网通信技术-Cat.1

一个智联万物、智联未来的新世界——2020年工博会参观有感

漫谈混合现实(MR)技术之一 ——什么是混合现实(MR)技术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新一轮数字经济的驱动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