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Museums key to ... ·  2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医保“救命钱”决不能变成“唐僧肉”丨人民锐见 ·  4 天前  
求是网  ·  吴邦国同志生平 ·  5 天前  
大白话时事  ·  疫情常态化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睡前故事让“一带一路”秀出国际范儿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09 02:21

正文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中央媒体用新的思路、新的叙事方式、借助新技术传播中国智慧、阐释中国方案、讲述中国故事,牢牢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大大提升了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尽可能减少了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面貌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实为宣传方式的大胆创新,值得称道。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万里丝路,连通东西方,跨越古与今。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再次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使命。而“一带一路”究竟是什么,相关国家在哪些方面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钱从哪儿来,“一带一路”睡前故事系列视频通通给你答案。5岁孩子都能懂,不怕你不懂。睡前故事系列视频形式新颖,内容有趣,全面开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对外宣传的强劲攻势,收获赞誉满满。



有趣又有爱,萌娃奶爸情暖人心

“一带一路”睡前故事,是中国日报外籍记者艾瑞克每晚给女儿讲睡前故事的系列短视频。爸爸艾瑞克要去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报道工作了,而5岁的女儿十分舍不得爸爸离家,并且对爸爸即将报道的“一带一路”充满好奇。于是爸爸决定在每天晚上睡觉前的故事时间,给孩子讲讲“一带一路”。从“一带一路”是什么,美国不参与是因为离得太远了么,到为什么会有全球化,“一带一路”的钱从哪儿来,小女孩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但都难不倒爸爸。提到什么是“一带一路”,艾瑞克从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讲起,在世界地图上指出了具体路线,还拿起女儿的骆驼玩具、帆船玩具在世界地图上“重走”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讲到长颈鹿就是从古丝绸之路运到中国的,小女孩提出疑问,北京动物园的长颈鹿是不是就是这么来的呀?爸爸忍俊不禁,“它们就不是了,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这些疑惑以孩子稚嫩的口吻提出,由父亲艾瑞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玩具和世界地图来解答,把于幼童而言过于深奥的“一带一路”,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得深入浅出。爸爸每天都控制着时间,讲完一部分就督促女儿该睡觉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种悬念式的结尾不仅激发了小女孩浓厚的兴趣,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连续五个晚上,艾瑞克讲完了“一带一路”的故事,他答应孩子,论坛结束后会抽更多时间陪她玩儿,小女孩终于可以踏实满足地进入梦乡了。温馨有爱的父女互动场景,恰恰就是每个普通家庭的日常,“一带一路”睡前故事也因其包含的纪实元素而显得扎实,拉近了“一带一路”与观众的距离。



老少通吃,宏大题材另辟蹊径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规格之高,可能会令普通民众感觉高深莫测、高不可攀。国家重大战略自然要有“高大上”的一面,于是就有了华丽画风、恢弘场面、制作精良的各种“宣传片体”短视频,将“一带一路”构想之宏伟、气势之滂沱、蓝图之震撼全方位展现,令全世界观众为之惊叹。如果说“宣传片体”短视频是中国媒体为全世界观众奉献出的一席饕餮盛宴,那么“一带一路”睡前故事就是一道爽口小菜。“一带一路”的故事,在外国人艾瑞克的口中,不再是国家战略、宏大主题,而是化作了每晚亲子时间的主题,承载了为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朴素愿望。 


“一带一路”变成外国孩子的睡前故事,给娃娃讲了故事,给大人做了科普。5岁小女孩懂了,相信屏幕前无论男女老少的观众们更懂了,原来“一带一路”与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一带一路”接上了“地气”,古老中国兼容并包的精神、二十一世纪新丝路的要义也走出国门,面向全世界。  



吸睛无数,国内国外好评如潮 

“一带一路”睡前故事的制作机构——中国日报,是我国的国家英文日报,是唯一有效进入国际主流社会的中国报纸,也是国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报纸。睡前故事的推出,不但引起国内观众的广泛关注,更在国际上引发强烈反响。视频主要通过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以及youtube等视频网站进行传播。睡前故事上线之后,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等外国媒体撰文对“一带一路”睡前故事进行了介绍,而《卫报》《时代周刊》和法新社等媒体纷纷向主创人员表达采访意愿,诸多facebook海外网友在该视频下方留言,称赞视频“生动有趣”“简单易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视频的转载量已经超过3000万。



小处着眼,“一带一路”秀出国际范儿

中国人写文章、做报道讲究高屋建瓴、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而西方媒体多乐于从小事入手,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观众也愿意从这个切口接收信息。这种东西方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当前对外宣传的困境,虽然投资不小、下足了功夫,国外观众却不买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睡前故事之所以在国内外收获一致好评,就与国际范儿的定位、国际范儿的语言、国际范儿的视角有关。据主创人员介绍,通过前期广泛与外籍人士交流,他们了解了外国受众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疑问和兴趣点,得知“一带一路”的渊源、“一带一路”如何运转、哪些国家参加、可以得到的切实好处等方面比较有吸引力,从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策划和制作整个视频。在对外交往中用灌输的方法来宣传,达到的效果往往不佳,因此与外国朋友讲中国故事,不卑不亢、平等交流才是王道。搞懂外国人的接受习惯,把想说的大道理融化在具体的情境和说事中,睡前故事就具备了十足的国际范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中央媒体用新的思路、新的叙事方式、借助新技术传播中国智慧、阐释中国方案、讲述中国故事,牢牢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大大提升了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尽可能减少了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面貌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实为宣传方式的大胆创新,值得称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