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视而不见,无论处在什么环境,无论对方是谁,高兴就一起玩,“看他很有意思,我就和他玩”,“看那有好玩的,我就跑去玩”,全然忘记父母在哪里。
孩子这样的情况是对他人、对环境没有进行观察、思考和评估;
另一种是缺乏警觉性,看到陌生人,不是对陌生人视而不见,而是经过思考,结论是:“没关系,什么人、什么地方都可以”。
当孩子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有一定问题,他对于陌生人、陌生环境估计不足,没能够发现眼前的人和环境与熟悉的人和环境是不一样,缺乏警觉性。
前一种对陌生人视而不见,孩子没有考量:“他给我什么,我就看着、拿着”,对于环境,也不去评估是否合适,随心所欲想玩就玩。
这种情况家长要注意,会不会有自闭谱系倾向?在自闭谱系的评估中有一个行为指标就是对环境对他人没有全面的评估。
另一种情况,看见陌生人,对陌生人有观察和打量,知道这是陌生人,但是他的思维偏简单,偏天真,“他是笑着跟我玩,我就跟他玩了”,没有更多的思考。
这种情况家长也需要引起注意,怀疑他是不是整体发育,尤其是智力发育会不会有一定的问题?
要注意这里说的是怀疑,而不是确认,因为除了我们提到的这两点表现外,还要综合一些其他的表现。但孩子如果有这样的表现是需要引起家长警觉,查明原因。
有的孩子,尤其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他不仅仅观察陌生人,还会去观察父母跟陌生人之间是怎样的互动,这会是孩子做结论的一个凭据。
所以三岁以前的孩子,不管是家长认为的认生还是不认生,如果孩子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评估陌生人同时也在观察父母和陌生人之间的互动,那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要不要和陌生人说句话?或者我先给他一个玩具”等等,逐渐地根据对方的反应,慢慢跟他接近,有的孩子可能过程短一点,几分钟就热络,也有的孩子可能过程长一点,得几十分钟才能热络,这些都没有关系。
只要孩子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家长看到孩子的思考,评估,就不会有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