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xcel之家ExcelHome  ·  一组常用Excel文本处理函数 ·  昨天  
完美Excel  ·  有了deepseek,还学VBA有啥用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昨天  
Excel之家ExcelHome  ·  不会Excel公式?让DeepSeek给我们写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东方家庭教育

人民日报推荐:拒绝精神内耗的9个好习惯(建议妈妈收藏)

新东方家庭教育  · 公众号  ·  · 2025-01-12 07:00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西瓜妈
来源:妈妈抱团(ID:mmbaotuan)
作家周国平说过:
“家长的焦虑是孩子最沉重的负担。”
焦虑内耗的妈妈,永远不可能养出自信快乐的孩子。
生活中,总免不了琐碎和鸡毛。
可面对烦恼,心态不同,境遇也就大不一样。
作为一个家的灵魂,妈妈要如何摆脱内耗,用好情绪引领孩子成长呢?
《人民日报》给出了9个建议,值得所有妈妈参考。

别太在意他人看法
心理学上的“ 焦点效应 ”告诉我们,太在乎外界评价,会让你陷入抑郁。
曾有位母亲,她的女儿由于学习差、动作慢经常被人笑话。
她感到很没面子,所以经常斥责女儿,为什么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优秀呢?
可女儿长期处于怒骂之下,不但没有好转,问题反而越积越多。
这使她愈发焦急,整天都郁郁寡欢。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和节奏,没必要把别人的看法捆绑成自己的期待。
他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面子。
把孩子的未来交到别人的嘴里,是最愚蠢的事情。
你要做的是,成为一台“降噪器”,帮他们屏蔽掉不必要的干扰和噪音。
让他们走自己的路,看属于自己的风景。

不要过度敏感
奥运冠军刘璇在节目《新生日记》中自爆,儿子出生后自己就变得格外敏感。
她曾手写八本育儿日记,详细记录孩子的睡眠、饮食和身体情况。
但凡有一点异常,都会胡思乱想很久。
长期下来,极度痛苦。
幸好老公在旁开导,情况才慢慢好转。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些小错误,遇上点小麻烦,太过敏感,只会徒增负担。
对待孩子的风吹草动,镇静一些,淡化一点情绪,反而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正如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所说:
“拥有钝感力,不管多痛苦的事情,都能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做个“钝感力”的父母吧,把空间留给孩子,时间交给未来。
化焦虑为力量,用爱慢慢陪伴孩子成长。

接纳真实的自己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可在接纳孩子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接纳自己,尤其是自己不美好的那一面。
比如:
教育孩子,缺乏耐心;
控制不住脾气,容易情绪化;
看到孩子拖拉、磨蹭,总会忍不住地催催催;
......
承认这些,并不代表我们就是一个坏妈妈。
第一次做母亲,难免有些生疏,不必逃避缺点,也不用掩饰局限。
懂得自我接纳,是保持情绪松弛的关键。
当你学会全然地接纳自己,生活就有了魔力,家庭也会充满朝气。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能积蓄更多的能量,朝着梦想前进。

与过去和解
《幸福三重奏》中有一幕,颇有深意。
当时妻子们聚在一起谈论婚姻相处、聊起夫妻吵架话题时,纷纷吐槽了起来。
这时,谢楠说了一句话:
“我吵架最吃亏的就是不记事,不翻旧账,我的旧账上一片空白。”
看似处于弱势的她,其实隐藏着大智慧。
夫妻之间,发生口角很正常。
但两个人吵架,最怕的就是翻旧账。
你翻得越多,隔阂就越深,最后家垮了,架吵赢了又如何。
正如莫言先生曾说:
“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夫妻之间,有矛盾就事论事,当场解决。
别一笔一笔地记在心里,让沸腾的怨气吞噬掉原有的幸福。
记住,不翻旧账,才是婚姻幸福长久的秘诀。

释放负面情绪
母亲负责家庭的气候,用情绪影响着孩子。
但只有坏情绪得到释放,好情绪才能卷土重来。
教育专家蒋佩蓉从小就被告知,真正的淑女要学会掩饰消极情绪。
所以当妈妈后,她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从不对孩子发怒。
可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差点抑郁。
后来经过心理医生的辅导,学会释放负面情绪,状态才回转过来。
绳绷得太紧,容易断;人压得太久,容易塌。
发脾气当然不该是育儿的常态,但内心的洪荒之力也需要一个出口。
松弛下来,把情绪坦率地释放出来。
只有把内心的阴霾赶走,璀璨的阳光才能照射进来。
只有自己活得痛快,孩子才能被带动起来。

多一些行动力
生活中听过很多类似的抱怨:
孩子3岁了,英语启蒙还来得及吗?
孩子拖拉磨蹭严重,现在还能改吗?
青春期叛逆、管不住,是不是没救了?
......
教育孩子永远不要觉得太晚了,晚的是你从来没有开始。
清华才女武亦姝的妈妈,之前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女儿的教育,导致武亦姝小时候也曾沦为“学渣”。
但当她意识到问题时,就立刻行动了起来。
最后和丈夫同心协力,陪女儿完成了逆袭。
教育孩子,从来不用嘴巴,也不需要空想。
错过了“黄金期”,那就应该努力抓住此刻的光阴。
懊悔、焦虑、自责,都是没必要的内耗。
多点行动力,少点内心戏。
此刻,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时机。

别过度追求完美
网上有段对完美妈妈的吐槽,很是精确:
“她们像高级保姆一样照料孩子,像专科医生一样处理疾病,像心理专家一样解读孩子的情绪,又像优秀教师一样给孩子最好的 教育......”
可孩子真的需要我们如此吗?并不是!
如果我们事事都做到完美,孩子便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如果我们不能放过自己,那么这种焦虑也会转嫁成孩子的压力。
100分的妈妈太枯燥,60分的妈妈,才更鲜活、更立体。
我们可以适当地发发脾气,也可以偶尔偷个小懒。
妈妈是个普通人,不是完美的神。
对孩子来说,一个真实、鲜活的个体,比一个完美的妈妈更有吸引力。

别给自己设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